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1.1 平时多做阅读,随时积累
1.1.1 读书方法
主题阅读只是一种读书方法,日常随手拿起来一些书翻阅也很重要,当读完一本书后,
最好给这本书加上“标签”,这在豆瓣中就可以实现。比如您看了一本关于管理的书籍,其
中很可能包括沟通方面的内容,那么给它加上“沟通”的标签,同时在注释中说明第几章包
含这方面的内容,方便以后查阅。
1.1.2 读书笔记
如果您做读书笔记就简单多了,把某本书中涉及某方面的内容放入“知识管理系统”的
对应思维导图中,如果该书论述非常好,就要注明出处,以备后续查阅。
1.1.3 其他积累的方式
其他积累的方式自然还有阅读杂志、文本资料、网页、博客等,我个人比较喜欢电子版的东
西,便于存储和使用,至于文字的东西可以放到专门的文件夹中。
1.2 找书
找书是一件很费精力的事情,我会尽力找到所有我能找到的书,并且弄到所有我认为可
能相关的书。
1.2.1 选择“豆瓣”
使用一些关键字来搜索,这样就可以找到几本相关的书籍了。
1.2.2 找到搜索结果中大家评价最高的几本
点选进去,您就可以看到大家常用的“标签”,这时就可以通过标签来找到相关的书籍
了;
1.2.3 豆列推荐
依旧在豆瓣的单本书的页面,您可以看到这本书属于哪个豆列推荐,这里面可能会有人
和您的主题分类方式相同的做过分类,您有可以找到一堆;
1.2.4Google 一下主题
Google 一下您的主题,最好加上书籍等关键词,这个也是个很棒的方法。
1.2.5 参考文献
您可以通过某些论文网站查询相关文章的参考文献,现在这年头什么主题都可能做论
文,说不定您就能找到相关的东西。
1.3 总体的重点内容:
1.3.1 重思考,轻阅读
我现在已经完成了两个专题的主题阅读,一个“GTD 时间管理”,一个“谈读书系列”。
从实践中,我感觉到,思考和整理的时间要比阅读时间多出很多,甚至是几倍的关系。而这
也反映了“主题阅读”的最大特点:它强调的是你,阅读者,思考者,而非书籍本身,书中
的内容您需要转化成自己的东西,自己的词汇,自己的思想,并最终组合成自己的一套框架
和系统。
1.3.2 重经典,轻其他
在主题阅读中,经典书籍占了重大的比重,比如在“谈读书”专题中,《如何阅读一本
书》我读了至少三遍,随时翻阅其中部分章节更加是无数次,而其他书籍除了一本内容还算
不错,用了我 2 个多小时以外,其他书籍大多只用了二十到三十分钟而已。我们通过经典书
籍的重点阅读可以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初步印象,而其他书籍的阅读大多只是起到补充和拓
展视野的作用,其中无数重复的内容为我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这也反映出“主题阅读”的
一大好处:从阅读角度来说,主题阅读可以为我们节省很多的阅读时间和重复思考时间。同
时,建议尽力找到更多的经典书籍,因为它们可能给您的整体构架形成一个非常大的变革!
1.3.1 尽量做有积累的专题
一般来说,我不会选择一个平时没有积累的方面做主题阅读,一方面这样可能给选书带
来很大困难,另一方面可能在形成框架上带来很大困难,同时如果您没有经历过很多相关的
内容,也很难最终形成应用到实际中的方案。积累的方式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做事,随时进
行的思考,现在通过主题阅读把他们系统化;可以是随便翻阅的几本书,虽然我强调主题阅
读,但是随手拿起一本书来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不可抛弃;可以是随时上网摘录的
一些文章,摘抄很多句子,整理到您的知识管理系统中来。我一般的做法是三者的综合,提
一下“知识管理系统”,您可以用 OneNote 建一个简单的子项,网上随时看到相关的内容随
时放进对应分类,不必做很多的整理和细化,等到您希望专题研究的时候自然会作更多的工
作。
1.3.4 重章节,轻全书
主题阅读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而任何一本书都不会完全和您选择的主题完全
相关,很可能与之相关的只是其中的几个章节而已,将重点放在这些章节中,如果需要拓展
阅读,再翻看其他部分!当然这个和每个人的阅读习惯有关,我个人一般会选择读完全书,
然后把相关的内容放入“主题阅读”中,而其他部分则归类进相应的部分。不论您选择哪种
方式,都要做好区分:阅读全书时,您是为了积累,为了读完一本书或者其他的任何目的,
但是您不是为了主题阅读,重点抓其中的相关章节才是主题阅读的关键,记住这点,实际中
自主选择!
