练习(原创)
看到水就听到水花四溅的声音,听到坠落的响动就看到红彤彤的苹果落地的画面,喜悦随之而来,灵感瞬间产生,那么,在激情四溢的时刻想写什么不能声情并茂呢?�
不具备的,我们可以通过锻炼来拥有。
首先,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越敏感越好了,感官敏锐才能捕捉一闪即逝的灵感或画面。如果我们不具备丰富想象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锻炼逐步获得它。
我们经常在看到太阳后立即闭眼,在黑暗中就能看到一个红色或发亮的圆形图象,那就是太阳残余的映像。
一般人看残像可以看到将近一分钟左右的底片一样的映像,也可以更多时间,如三到五分钟。但尽量不要去观看太阳,以免损害眼睛,从窗内看窗户则是个不错的选择。
看物后,立即闭眼,在黑暗中看残余的映像。从较明亮到较暗物进行练习,
这个锻炼一两周左右,直到可以闭眼后立刻看到残余映像就可以进行下一个练习了,但这个练习还是要经常保持。
第二步,早上睁眼,看房间内或窗外的第一个景物,立刻闭眼,看映像,然后睁眼,用笔把这个映像记录下来,文字描绘的形式或速写都可以
第三步就是身上带纸笔,在闲暇时随便描绘任何你看到后的景象或单一人、物。
第三步做为生活常态,永远不变。我再来说听觉锻炼。
任何声音都可以作为锻炼的基础,易先从单声练起,分辨是什么声音,来自何方?也可以自己敲打点什么,分辨它的音色,扩展、余音的效果,想象这声音与什么图象吻合?
通过声音我们可以与很多生活常见的景象结合,敲钉子、铁皮、铁块、木器、乐器、吃苹果的声音,汁液四溅时的声音,雨滴的声音,雪花飘落肩头的声音,万籁俱寂时隐约传来的音乐、杂音……等声音,虫鸣的声音……都可以与生活中任何出现的声音相结合起来
通过逐步的练习来与我们生活中忽略又经常听到的声音联系起来,比如用木棒拨拉铁栅栏时发出的仿佛高低音阶的声音,从齿缝间嘶出的气流通过口唇的快速开合会发出鸟鸣般的声音,就是说,我们可以分析声音象什么,同样可以创造出声音。
当我们可以轻易把任何听到的声音以穷尽我们所知的近似音结合之后,就可以练习把这些声音与图象结合了。
例如清脆悦耳的鸟鸣声,我们可以联想到明媚的春天或空气清新的早晨,远远近近的鸟鸣声还可以联想到有立体画面效果的树林或者森林、溪流、延伸的道路、田园……等的图象。
由此还能产生各种感官反应,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我们也可以通过声音联想画面来制造反应,让 感官产生条件反射,通过不断的练习来使图音与情绪结合在一起,在以后的生活中,就能够轻松地把握住瞬间即逝的图象、声音了,我们的情感也会随之不断变化,欢乐的,悲伤的,愤怒的,哀戚的,那么平时似乎很少存在的灵感就会经常出现,甚至能够长久逗留易于把握,
再创作作品的时候,通过情感与音像的结合就能够创作出身心俱合的作品来。
多看一些书,将书中人的情感与自己的情感做有效结合,日久,情感敏锐度也会增长。电影、电视剧,身边的人事生活点滴,街头所见都可以有意加诸情感融入。
当观察到一个树根,它的形态恰似一只敛翅搏兔的苍鹰,鹰与兔的形态都酷似的话,鹰兔搏击的激烈画面就会易于在脑海中通过想象生动起来,甚至可以“听到”鹰唳兔嘶的叫声,通过鹰的狠搏、兔的防守联想出喜、悲、怜惜、愤怒、兴奋……等禽与兽、人的情感,我们再重新组合整合后表达出来,作品就会带有这些意象,
是因为我们把这些原本不存在的情景都通过联想具象化了。
当一个人习惯于这些条件反射的行为之后,看到事物就会迅速把握它的貌,再突出重点,好比如画者速写,写者临屏一般,都需要一个先期锻炼的过程。创作鸟,观察鸟的形、声、动作、色彩、习性之后再描绘才能更为生动形象。在表象形态模拟成功后就可以考虑丰富内涵,亦可以将内涵与外在形态结合在一起来表现。
磨练过程在练习时是会感到有些乏味的,但一旦能够把握住一个实体的表象并形象地描绘出时,会有丰收的狂喜感,那么以后刻意为之的练习课就有了乐趣,不再是乏味的重复磨砺,而是被乐趣推动着不断向前了。
写作的乐趣有时候也无非如此,在写景时,在描绘某个事物时,在创作一个剧本或小说时……
成功不是他人的认可,而是自身把握住了机会,并使这机会通过再加工成为实际符合我们意愿的完满存在,别管是物质的事物还是思想、精神的存在形式。从雏形到完整。充分分解事物,可以看到简单的初级形态,反向逐步深入就成为了可能,长久的练习则能由简单至复杂。当练习成为常态化,如同条件反射,会与生活和我们结为一体。
偶然,躺在床头,想象正卧于峭壁之上,石条只与身宽,身外就是万丈深渊……因为有恐高症,连过街天桥也走不了,想锻炼得见惯不怕。可想完更害怕了,腿软、脚也软,没汗也吓出汗了……
2013年1月2日13点14分中财网论坛水区/注册名:糖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