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这本书,是因为订阅了《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跟随香帅学习的过程中,得知其写了这本书,经历了一番后,购买了一本二手书,但是在微信读书上读完的。
这本书中,有人物介绍,有金融知识漫谈,有思考观察,包罗范围广泛。我读得津津乐道,但也总有不过瘾的地方,作为启发性的书籍值得阅读。如果想深入学习某方面的知识,可以借助这本书,再在其他书中找答案。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7篇与金融史相关的文章,第二部分是15篇关于金融市场的文章,第三部分是9篇关于金融学概念和逻辑的文章。
读史使人明智,读历史可以知兴衰。
第一部分中,对于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中国改革中的世俗理性”那篇。这让我想起了古罗马时代供奉诸神的习惯,这是一种世俗的做法,目的是为了罗马发展壮大,吸引更多的文明加入罗马。和罗马时代相似,中国历朝历代就是一个世俗化的国家。只是新中国刚成立的初期,由于社会结构整体被打散和重构,通过理论和主义讲思想束缚,失去了世俗理性,以致发展受挫。改革开放,就是打破这种观念束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事实求是,就是做事要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发下身段,不是居高临下的评判,而是从实际出发,观察事物本身的运行规律,然后在做出与之相适应的游戏规则(政策法规)的制定。实事求是,是科学务实的做法。
此刻,我想起了曾经有人问过问有没有宗教信仰,我回答有,是马克思主义。这并不是我胡邹,而是经过深入思考,决定的信仰,其本质内涵就是世俗理性,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避免量化教条束缚,科学地、符合实际地、适应地做事情。读这部分的金融史漫谈,我好像被电刺激了一下。
金融市场,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我们每个现代人都无法避开金融市场的影响。第二部分中,“那做工厂那座城”的故事,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虽然我和我的父母因为一直在农村,没有经历过下岗潮,但是我很能理解主人公描述的场景。故事中主人公的父母为祖国发展不辞辛苦,国家说去东北支援立马行动,说要在内地发展国家战略产业,就服从决定奔赴攀枝花。国家制定决策说要下岗,为祖国奋斗大半辈子后,生活突然没了保障。为什么会这样?我不禁思考,这种下岗的情况之所以会发生,很有可能是经济运行效率不高,国家为了更好、更有效率地发展,不得不采取的措施。然而,很多人的命运就此发生了重大转折。
这种现象背后,一定有与金融市场相关的重要因素。理解时代背景,理解金融市场,我们可以做出前瞻性的努力,即使都遭遇低潮,也不至于被时代大势完全抛弃。
金融概念和逻辑,让我们用更专业的时间看待世界。
关于金融的概念,我们可以在网上的百科资料里查到。金融是,资金、货币,以及资金货币的流通有关的经济活动,比如说投融资、资本运作、资金资本的借贷融通等。由此说来,一切研究资金资本。资金资本融通、使用和管理的学问都可以叫金融学。
关于金融学个经济学的区分,最本质的是,前者关注“风险-收益”的问题,后者关注“供给-需求”的问题。金融学也可分为宏观金融学和微观金融学,前者亦可成为货币经济学,脱胎于宏观经济学,始于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后者亦可称为现代金融学,也是脱胎于微观经济学,研究人们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下进行资源跨期配置的学科。
真正现代意义上的金融学,是从马科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开始,此理论被称为“现代金融学的大爆炸”。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尤金·法玛提出的有效市场理论。
通过这些简单的概念和理论框架,可以形成的金融学的简单认知结构,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我很喜欢这样的风格,很喜欢作者的情怀,愿意继续跟随,不断实践,保持一颗饥渴的心,不断学习。
作者:道长归来。
2019年2月24日,于北京八里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