1.3.5 选择你认为可能相关的书籍,而不是靠推荐
针对某个主题,他人推荐很重要,可以让我们更加容易的选择书目,但是也要添加上很
多看似不相关的书籍——只要你觉得相关即可!如果我专题阅读个人规划方面,我会增加几
本企业战略管理的书,它们提供了很好的角度和思路,虽然谈的不是一个东西,但是思想是
相通的,很可能会给整个主题阅读带来质的变革!
1.3.6 一定要有你自己的想法
针对主题阅读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的答案,毕竟您读了一堆的书啊,经过整
理以后,可能有两三个,但是这并不够,因为它们是作者的答案,不是你的,你要去选择,
去评价,去思考,一定要针对问题找到真正属于你自己的答案,当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不过尝试一下吧!
1.3.7 一定要找到可以应用到实际中来的方法
一切阅读和思考都是为了给自己带来转变,不论是行为上的,还是思维上的,甚至是内
心中道德观的变化,主题阅读是为了让阅读效果更加集中体现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它是
一种希望达到“改变自己”效果最大化的方式,所以,不要在形成框架和体系之后止步不前 ,
那样很可能前功尽弃——归纳出系统的方法,并且做一定的分解,把它们细化到可以直接应
用到实际中来的 Actions。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OK!我相信如果您能做到前面提到的这些,主题阅读将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当然
它需要我们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当然看似无穷无尽的思考会让我们感到泄气和痛苦,当
然资料整理了一大堆却总是难以理清框架会让我们感到烦乱,但是如果您尝试过主题阅读,
我相信您一定可以为其中的收获而感到无比兴奋!读完这篇文章了?选一个主题开始动手
吧!这才是最重要的!
1.4 主题阅读的主要步骤
主题阅读是一种针对同一主题,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大量书籍的方法,它可以有效避免零
散阅读所造成的知识遗忘,思考重复而不深入的问题。同时,由于在短时间内大量阅读相关
内容,可以有效加深记忆,多角度、更全面的理解同一主题思想,最重要的好处是,当完成
阅读之后,有效的形成框架性思考,非常利于将实用性书籍中内容应用到实际中来。
步骤一:确定主题
希望研究一个主题自然要首先确定主题,这个是废话,不过说实话,这个真的不那么废 ,
因为主题的确定往往是很困难的,尤其当您做一个基本陌生的主题时,更多细化的内容我会
在下一篇中详细论述,这里只强调两点:1、尽量选择相对熟悉的主题来做专题阅读,一般
我会使用杂乱的阅读方式完成几本书之后才选择该主题作“主题阅读”,同时翻看一些网页,
随时收集资料之后再开始,这样也有助于您选书。2、尽力选择相对较小的主题:很多主题
看起来很小,但其实很大,比如情商的主题,您会发现情商的定义就有很多种,而它包含了
十几种重要的方面或者说“能力”,更加郁闷的是,这些能力之间有很强的联系性,这时非
常有必要适当限定方面的数量,太多了很可能造成主题阅读无疾而终。
步骤二:确定书目(含略读)
建议查阅一些参考书,豆瓣,初选一些书籍,之后进行略读,查找相关内容。尽量穷尽
该方面经典的书籍,甚至是看似不相关,但与您关注方面有重要建议作用的书籍。重要的是
您要研究的主题,而不是“大家认为”相关的东西!这是非常私人化的东西,按着您自己的
思路走!
