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移动互联网改变了商业运行的底层逻辑,其实与商业底层逻辑一起改变的还有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认知生态,这才是未来商业发展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一、平台思维的崛起
传统的商业与服务的思维是以需求为导向的,即,你需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与服务的思维是以认知为导向的,即你给了我什么,还得知道我接下来需要什么。也就是说,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需要既不是一次性的,也不是单一化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买一套房子,传统的思维是位置适中,价格合理就可以了。但后来人们的思维渐渐发现,买一套房子不仅要考虑价格、位置,还要考虑环境,以及与这套房子有关的教育、医疗、就业、出行、环境等一系列的问题。到后来,对房子需求本身的考虑反而少了。
人们思维模式改变的结果就是顾客对你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考量不再单纯,而是各种主客观因素综合考量作出的一种选择和决策。
这种思维所隐含的前提是顾客把其所需的每一种商品和服务都当成一个平台,以平台的视角去衡量和考虑其直接或间接所链接的资源和能够解决的问题,然后从中选择对自己最有利或都最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解决方案。在这当中,移动互联网既发挥了示范作用,也进一步推波助澜,强化了这种思维导向。
现在谁也不会把手机当成一个简单的沟通工具,手机更多时候已成为我们一个综合性,离不开的学习平台、工作平台、生活平台,这也是手机引起人们紧张、恐惧、焦虑、失落、沉迷等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恰恰这些问题和矛盾又是我们无法回避和解决的,除非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不需要使用手机,否则我们接受它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得接受它对我们身体和心理的锁定。
所以,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不能用传统的需求导向、竞争导向和产品思维来做商业和服务,必须以平台思维为切入,整合商品和服务的价值链,去达到顾客所价值的最大化,实现自身发展的可持续。
二、平台思维的本质
平台思维本质上是一种增值思维。任何一种商品和服务,从其本身来讲,给顾客创造和带来的价值不是永无止境的,总会受到一定边界的限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作用的影响。
其实这种限制既有商品和服务本身的功能有关,也与我们对商品和服务的认知有关。当你把你的商品和服务仅仅当作某种商品和服务时,你商品和服务的边界就是有限的,当你把你的商品和服务当作一种平台的,你商品和服务的边界就是无限的,因为它们可以通过资源链接和功能互补,实现对顾客价值创造的无限。当然,这种无限不是无基础的无限,而是基于你商品和服务本身价值的一种增值。所以,平台思维本质上是一种增值思维。
还是以房子为例,作为一家房地产开发商你不仅可以通过考虑所有顾客都会关注的价格、位置、教育、医疗、养老、环境等因素,当房子当作为顾客提供的一个平台时。而且房子作为平台本身,也还有无数的价值可以为顾客发掘和创造。顾客买到你的房子之后首先要装修吧,你是不是可以与装修设计、装修材料等提供商建立合作关系,打折也好,咨询也罢,为顾客提供价廉物美的装修服务呢?同样的道理,房子装修之后顾客还要买家居吧,你是不是还可以和品牌家俬家具提供商建立合作关系,满足顾客这种方面的需求呢。
当然,顾客也不一定会按照你的想法选择,但至少你可以为他们提供一种选择的想法。自建物业公司,是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对房子售出之后的商业价值发掘和再利用,传统的物业服务无非就是与房子有关的环境卫生、安全保卫、日常维修、停车管理等等,但当你把物业服务作为一种平台的话,你就会发现凡和人有关、和房子有关、和居住有关的一切事项,如住户的孩子接送、小区的公共食堂、异地购房户的房子照管、老年住户买菜、就医等等日常服务都可以成为你物业服务的一部分,为你带来效益和机会。
从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平台思维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平台思维是一种系统思维。系统思维的意思就是我们要从人的系统性需要去整合形成商品和服务的系统性提供。传统思维模式只是把商品和服务视作一个点,所以它的价值是有限的。平台思维模式则是以自己商品和服务的点去链接更多的商品和服务,构建和形成一个商品和服务的面。通俗地讲,传统思维是“我知道你会要这一个”,平台思维就是“我不仅知道你会要这一个,我还知道你会要下一个”。
从这个意义上讲,平台思维就是一种生态思维,种群思维,其特点以点去联想面,扩及面,构建面,将传统的商品服务单点提供变成生态提供、种群提供,从而拓展商品和服务的内涵和能力。迈克尔波特提出的商品和服务“前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只是解决了商品和服务由点成线的问题,只有加上商品和服务的“横向一体化”,才能以线织网,以网成面,最大限度的实现商品和服务价值,扩大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未来的房地产开发商不应仅仅是房地产的开发商,而应该成为家居服务的解决商,为顾客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标的也应从房子解决方案变成家居服务解决方案。
