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大多数时候,我们说得越多,彼此的距离却越远,矛盾也越多。在沟通中,大多数人总是急于表达自己,一吐为快,却一点也不懂对方。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懂与不懂,不多说。心乱心静,慢慢说。若真没话,就别说。”这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人生感悟!
的确,说话是一门艺术。作为教育者,“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也许我们没有用教鞭,更不曾讥笑过孩子,可是语言同样具有极大的杀伤力,好的沟通可以赢得孩子,而语言的暴力虽然可以赢了孩子,却不能走近孩子内心。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呢?于是,上网搜索,发现这一本书,立即购买阅读,收获良多。
作者是美国人,是著名的国际亲子沟通专家。他围绕“如何说”“怎么听”,从六个章节进行了探讨和实践:1、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2、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3、代替惩罚的方法;4、鼓励孩子自立;5、恰当地赞赏孩子;6、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尤为可贵的是作者清晰简洁地提供了一套操作方法,给出了实现这六个方面的31种技巧,辅以大量的常见场景和问题加以说明,从案例分析到解决方案,实施结果反馈,图文并茂,并配有相应的练习题,让父母、老师可以把这些技巧烂熟于心,灵活运用,随时应付各种情况,与孩子形成良性沟通的循环。
一.走进孩子,理解孩子
当孩子的感受被不断否定,他会感到困惑和愤怒。我们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理解他们。
作者给出了四条建议:
1.全神贯注地倾听代替心不在焉。
2.用“嗯”“哦”“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代替提问和建议。
3.说出孩子的感受代替否定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代替逻辑上的解释。这一条是不是感觉和哄女友的状态相似?她们要什么也许并不是真正要那个东西,只要你愿意有那样的态度和她一起天马行空就好。
同时要记住,孩子所有的感受都是可以被接纳的,但是某些行为则必须受到限制。比如,动手打人。
孩子处于极度难过的时候,身体上的发泄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痛苦,比如,大声吼叫,撕纸,扔枕头,最和蔼有效的方式莫过于,给他纸笔让他把愤怒画下来,乱写乱画都可以。
二.亲近孩子,拥抱孩子
家长常用的措施不外乎这些:责备和问罪,谩骂,威胁,命令,说教,警告,控诉,比较,讽刺和挖苦,预言。这些方法既失控又效果甚微。
本书提供了五个技巧:
1.描述: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描述问题。比如,孩子忘记关水龙头,你只需要描述这一句“宝宝,我看见水要漫出来喽”
2.明示正确行为的提示。比如,果皮放在桌上,你可以说“宝宝,垃圾应该丢到垃圾桶”。
3.用简单的词语表达。孩子不喜欢说教和长篇大论,对他们来说,越短越容易记住,越有效。
4.说出你的感受。不要评价孩子的个性和人品。
5.写便条。有时候文字比口头表达更有效。即使是不认得字的孩子对书面的表达也会有特别的反应。
但是切记,真实的情感表达很重要。如果孩子的行为所致的后果很糟糕,需要严厉的表达时就不能隐藏自己的气愤假装没事。因为虚假的情感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
三. 接纳孩子,尊重孩子
在与孩子的沟通实践中,也许我们总是会不自觉的回归原先的教育方式,这需要不断的控制自己,形成惯性。
对于孩子的某些行为而言,惩罚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影响了孩子对自己的反思。所以,要尽可能的找到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
本书中分享了七个技巧:
1. 请孩子帮忙。与其让他扰乱你做事的节奏,不如邀请他帮你一起做。
2. 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
3. 表明你的期望
4. 提供选择
5. 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6. 采取行动(把不允许他碰的东西拿走或者制止他的行为)
7. 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不再用简单粗暴的惩罚方式还不够,还要能够正视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本书作者在总结许多家长讨论并有效实施的经验之后,给出如下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第二步,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第三步,一起讨论,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
第四步,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
第五步,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要付诸行动。
我们要分清惩罚和承受行为结果的区别。惩罚是为了教训孩子,故意剥夺他们的时间或者追加他们的痛苦。承受自然后果是让孩子承受自己行为所产生的自然结果。
当一个不会说话的小孩子去摸一个不该摸的东西时,你可以选择重复打手或重复提示,但二者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截然不同的。孩子不会说话不意味着他不会听或者不理解。
所以,当孩子做了不对的事情,不用指责和惩罚,我们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承担责任上,而不是互相揭发报复。即,“我对谁干的不感兴趣。也不想指责已经发生的事情。我只想知道现在怎么补救!”