步骤三:确定研究内容
这和第一步骤有很强的相似性,但更加强调主题下面的内容和方面,大家可以把它与第
一步骤结合在一起做。强调一点:第一步骤和第三步骤并不是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事
实上,在不断阅读过程中,这两个步骤会在主题阅读过程中不断重复。
步骤四:阅读和思考整理
这包括了四个小步骤:
1、确定相关章节:通过略读在书中选择和您探讨主题相关的内容,作为重点阅读的部
分。如果单纯为了“主题阅读”,书中除了和“主题”相关的内容外,其他部分都是不重要
的,是可以忽略的。但是大多情况下我都会整本阅读,并将其他方面的内容放入相应知识管
理系统中。另外,提一个小技巧,阅读过程中最好把书籍做好标签,和那些方面相关,便于
后续选择主题时选定书籍。
2、确定和作者的共通词汇:您会读很多作者的书,其中包含了不同作者的定义,或者
是同一定义的内容用不同的“词汇”表达出来,非常有必要将这些作者的语言和词汇转化成
您自己的定义和词汇,这是后续理解的基础。
3、找到问题的答案:您在第三步骤中一定给自己提出了很多的问题,阅读过程中也是
如此,这时是给这些问题找到答案的时候了,深入理解和分析靠的就是这个步骤了!相信我 !
您会收获很大的!
4、分析问题:一定数量书籍的阅读之后,您已经对问题找到了很多的答案了,它们之
间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只是适合您自己而已,我一般会努力在这些答案之外找到一种自己
思考出的答案,这将有助于您的独立思考,并避免受限于作者的思路。介绍一个自己思考的
小技巧:如果已经有了两个答案,那么您可以把这两个答案进行一下折中,就出来了一个新
的答案了!
基本上来说,步骤的粗略划分可以按照上面提到的来做,但是其中包很很多详细的步骤
并没有提及,比如用思维导图来完成,比如落实到实际中去,或者其他更多的内容,后面几
篇文章将会更加详细的解释主题阅读!
1.5 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
今天,我主要探讨一般的读书笔记制作方法,这是我最常用的“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
方法。
1.5.1 阅读书籍
如果是理论性书籍,很多情况下前后章节连续性不是很强,可以读完一章之后进行一次
整理,如果是整体性较强的书籍,并且在短时间内可以阅读完成,可以读完全书一并制作思
维导图,这个大家根据实践情况和书籍难度自行判断。
1.5.2 构建书籍框架
您可以直接将书籍的目录录入到思维导图中,也可以选择比较重要的部分录入。主要的
目标是将书籍中您最重视的部分框架清晰的反映在思维导图中。
1.5.3 录入摘抄和重点内容
将书中的重点论证部分录入思维导图,同时将自己摘录、勾画的部分录入,这个时候不
必变更书中原句,简单的录入即可。这时有两种内容,第一种是和书籍框架及论证有关的,
放入导图的对应分支下;第二种是与框架无关,但您认为很好的话,您可以在导图中建立一
个“杂项”的分支,将所有内容统统扔进这个分支下。
1.5.4 调整分类方式或框架分析方式
如果您读这本书的目的不是为了了解作者的思路或者纯粹和作者有关的东西,那么很可
能您并不绝对关心作者或者本书的思维框架如何,但是在书中您可能关心其中某些部分。比
如《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您更加关心如果做分析阅读,如何做检视阅读,如何做主题阅读 ,
那么您可能要做三个主要的分支。或者您在读《麦肯锡工作方法》时,至少我更加关心麦肯
锡人的工作步骤,那么就做一个工作步骤相关的思维导图——重点不在于作者是如何写的,
重要的是你关注什么!另外,就算您希望了解作者或者本书的思维框架,基本上来说您前面
根据目录做出的书籍框架一定是有问题的,或者说并不是您理解到的框架。在这个步骤中,
根据您自己的理解整理出一个全书的框架。
1.5.5 将内容和论证放入相应分枝中
您已经完成了整体框架的构建,现在是细化的时候了。几乎所有的思维导图都提供了拖
拽功能,这时,您可以很轻松的将前面录入的内容拖入相应分支中去。
1.5.6 细化每个分支的逻辑性和语言
现在框架已经有了,每个分支下也有了一定内容,但是每个独立分支下的逻辑性并不清
楚,您需要将书中原话转变成您自己理解的话语,尽力简化!同时,将这些句子的逻辑关系
理清,用分支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时您就有了一个层次、逻辑清楚的思维导图了。
1.5.7 处理“杂项”中的内容
大家没有忘记杂项中还有很多内容吧,处理一下这些句子,将它们变成你的话,作者怎
么说的重要,但是永远不如你理解的更重要!这时,您可能会发现有些内容可以放入前面整
理出的框架中,有些东西则和全书整体框架或者您关注的内容并不相关。
1.5.8 将“杂项”内容归档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反复提到,大家最好建立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我在用思维导图来做 ,
比如管理一个专门的导图,日常杂项一个导图,谈读书系列一个导图。将杂项中的内容分门
别类的归入这些导图中去,不必太过在意构架和体系,您可以同样在它们中建立杂项,扔进
去就 OK 了,等到您想用的时候再说,现在不过是一个搜集资料的过程而已。同时,最好注
明该条出自哪本书和页码,不过我一般懒得做,呵呵。
1.5.9 重新审视和整理框架性导图,或者,把它整个拆分!
