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乡俗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即使在同一个地方,经历岁月洗礼的民风民俗也在慢慢地改变

我的老家在湖南津市,那里是个有着浓郁乡俗的好地方,更是湘楚文化的发源地,淳朴的民风给家乡增添了无限的神韵,传统的乡俗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乡亲,源远流长的湘楚文化,让远行的游子怎么也割舍不下思乡的情愫。但在我40年的成长记忆里,已经发生很多的变化。

                                                ——题记

                        “忙年”不再忙

在家乡流传着一句俗语:“过得年好,湾(停)得船好。”所以勤劳又讲究的家乡人,都会精心地经营着过好年,希望来年有好兆头。在我还小的时候不兴外出打工,冬至过后,乡亲们忙完了田里地里的活儿,便开始忙年了。晒阴米(蒸熟的糯米)、炒泡儿(爆米花)、做粑粑、打豆腐、炸红薯片、熬麦芽糖、宰年猪等,家家户户皆如此,生怕准备得不够体面,到时拿不出手。

晒阴米

图片发自简书App

炸红薯片

图片发自简书App

熬麦芽糖

图片发自简书App

炸爆米花

图片发自简书App

而这些繁琐的工程,既需要男人的力气,又需要女人的细心。就拿做花儿粑粑来说吧,首先要淘米和磨浆,那时是手推磨,这需要夫妻间的默契,米浆讲究粗细均匀。男人掌磨,女人舀米,他们边磨边聊,聊即将过去一年的经历,聊来年的计划,聊东家长西家短。女人心疼男人要替他磨,男人又怕累着女人不让……说不尽的话题,道不完的恩爱。米磨完了,爱也跟着白晶晶的米液流进事先准备好的草木灰坑上铺的白布上。经过一夜的过滤,留下上面一绢绢白嫩嫩的米浆块,然后把这米浆块上大方甑上蒸熟。

扎粑粑

图片发自简书App

“蒸粑粑”也是有讲究的,一般请德高望重的长者上甑掌控火候,听说这样才能压住邪气,蒸出来的粑粑才酥软可口。米浆块蒸熟后变成了大白米糕,接着就是“轧粑粑”了。将米糕倒入大缸内,由七八位铿锵有力的男子拿着木杵往热气腾腾的缸里轧,边轧粑粑料边吆喝着家乡的小调沿着缸挪动。顷刻间整个屋子都弥漫着粑粑的热气和香味,被木杵轧过的米糕变成了软软粘粘的粑粑芡子。

做粑粑

图片发自简书App


然后是“做粑粑”,夯实有力的汉子把手上抹一层黄澄澄的香油(防止粑粑芡粘手),拿起锅铲撬起粑粑芡子,擀成水杯口粗的坯子,揪成小砣,抛在迫不及待等着干活的女人手里。女人们趁热把它们掐成圆圆的饼,贴在干净的木板上,就这样冷却十天左右后才能放入缸内,用腊水泡着才算完工。

现在机械代替了手工,以前要做很久的粑粑现在几十分钟就可搞定,原来几十人做粑粑的热闹场景再也看不见。其它各种年货也有专门的作坊承做,想吃什么直接到街上买,只是花再多的钱也吃不出从前的那个味儿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变异的露天电影

我还小的时候,农村人还没有几部电视机,比较富足的人家办红白喜事,为了助兴会放一两场电影。那时虽然没有电话和手机,可丝毫不影响信息的传递,好事的乡亲老早就相互转告,邻村的乡亲也会洗尽身上的尘土,穿上最体面的衣服,大老远的赶来奔赴这场盛大的露天电影晚会。老人坐在一起聊天,少男少女趁此约会,小孩子从家里搬来椅子凑热闹,母亲们把攒了很久的南瓜籽儿炒熟了带着给孩子解馋。

一场电影过后,常常会有“曲已尽,人不散”的场景。大家不舍离去,期待着再次露天电影会上的相聚,主人们也舍不得这热闹的场景,好久都不愿扫掉满地的红红的爆竹纸末儿……

露天电影

图片发自简书App

而今家乡人办红白喜事再也不放电影了。当年那股看电影的壮观场面再也回不去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让人应接不暇,常常没来得及消化很快就让人遗忘。


                    消失的“待女儿言”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家乡就流传着“待女儿言”的习俗。如果谁家的媳妇缺教养,别人就会说没有待女儿言的窍(原因)。长辈们担心要出嫁的女儿到婆家受气,也怕人家说闲话,更怕不争气丢娘家的脸,所以在嫁入新郎家的前天晚上要做个隆重的仪式----待女儿言。

娘家人请来年龄相仿的未嫁闺女,陪即将出阁的女儿一起,在堂屋里吃晚宴。用膳时,由长到幼地与待嫁的女儿一一话别,说上祝福的话;长辈们语重心长,从不要忘记养育之恩,到如何孝顺公婆、侍奉丈夫和邻里相处等,常常把大家的心情弄得非常沉重,亲人们似乎要吐尽衷肠,有道不尽的期盼,说不完的牵挂啊!

时下的花车、DV摄影,便利的交通工具和飞速的信息传递工具,早已取代了 “哭嫁”的习俗。即将结婚的新人们洋溢着欢庆的笑脸,父母们思想开通,不想扫新人的兴,都只是尽力操办婚事,可哪位待嫁的女儿又能细品父母亲那份空落落的心酸呢?

家乡消失的习俗还有很多,如春节时串乡卖艺助兴的本土艺术都有好多种(花鼓戏、竹马戏、打大鼓、拉二胡、筷子曲等)。而微信祝福、视频聊天等新的娱乐方式在兴起。

不管外出多久多远的游子,都会在春节这天不辞劳苦地赶回家乡,过一个传统的节日,追忆已逝的童年。可家乡的习俗却在我们生活中慢慢地消失,若干年后,我们子孙还记得这些乡俗么?

我们不曾遗忘与乡俗有关的记忆;不会遗忘与自己成长有关的记忆,但是谁也无法阻止历史的脚步和民俗民风的变化。一代一代的家乡人和悄悄改变的乡俗都只是岁月长河里的过客,永远不变的只有那片让我们繁衍生息的土地,所以乡俗的繁简雅俗无须挑剔,我们要做的只是扮好自己的角色,去尽情享受乡俗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132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802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566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58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67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95评论 1 28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64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0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915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77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96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32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9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2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185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35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