在解决问题前,我们还应该做一些心理暗示:
“我要尽可能的接纳和倾听孩子。我会尽可能的得到一些以前忽略的信息和感受。”
“我会考虑武断、评价、说教。我不去试图劝说。”
“我不去担心是否立刻见效。如果我们没能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说明还需要认真思考、仔细调查以及更多地讨论。”
重点在于“尊重”,尊重孩子,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我们之间的各种奇思妙想。
四. 鼓励孩子,自立独立
作为老师,培养孩子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孩子与我们保持独立,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离开我们他们也可以足以应对生活中的一切状况。
本书总结了六个鼓励孩子自立的技巧:
1. 让孩子自己做选择。这些选择给了孩子足够的练习技巧,对孩子成人之后进行工作、伴侣等方面的选择具有莫大的帮助。
2. 尊重孩子的努力。当孩子的努力得到尊重,他就会集中精力去自己解决问题。
3. 不要问太多问题。问太多问题会让人感觉私人生活被侵犯,遭人反感。孩子想说的时候自然会跟你说,你只需要等待倾听就好。
4. 别急着告诉答案。当孩子提出问题时,首先应该尝试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这一点我就忽视了,总是试图用儿童的角度给她解释。
5. 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不能凡是都完全依赖我们。想知道花朵的问题就去问问花店老板,想知道牙齿的问题就去问问医生,专业的事情向专业的人士寻求帮助,同时也要鼓励他们自己去思考。
6. 不要毁掉孩子的希望。多让他们去尝试和体验。不让他们失望,就是在保护他们的希望、梦想和实现梦想所付出的努力。
除此之外,本书还给予了一些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可以鼓励孩子自立的方法:
1. 让孩子拥有自己的身体。这一点应该适合思想稍成熟的孩子。避免经常帮孩子理衣领、卷裙边、扳直肩膀、捋头发等动作,孩子有时会觉得这些动作是对他们身体的侵犯。
2. 不要在细节上过多干涉孩子的生活。这一点对中国家长而言,真的需要多多注意。比如,孩子写作业就总在一遍遍纠正,不要离本子太近,拿笔的姿势不好。要么就是今天穿这件衣服,那件不好看等等数不胜数。让孩子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专注自己的事情。
3. 不管孩子多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议论他们。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有时候跟家人转述孩子的一些行为,她就会表现的很愤怒。
4. 让别人去问孩子问题。人们经常会当着孩子的面问父母,你家宝宝....吗?这个时候你可以跟他们说,“那你要问问她啦,只有她自己才知道哦!”
5. 尊重孩子偶尔出现的“没准备好”。不用强迫和催促孩子,我们相信他们最终会准备好的。
6. 谨防说太多的“不”。总是强硬的对孩子说“不行..”“不能”“不可以”,孩子会感觉这是对他的攻击,他会尽其所能的反抗。尖叫,发怒,甚至是骂人。“你讨厌!”“我恨你!”这样的话我们应该都不陌生吧?
其实我们可以找到很多代替说“不”的方法:
当孩子想做什么,可以试着用提示的方式告诉他待会我们要做什么,他就会明白我们暂时是不能做他想做的这个事情。
学会接纳他此刻的感受。当一个人的感受被接纳后,那么他的抗拒心理会减弱。
有可能的话,用“是”代替“不”。例如,“妈妈,我们能出去玩吗”“当然可以,吃完饭就去。”
仔细思考孩子的请求。“嗯,让我想想”。这句话有两种效果:让孩子的坚持稍稍放缓,至少他知道自己的请求被认真考虑了,同时也给家长留出了思考时间。
五.赞赏孩子,赢得孩子
看了这本书后,我对赞赏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们大多数家长常有的赞赏方式就是“你真棒!”“非常好!”“真漂亮!”但是有时候,这样的赞赏会让孩子抗拒甚至反感。简而言之,这并不是有益的赞赏。
吉诺特博士认为有益的赞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 成人用赞赏的语气描述他所看到的和他所感受到的。
2. 孩子听到这样的描述后,就能够赞赏自己。
本书作者总结为:多做描述性赞赏,以描述你看到的和你的感受来代替评论。
描述性赞赏还有别的方法,那就是在我们描述之后,用一个词总结他们值得赞赏的行为。
“你这么喜欢吃蛋糕,但是今天只吃了一小块儿,这就叫做有制止力。”
“你说好五点回,现在正好五点,这就叫做守时。”
……
当然,赞赏首先要出自真情实感,虚假的表达只会适得其反。本书提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事项:
1. 确定你的赞赏适合孩子的年龄和能力。你表扬一个三岁的宝宝“看到你自己刷牙我真开心”,他会很开心。但是对十几岁的孩子这么说,就会让他感觉到被羞辱。
2. .避免触及他过去的弱点或失误。要尽可能用一中纯粹赞美的方式,表达在关注孩子时发现的他们的优点。
3. 过度的赞美可能会扰乱孩子自己完成事情的积极性。
4. 当用“描述”表达你对孩子的赞赏时,孩子可能会重复不停地去做这件事。
赞赏是把双刃剑,要有选择地用。
有时候在最不可能赞赏的时候赞赏孩子,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当孩子做了错事,不去责骂孩子,而是提醒他们以前值得赞赏的行为。
六.释放孩子,解放孩子
我们说不要轻易给别人贴标签,误导客观认识,对孩子也一样适行。轻易的对孩子做出负面评价,不仅影响他们对自己的感受,而且影响到他们的行为。
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如何看待孩子,不仅影响到孩子如何看待自己,也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
本书作者结合经验给出了六个技巧,让孩子从特定的角色中释放自己:
1. 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你从三岁就开始玩这个了,还跟新的一样,保护的真好”
2. 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待自己。“你能帮我把……?”
3. 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们的正面评价。“虽然打针很疼,但是他一直举着胳膊”
4. 以身作则。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嗯,我输啦,虽然有些沮丧,但还是祝贺你”
5. 记住孩子那些特别的时刻。“我记得你……”
6. 当孩子又按照原来的方式行事时,表达你的感受和期望。“我不喜欢你这样,虽然输了不好受,但我还是希望你大度些”
永远不要低估了你的一句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边读边做练习题,在传统方法中感知孩子的内心感受,有许多的羞愧和自责。孩子如同一张白纸,认我们随意描绘、勾画。以前我一直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老师,我们应该给予孩子爱心、耐心、恒心,其实教育更需要的是智慧,尤其是沟通的智慧。书中介绍的很多做法和正面管教的52个工具有许多不谋而合的地方,知识需要融会贯通,才能在前辈们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只有懂得说话的艺术,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赢得孩子。
阅读,遇见最美的自己。与书邂逅,自省内心,做一个灵魂有香气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