这是非常非常关键的一步!可以说前面所有的步骤不过是在为这个步骤做准备!您可能
以前阅读过相关方面的书籍,也做过相应的思维导图,也就是说您的知识管理系统中已经有
了这个部分的相关内容,现在将这本书的框架归类进已有的知识管理系统中去。这时您会发
现很多困难,因为这本书中的东西一定和以前的框架有很大的差别,您无法直接将这个框架
直接放进去!您可以选择将现在的框架拆分或者选择将原来的框架拆分,总之,让您在同一
方面的知识成为唯一的系统和框架,而不是两个!这个过程非常麻烦,但却是收获最大的时
刻,因为您并不是在单纯从一本书中获得知识和能量,而是将您以前读过相关类型的知识再
次进行了一次梳理和思考。当您看到无数相关分支时,您很可能将本来毫无关联的分支进行
联系,发展出非常新颖的想法,也可能由于几个分支并列到同一项目下,顺其自然的找到的
突破的途径。当您完成了这个步骤时,可以说,您已经基本将这本书中这次理解到的内容完
全消化吸收了!
1.5.10 现在,欣赏一下您的思维导图
然后去看场电影,听会音乐,喝杯咖啡,或者,再拿起一本书……
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工具,它最大的特点是一目了然,框架清晰,对读书过程中
的分析、总结、分门别类有很大的益处。其具体历史和发展情况这里不作介绍,有兴趣的朋
友和 Google 一下。
读书笔记是非常有助于阅读后思考的一种方法,由于写的过程相对较慢,而思考相对较
快,则在写的过程中,头脑可以围绕该主题进行有效的思考,同时,写的过程也是理清思路
的过程,我专门写过一篇关于自己做读书笔记历程的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1.6 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有很多的益处
1.6.1 建立各学科思维导图,有效避免写作重复。
如果每一本书的某部分内容单独写文章,很容易产生大量的重复,如果建立了不同学科
的思维导图,则将不同书籍的同类别知识放入同一导图的相应分枝内,能够有效避免重复思
考。
1.6.2 思维导图有效促进深入思考。
由于已经建立了不同学科的思维导图,当有新的东西出现时,自然放入相应导图之中,
这时您可以将过去思考过的东西与现在发现的知识相对比,对知识的全面认识将有效提高,
同时这种全面性将有效促进进一步深入思考。
1.6.3 读书笔记制作便利
思维导图有很多工具,我比较喜欢 MindManager,其中的拖拽功能非常简单,您可以读
完一本书后,在导图中建立一个分枝“杂项”,之后将不同章节的摘抄全部录入到该分支中,
在之后的整理过程中,通过拖拽就可以很自如的放入相应分枝,形成系统化框架。
其他还有很多的好处,不一一列举,我在这里说得再多也不如您找个软件安装实验一下
有效!实践才是最有效的学习途径!
读书是一种优秀的学习方法,它集中了前人的智慧,并将之以最简单的形式体现,就整
个世界而言,读书都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人们普遍崇尚读书,认为阅读是重要而必不可
少的,自然,乐于阅读,并实践阅读的人,很容易的受到人们的赞叹和推崇。大概这种情感
源于世界古代只有少数人可以获得书籍吧。据说在古代,尤其是纸张和印刷术没有被推广的
时候,只有少数人才可以获得书籍,自然也只有少数人识字,这就使他们拥有了一种特权—
—获得智慧的途径及眼界。而这种感情一直延续至今。尤其在当今,人们越来越少读书的时
候,人们将读书作为一种标志,作为一种比其他人更加“努力”的标志,尤其在中国这种“重
过程,轻结果”的环境下。于是乎,有些人开始不断标榜自己读书广泛,有些人以大量阅读
为荣,有些人将读书作为一种炫耀的资本,这些我不想评价,因为它们不过是一种炫耀和虚
荣而已,但是,我知道,人活着绝不可以欺骗他自己,问问自己,当你在读书的时候,你是
否是在逃避?
