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实习的前几天事情不多,就自己找了些同类的竞品做了些比较,竞品分析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了解其他从业者的产品,摸索出一个大致的产品形态和迭代方向,特别是在一些未接触过的类型时,更能够快速建立起基本的概念。
1、体验
竞品的分析,需要去理解产品的主要功能,信息框架,具体玩法,目标用户和商业运营模式;code层面很没有技术基础基本没办法去分析,但是从产品的流畅性和稳定性,ROM占用大小等物理信息层面去侧向感知,像是一个经常报错或者死机崩溃的产品,大家都是觉得不满意;竞品分析时带着完成某项任务;或操作完成一个功能流程的意识去做,像一个真实的用户一样去体验,更好的发现其中关于体验的隐性设计;当然也会有相当一部分的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是试玩的心态,并不急于使用核心功能,那么产品的设计者又会有通过哪些引导,去抓住这一部分用户呢?很少有用户使用过一款产品的全部功能(像手Q下面那一列巴拉巴拉的),保持好奇心,说不定还能发现更多的彩蛋(比如空状态的处理方法,切换之间的动效),虽然这样会话费挺多的时间。
2、思考
有市场的产品往往都不会是孤独的,学会思考这些竞品之间的异同,例如对产品的结构做了怎样的划分,为什么把这些功能前置了,为什么有些功能又隐藏了,又基于定位对产品进行了哪些个性化的处理,甚至同一个功能,激活的方式又有手势不同。如果说体验的时候是像美食家一样饕餮大餐,那么思考就会是你冷静地核对自己的账单了,谁也不会想要为一些无谓的东西买的,多思考,帮助我们避免走上弯路。在清楚认知产品的差异下,再与自己的产品联系起来对比思考,如果可以,不妨去看看其他团队产品最近几次的更新日志,了解他们迭代的发展方向,避免在一些重要的环节上被实现技术壁垒,拉开差距。
3、让你的工作有可读性
需要将你的工作成果分享给团队其他的成员浏览,那么需要将你的工作整理出来,可以是表格,文档,图片;避免毫无目的的罗列(是的我们都做了这个功能那个功能,比起相同的功能,差异更有实际意义),引用实际线索来证实自己的推断(例如这个新增功能带来了实际的DAU提升,抑或是在各个论坛社区上反馈十分赞),尽量少一些纯主观的,例如“我认为,我觉得”这样苍白的陈述。给出实际的意见和方向,针对竞品的这样一个功能,我们的产品能够哪些改进调整;竞品做出过的失败尝试,显现出来的几个坑要怎么绕过去。
4、回归到用户
我觉得这就是我最近犯的毛病吧,一直在想着其他产品怎么做,发现更多的异同,去计较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例如他们多少积分可以兑换成什么实物,我们的积分兑换比例又是怎么样的。是啊,他们这样做了,对了吗?错了吗?我们要吗?还是不做?做这些竞品的分析,就像是在看别人的种树经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它并不能帮你种出一棵健康茁壮的植物,即使他们有人成功了或是植物专家,但在气候、土壤、肥料、养护方法等很多方面的不同仍会降低参考价值,他们也不能保证你正在做的产品会长成大树,兴许他们也都在奄死的边缘。
比较糟糕的事情是在完成对竞品的分析之后,变成了照搬其它产品的功能和模式;特别常见的就是新兴团队对成熟产品的借鉴,不知不觉就长得一样了,缺乏思考切合自身,之后的迭代也无从下手,这样邯郸学步式的产品构建,制肘于前期的产品,很难给团队带来创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