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禹建立。禹传子,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少康中兴:启死后,太康继位,太康只顾田猎不理政事,弈逐渐强大把握朝政。弈废太康立中康,把持朝政。弈被寒浞所灭,中康之子相出逃。相之子少康联合有虞氏灭寒浞,恢复夏朝统治。
商
盘庚迁殷:由于自然灾害,国力衰弱,盘庚决定将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迁至殷(今河南安阳)。盘庚说服贵族势力,迁都后商的发展逐渐稳定下来。
西周
周族的兴起:公刘时期——古公亶父——王季——姬昌(西伯侯)——姬发(武王伐纣)
三监之乱:武王将周统治范围分成三个部分管理,分别交给两个弟弟管叔、蔡叔,还有武庚(纣王之子)。管叔和蔡叔对周公理政不满,武庚见有机可乘,联合管叔蔡叔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周公获得贵族支持,三年平定了三监之乱。
周公当政-成康之治: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辅政。周公吸取商亡的教训,戒酒抑奢,主张敬德保民,对异族也应该实行德政,这对突破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制有划时代意义,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芒。后周公还政于成王,退而制礼乐与宗法制度。周公的措施一直延续,在成王和康王时期仍然发挥作用,国力强大,经济繁荣,被称为成康之治。
国人暴动(共和行政):厉王时期,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实行“私利”,将山泽鱼池之利收回国有,遇民争利,引起国人不满。公元前842年,国人暴动,厉王出逃,共伯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厉王死后,共伯立静为王,即宣王,共和行政结束。共和行政维护了周的统治,度过了危险期。共和元年是《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的起始年,也是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平王东迁:厉王时周已衰微,虽经宣王努力但仍未能挽救。幽王时,用佞人,宠褒姒,制造王位继承危机,废太子宜臼和申后,改立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宜臼出逃,申侯联合西戎灭幽王。宜臼成为周平王后,无力驱逐西戎,决定放弃镐京东迁,史称“平王东迁”。东迁后周的威望大不如前,周王室地位急剧下跌,势力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