1.7 读书常常遇到的问题
读书是逃避?很多人不以为然,不过我确确实实看到过很多种以读书为借口的逃避,看
看你自己是否也在这样做?
1.7.1“我有那么多书没读完,哪里有时间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于读书来说。但是您是
否有过读完一本书之后,立刻拿起另一本,完全不去总结归纳回想前一本书看到了哪些东西 ,
从来不去思考那本书和您自己有哪些关系,甚至就算是一本实用性质的书籍,他告诉你应该
怎样做之后,你连想都不想,做就更加没有了。你只是拿起另一本书,然后告诉你自己,“我
有那么多本书还没看完,哪里有那么多时间消耗在同一本书上!?”
读书是为了获得智慧,获得知识,思考是重要的一环!如果强调数量,还不如强调质量
的好!
1.7.2“我要再读几本书!在真正开始行动之前!”
您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身上有哪些缺点,也非常有动力,有激情,并且万分投入的阅读了
关于您自身缺点的书籍,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并将缺点和毛病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甚至
还做了一个小小的计划,可是等到真的需要落实这个计划时,您突然告诉自己,“我应该再
多读几本书,其实我对这个问题了解得还不够透彻,你看,这个问题我还没有了解清楚,那
个问题我还没有找到答案,我连理论都没有搞清楚,怎么可以立刻行动呢!!?我要再读几
本 书 !”
个人觉得理论和实践要保持在一个相差不太多的水平上更加有助于提高,两者不可偏
废。
1.7.3“我还不行,好多东西我都不知道,我怎么能够成功!?”
比如说,你一直希望做某个事情,立刻飞奔书店,投入图书馆,google 迅雷了一大堆,
然后每日回家阅读学习分析计划研究,之后开始将成功人士与自己相对比,认真剖析自省,
突然发现自己和那些成功人士真是相差太远!他们那么牛,还经常失败,我现在这个样子,
怎么可能成功!?所以,我还是先多学习一下,多阅读一下,多准备一下,然后再去做这个
项目吧!
哥们!从书上看到的大多数成功人士,他们叫成功人士,是因为他们已经成功了!要是
他们还没成功,那叫成功人士吗?他们成功之前在通过实践不断学习和完善,那些过程书里
面全没写!我还没见过那本书写比尔盖茨刚创业的时候是个毛头小子,戴尔在车库里挣扎的
时候是否管理水平不高,我们要向成功人士那个方向靠拢,要向他们学习,不过这个不是靠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就 OK 的!
1.7.4“我现在应该去做什么什么了,唉,算了吧,还是先读几本书吧,我没浪费时间!”
“应该出去锻炼身体了,应该出去和朋友聚会一下,应该给家里打个电话……”好多事
情没做,你感觉头都要炸了!好多事情都没有干,真是烦死了!经过无比的痛苦挣扎反省思
考之后,你突然眼前一亮,读书!读书!我终于找到这个救星了!读书是一种学习,我没有
浪费时间!我真是爱读书啊!
你有浪费时间!做最重要的事情才不算是浪费时间!其他的都是扯蛋!你可以去睡觉,
去逛街,去吃东西,去玩游戏,但是拜托!别拿读书当借口!
其他的不想多聊了,如果你想,你可以用读书给任何事情找借口,别的找不到,借口
谁不会找啊!?
记住一句话:骗谁别骗自己!
1.8 读书读了忘记怎么办?