2.平台思维是一种创造思维。系统思维建立平台,创造思维充实平台。商业从传统的满足顾客需要发展成现在的为顾客创造价值,不是商品和服务的简单演进,而是商业思维质的演变。传统的商业思维是“你想到了我给你”,是一种被动的买卖行为。现代的商业思维是“你想到的我想到了,你没有想到的我替你想到了”,是一种主动的价值创造。在传统的商业思维中“菜是只能自己买的”,在现代的商业思维中“你的菜是我们可以代买的”,而且由于突出买菜的专化化能力建设,代买往往能比你自己买到更多价低质更优的好菜。
任何商业行为本质都是对人性的洞察,对人欲望的满足。因此商品和服务的核心就是如何洞察人性、如何满足欲望。传统的商业思维只是满足了看得到的欲望,现代商业思维则是最大限度的发掘人的欲望,然后满足它。因此,平台思维是一种系统思维,也是一种创造思维。系统就是全方位洞悉人的欲望,创造就是无死角满足人的欲望。
3.平台思维是一种共享思维。术业有专攻。商品和服务在某种程度,都是其本身功能的专业运用和具体化。但专业可以提高效率,也可以形成区隔。当点形不成面时它就永远都只能起到点的作用,而由于缺乏黏合力,再多的点很多时候也不过是一盘散沙。平台思维通过将点连成面,以点去触及面,从而创造出超越点的价值和意义。平台思维本身不是要否定专业化,而是要融合专业化。融合的办法就是共享,将我没有的拿过来,将你没有的送过去,从而形成一个整体,降低顾客的搜寻成本,提高商品和服务效率以及利用价值。
共享强调的合作,是通过合作f增加提高商品和服务的值。合作强调的是平等和对等。因此,平台思维不是一种主体思维,而是一种“互主体”思维,主体思维由于有主导非主导之分,很容易产生区隔,所以很难达到合作和共享的目的。互主体思维是一种互相创造价值,互相产生价值的思维。也就是说,每个产品都是平台里的产品,而不是某一个平台的产品,因为每个产品本身就是一个平台,是通过链接其他产品和服务所构建和形成的平台。从这个意义讲,平台思维是一种价值思维,更是一种资源思维。在现实商业行为中,你链接的资源和服务有多大你的平台就有多大,你的价值就有多大,你的机会就有多大,你的效益就有多大。
三、平台思维的实践
平台的特点是开放和协同。其中基础是开放,核心在协同。因此,实践平台思维必须围绕开放和协同打开三个边界。
.打开思想的边界。一切商业行为的发生和变化都基于一种“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思维,因此,任何商业行为都必须在思考下足功夫,在反思上下足功夫。思考就是要经常想一想你的顾客群体在哪里,他们有哪些需要,反思就是就是要经常想一想你有顾客群体还有哪些人,还有哪些需要,在思考中你看到的是机会,在反思中你看到的是更大的机会。事实是只要你不断的打开思想边界,就能不断的拓展商业边界。
一个企业的衰亡,一个产品的没落,首先是从思想上僵化和狭隘开始的。思想的边界往往会导致眼光上的短视,行为上的的局限。因此,作为一个企业领导者首先必须成为一个习惯反思自己、敢于否定自己的人。反思自己可以看到不足,否定自己可以改正不足。任正非说,华为没有成功,只有成长。打开思想的边界其实就是始终摒弃成功的思想,保持成长的思维,从而使自己不断学习新知,接受新生。
.打开产品的边界。任何产品都会有自己能力的界限,价值的界限。这一点无需否定。这种界限,一方面对你而言或许是商品和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对顾客而言又有可能是商品和服务的盲区和缺陷。如果你不解决这些盲区和缺陷,顾客就会抛弃你。因此,有时候核心竞争力往往会成为黑洞吞没力。打开产品的边界就是以平台思维思考产品,审视产品,在看到产品优势的同时也看到产品的不足,看一看产品还有哪些资源可以链接,还有哪些缺陷需要弥补,从而借助外力延长和拓展产品的价值和功能。
从这个意义上讲,打开产品边界其实就是让产品跨界,跨界就是使你的产品从本身的完成状态变成平台的未完成状态,从产品的整体变成平台的个体,从而为接入和链接更多的资源和服务提供可能,实现产品从单一性向综合化转变,以为顾客提供更多选择,创造更高价值,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
.打开利益的边界。人们对利益普遍有一种错误的认知,以为利益只能独享,不能共享。其实任何利益都含着两部分:即独享的部分与共享的部分。平台思维简单地讲就是资源共享,利益共生的思维。因此,平台中的产品与产品间就不再是一种竞争关系,而是一种合作关系,不再是一种你输我赢的关系,而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关系。平台思维在利益的链条中不是我比别人多得了多少,而是我得到的是不是最大化了,最彻底了。比如说,房地产开发商销售房子,仅仅是卖房子,当然价越高越好。但如果从平台思维来看,适当让利给房子所需的其他商品和服务,达到销量提高,广告推广等效果,从而在共享中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不失为一种更为理性、更加正确的选择。
打开利益的边界就是将自身利益置身于平台之中,使自身利益成为整个平台价值链的一部分,让独享利益流出去,使共享利益流进来,从而形成产品利益与平台利益的共生关系,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态效果,从而在平台中实现顾客价值的最大化,产品价值的扩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