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曾有过这样的困扰,为了让自己更好地实现目标,会给自己安排好几个打卡任务。甚至有时建立了5、6个打卡计划,天天坚持,但如果某天打卡计划一旦中断,就想把打卡扔到一边,再也不愿继续了。
是自己不够努力吗?是自己的意志不够坚定吗?是自己太懒惰了吗?
其实都不是,我们只是进入一个隐秘的心理机制,我们还不知道而已。我们在打卡的过程中,不小心将自己的打卡的动机转移,动力扭曲,自己却不自知。
原来我们学习英语的目标,是为了与外国人流利地交谈,但时间一长这个目标就被简化成为每天背诵20个单词,于是每天的任务就只是机械地完成、打钩,却可能忘记当初为什么要学习,最终陷入了为学习而学习的状态。
单纯地依赖打卡,不仅会转移行动的动机,还会降低行动的效能。这源自另一个重要的心理机制----认知闭合需求。
认知闭合需求的意思是当人们在面对一个模糊的问题时,就有给问题找出一个明确的答案的欲望。只要找到了答案,即便答案没有任何依据,人们也满足了对此的认知闭合需求。所以我们在做很多事情,如果不完成,心里总是会记挂,期盼早点结束,此时一旦完成,做这件事情的动机就会立即趋向于零。
明明是想早起,但是可能早起打了卡以后,又继续睡回笼觉;明明想看书,但是拍了一张看书的照片,就没有然后了;明明是想健身,换上运动服在健身房对着镜子摆拍几张照片就回家了。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你每天打卡背诵20个单词,如果时间不够了,你为了完成打卡,随便看几眼,告诉自己今天已经学习过了,总之先让任务闭合再说,不然心里总会惦记。反过来今天时间如果充足,很有可能完成20个单词背诵,打卡任务一完成,任务就闭合了,你也不会多去思考和探索。久而久之,你的学习动机几乎为零。
那么如何才能让打卡成为更有效的工具呢?
只要一个小方法就可以改变,用【记录代替打卡】。
每次学习以后,只做记录,不做打卡展示。把学习过程记录下来,记录后也方便自己日后复盘。
当我们不要求自己每天打卡,只需要记录哪天完成了学习任务。这样你学习的压力就小很多。你不用为了完成而完成,真的没有完成,也不会出现特别纠结的情况。
(写到这里我开始反思我日更的意义是什么?想每天写一点对自己和他人有用的内容来,用输出倒逼输入。)
另外在任务设置时还可以使用一个方法,【给任务设定下限(最少要完成多少),但不设置上限】。《微习惯》的作者曾经给自己设定每天只做一个俯卧撑,每天只读一页书,每天只写50字。这样设置的好处是,非常容易达成目标。
另外当你只做一个俯卧撑,你会想反正都做了,那就在多做几个。很容易超额完成任务,一旦你超额完成任务,这样的反馈就是正向的反馈,给你带来更多的自信心。
那我们在给自己设置任务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简单一点,背诵5个单词。跑步五分钟,看一页书类似这样的。
接下来你可以每天记录自己的任务,每周进行复盘。
打卡是我们获得结果的一个工具,而不是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