我之前的读书方式是,几乎每一本书都会做相应的读书笔记,这样可以更加有效的促进
思考,并将思考成果记录下来,同时书籍的阅读是零散的,这就很自然的导致了读书笔记的
重复性很强。很多时候,读过一本书,记录了一些东西,用不了多久就忘记了,并没有真正
落实到行动中,另一方面,阅读时思考的内容也重复性很强,总是发生在第一次阅读时想起
的东西,过了几个月读另一本书时重复思考了该问题,虽然广度有可能加以扩展,但也经常
发生思考重复,甚至不如以前思考深入的现象。对此,我进行了一些思考,总结了以下方法 ,
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帮助:
1.8.1 系统的读书:
广泛的阅读会有很大的好处,但是系统读书同样必不可少。广泛阅读虽然不比做太多的
总结,但是长时间的阅读可以在我们的头脑中留下很深的印象,虽然没有系统化的思考,但
很可能长久来说建立一种模糊的思维框架以及一种非常奇妙的思维方式。而系统阅读则可以
在短期内将一个方面的知识搞清楚,思考集中,避免重复浪费,同时便于将思考成果落实到
行动中来。这也是我做专题研究的原因。
1.8.2 落实到行动中去:
一切的阅读,除非为了单纯的体验性阅读以及休闲阅读以外,哪怕是关于纯思想性书籍
的阅读我们都是为了给自己带来一种改变,而一旦这种改变在我们不断刻苦阅读的过程中形
成思路,我们就应该立刻想到一个办法落实到行动中来,否则,这种改变将仅仅只是一种思
想而已,并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所以,我建议,不论阅读什么书籍,您找到了哪一种方法
来完善和改变自己,都应该将这种改变的方法做以分解,分解成可以落实到每一天的行动中
来的小步骤,然后真正开始去做。在这里我强烈推荐“专题式阅读”方法,因为当您完成一
个专题时,您可以更容易形成系统的思考,并更加容易总结出一套方法,并更加容易落实到
行动中来。
1.8.3 将知识分类
将知识系统化分类,建立不同方面知识的“知识管理系统”,我个人采用思维导图的方
式,当然也可以使用 OneNote 等文本文件形式。您可以建立起 n 多方面的知识分枝,当您
阅读一本书时,找到了相应分支的内容,就添加进对应文档中来。用思维导图的方便之处在
于,您可以很直接的建立一个分支,并将相应内容输入进去,至于之后进行系统化分类的时
候使用拖拽操作就 OK 了。
1.8.4 合理做读书笔记
做读书笔记对于我个人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现在基本上每一本书也都会做相应
的读书笔记,不过在专题阅读的时候我会选择一个专题建立整体的读书笔记,而非单独。具
体的读书笔记方法,我会在下一篇文章中详细叙述。
1.9 如何进行分析阅读?
对于某些好书,当您完成略读以后,您会发现其中包含这不仅仅只是给您知识的拓展和
延伸,同时其中存在一定理解上的障碍,并且您相信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给您带来理解力的
提高,甚至是“思维方式的变革”,这个时候,您就需要进行“分析阅读”。
1.9.1 列出全书框架,建议使用思维导图。
至于这项工作何时来做,一般来说,如果是通常性质的畅销书,我会选择完成全本阅读
之后完成,其实在“略读”过程中框架就已经初步建成了。如果是理论性书籍,尤其是教材
性质很强的书,我一般会选择读完一章之后立刻完成相应思维导图,因为这种书籍很可能在
思想上前后章节联系性不是非常强。
1.9.2 问自己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你希望从这本书中获得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应该是贯穿整个阅读和思考过程的,从您拿起那本书的一刻开始,这个问
题就应该一直盘旋在您的头脑中,不断寻找书中吸引你的地方,问问自己,你希望从中获得
什么!
