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长大·第一章 温暖的港湾·6.无条件的爱
2017-11-28 中国心宇心理网
第一章 温暖的港湾
培养亲密依恋
6.无条件的爱
没主意的女儿
我六岁的女儿没主意,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比如:(1)口中有痰,问我怎么办?我说吐吧。她又问:吐在哪儿?生活中很简单的问题都要问大人。(2)与小朋友玩,其中一个男孩不让她和另一个孩子玩,女儿听了就玩不好了,她陷入思索中,一脸茫然,最后跑过来问我:“那我跟谁玩呀?”(3)一个小朋友给女儿几张卡,另一个小朋友也得到同样多的卡片,但他还找我女儿要。他说完就走了,可女儿却很认真地陷入了茫然,不知怎么好。过会儿她问我:“妈妈,这张卡我该给谁呀?”我说:“你喜欢就自己留着,愿意送人,给谁都行。”她还是很茫然,非让我说出具体给哪个人。看她这样,我又着急又心疼,就提醒她:要卡的小孩子早走了。这句话似乎是一把钥匙,终于把她的心锁打开了,又快乐地玩儿去了。
通过以上几件事,我发现,当别的孩子对女儿提出要求时,女儿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为什么她会这样?是不是我的原因?我一直反思自己对她的教育是不是有问题。记得这个孩子生下来之后,我出现过失眠、紧张和一定程度的焦虑,身体也弱,常得病。不健康的身心使我情绪不好,怕她生病,管教孩子很严格。现在,我已经放松对孩子的规定了,虽然我知道只有自己是健康快乐的,才能把这份快乐带给孩子,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引导教育孩子的问题。
不知道这位母亲意识到没有,她说“我已经放松对孩子的规定了”,在我看来,这样的说法还不成立。读她的信,我感觉她只是在意识层面这样想,在下意识层面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变化,还是原来那个有些焦虑、喜欢苛求的母亲。
她的内心在管与不管上还充满了冲突,所以孩子每出现一个不是她预期的行为,都可以激发她的焦虑,并由此引发她内心的挫败与沮丧。她对过去的事耿耿于怀,尽管在自责,但从描述中还能读出隐含的抱怨与愤怒。她没有整理好自己,只是试图压抑自己的情绪而已,所以,当孩子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时,她自己就不行了。
一位母亲怎样才能走出过去养育孩子的困境呢?首先需要换一种思维,把过去种种的不快看作是一种有趣的实践。如果这样想,当母亲真是一桩伟大而艰难的事业。现在好歹总算让孩子健康地长到六岁,你可以让自己轻松一些,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因为自己已经不那么脆弱了,可以试着去触摸这个世界了。母亲可以跟在孩子的后面,而不再拉着她往前走。当孩子有疑问时,能好奇地问孩子:这口痰你想吐哪儿呢?妈妈觉得有三种方法:吐到果皮箱里;吐到手纸里包起来,有了垃圾箱再扔;实在不行,咽下去未尝不可。或者问她:宝贝,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这位母亲的焦虑还来自于对孩子的内疚。客观上说,内疚可以引发对自己的分析,并改善与孩子的关系,选择更宽松的教育方式。但内疚也有明显的坏处,就是让母亲失去原则,因为内疚会干扰判断,破坏基本的原则,在管理孩子的时候无意识地显现出摇摆和含混,更不利于孩子的心身发展。她需要处理好对孩子的内疚,可以这样想:“女人并不都是天生的母亲,我和孩子共同成长,她慢慢成为健康聪明的好孩子,我慢慢成为温暖快乐的好母亲。”不必割裂现在与过去的关系,过去是现在让她变成好母亲的必由之路。还有一种想法也可以帮助她减少母亲的内疚:“我过去管孩子还是不错的,不过,现在我有了更好的方法来和孩子相处。”不把两种亲子教育方式看成是对立的,把它们看作是并存的甚至是互补的,更能获得亲子教育中的自由感觉。
我很同意她最后的话,“我知道只有自己是健康快乐的,才能把这份快乐带给孩子”。好好想想上面的话,也许她的心情可以真正轻松一些。当然,我还觉得,她对家人孩子苛求,首先是对自己苛求,所以也要对自己好一点,每天都做点让自己开心快乐的事。当善待自己的时候,才能真正善待家人和孩子。
现在说说孩子。六岁的孩子正处在对外部世界高度的兴趣和高度的害怕之中,出现任何“反常”行为都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孩子想关注蜜蜂,妈妈说蜜蜂会用刺蜇人,并不能抑制他要走近观察的欲望。当蜜蜂被惊扰猛地飞起,孩子可能会“哇”地一声吓哭了。母亲不能说“不让你去你非去,这不,吓着了吧”。其实孩子不是被蜜蜂本身吓着了,而是因为母亲的暗示,是对暗示的联想在蜜蜂飞起的时候吓哭了孩子。
我们再来谈这位母亲的三个问题,其实我读到的只是母亲的内心解释,显然不是孩子的。如果你的观察是对的,仅从现象分析,那我倒觉得这个孩子喜欢思考,执著地要弄清每个问题,是思想主导而不是行为主导的孩子,至少不会没头没脑地傻玩。退一步想,就算你的解释是对的,那么我们要考虑考虑行为的惯性,母亲的内心变了,希望孩子可以更加自主一些,可是孩子还不知道呢,她还在用过去有效的互动方式来与母亲接触。如果你突然改变了方式,孩子反倒会非常茫然,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结果反而不好。孩子即使理解了母亲的新要求,她要适应也还有一段时间,你必须允许孩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可能会有矛盾的行为意向。
如何处理呢?母亲要保持高度的兴趣,看看自己怎样利用聪明才智来引导孩子获得更为开朗活泼的行为模式。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无知,让孩子期望立即从你那儿得到正确方法的欲望被延迟,母亲要参与式地与孩子讨论。下面的话是可以多说的:“孩子,你想怎么做呢?”(让孩子学会选择);“这样做对你来说没什么,但我是不敢这样做的,别人会批评妈妈!”(让孩子明白孩子还是有某些特权,孩子与成人的规则不同);“哦,那是佳佳的想法,不是你的,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的。”(让孩子尊重自己的决定);“牛牛的要求你想满足他就给他吧!你不想给他就别搭理他!”(帮助孩子建立人际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