1.9.3 简要概括这本书讲的是什么——用尽量少的文字。
最好您能够写下来,至少也要组织好语言说出来,这个很重要,因为在头脑中一个简单
的印象,很多时候仅仅代表着您觉得您知道了 。
1.9.4 找出作者的主要问题以及次要问题。
如果您希望获得“思维方式的变革”这一点就非常重要,因为您需要理解的是作者的思
路,所以您必须涵盖作者全部的问题和思路,但是如果是为了获得理解力的提高,这一条在
某些情况下可以不做,而只选择和您希望获得东西有关的内容。
1.9.5 摘抄关键句子和词语。
在这一点上我一般都是通过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的过程来实现的,具体方法后面专门
讨论。您需要深入理解这些关键的句子和词语,尤其是很多词语,因为词语拥有不同的含义 ,
您需要把它们和您头脑中的某些定义相对应,这一点在阅读哲学书籍时尤其重要,因为其中
经常涉及很多“日常用语”的“非日常用法”,如果您仅仅只是按照头脑中原来的词汇本意
来理解很可能您永远都无法明白这本书说的到底是什么。
1.9.6 理清作者的思路和论证过程。
对于很多复杂的书籍和逻辑性非常强的书籍,这一点是非常必要的,虽然我们其实在读
每一本书时都在做同样的工作,但是大多不必耗费太多的精力,但是如果您拿起一本康德的
书,很可能不经过这种刻意的逻辑分析过程理解起来就有点困难了。同样,建议使用工具,
思维导图。
1.9.7 确认那些问题是作者已经解决的,哪些是作者没有解决的。
这一点没什么可说,关键在后面。
1.9.8 确认对你来说希望获得答案的问题
哪些已经获得了解决,哪些作者提供了良好的意见,哪些依旧没有解决,哪些开阔了你
的思路,需要您在实践中验证。可以说这是我最关心的部分,对于我来说,这是最关键的步
骤。在这里我强调一点:实践!我不相信任何一个作者告诉我的任何一件事情,除非我经过
自己的实践或者经历证明了这一点!否则,我什么都不信!他们是一条可行的理论,但仅仅
只是理论而已。
1.9.9 把作者的观点和解释与自己的观点相对比
与自己的实践及经验相对比,不论它们是否看起来无比正确或者是无比错误,都不要轻
易下结论,找到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答案,至少两个,最好自己思考出一个答案,然后选择其
中一种真正落实到实践中去。
1.9.10 拟定您行动中改变的步骤。
任何一本书,哪怕是纯思想性的书籍,您也是为了获得在实践和思考过程中的变化而读 ,
现在您已经找到了哪些东西对您来说很重要,现在不要让您的辛勤劳动荒废,把他们真正落
实到实践中来——只有经过实践的道理才是真正产生作用的道理。很多时候经过分析阅读得
到的结论都很大,很空,很难一下子达到,那么现在建议按照 GTD 的方法进行项目分解,
分解成您立刻就可以做到的行动,然后真正开始行动!
在整个分析阅读过程中,我更加强调您自己的主动性,您的目的,您自己的方法,当然
还有很重要的您的理解,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我不断强调的一点:存疑!永远存疑,不论作
者有多牛!记住,你才是书的主人!
1.10 略读和泛读
读书准备包括两个部分:略读和泛读
1.10.1 略读
略读的方法在前面“您能做到略读吗?”已经详细讨论过,这里不再重复,但是我需要
说明的是,对于目前我阅读的大量实用性书籍基本不会采用略读的方式,因为略读的目的是
为了获得书籍的框架,找出重点合理分配不同部分的阅读时间与精力。对于实用性书籍,目
的与大致内容我是清楚的,甚至是在拿起一本书之前就已经明确,至于时间和精力的分配,
我更加相信阅读过程中内心之中自动的调节。但是,对于难度较大的书籍,我会采用略读的
方式,比如哲学、理论性书籍或者其他内容不是非常明确的书籍。
1.10.2 泛读
泛读是阅读较难书籍的良好方式,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真正这样做。泛读强调的是
迅速阅读,略过不懂的地方,把关注点放在可以直接理解的部分。在我看来泛读的目的有三 :
确定书籍框架,完成框架性思维导图;理清作者分析问题的逻辑关系,标注出关键的章节和
部分;以最快速度,最少精力获取书中最大量的知识。
确定书籍框架,我不想多谈。
理清作者分析问题的逻辑关系,标出关键章节和部分:在这里需要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做
一些标记,比如读完一章以后,在制作思维导图的同时,在书籍边角处注明关键段落,核心
思想。在这里很多时候会由于阅读过于迅速而存在遗忘,个人建议除非是非常关键的逻辑关
系部分,否则不要重复阅读。
以最短时间获取尽可能多的内容:在这里,我必须强调,绝不要因为某些部分的内容不
理解而重读前面的部分,因为那样就不是泛读,而是精读了!如果不理解,跳过去,总有很
多您理解的部分,把这部分可以理解的知识获取,在后续精读的过程中研究不明白的地方,
当然,如果有必要可以标注出不明白的地方。
总体来说,泛读的过程强调速度,忽略不懂的部分,对关键部分作出标注,理清作者的
逻辑关系并完成书籍的框架思维导图。这种方式对于较难的书籍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对于
哲学书籍来说。在读书的目的上来说,“思维方式变革”、“增强理解力”的目的是需要包含
泛读过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