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渐渐忙碌起来,发觉人处于忙碌状态时思维反而更清晰。
前段处于完全休息状态,明明时间多得不知如何打发,却写不出一句满意的文字。也许身体太松弛,思维不容易集中,时间穿过思维空隙悄悄溜走,没留不下什么。身体渐渐也变得懒散,老是想躺着,不想动弹,且自以为在沉浸,其实思维正在慢慢停滞而不自知。这些都在不自觉中发生,自己却误以为是在思考。
其间阅读也一直未停止,可都是没心得的阅读。没有任何触动,没有任何心得,这种阅读不但浪费时间,而且非常有害。因为它一直在迷惑着你,一直让自己以为在阅读,且阅读的是名著。可怕吧,几乎几周的时间却沉浸在这种阅读方式中,难怪自我感觉越来越差,越来越感觉写不出来。
感谢这几天的紧张工作,工作的适度紧张,让身体也保持着紧张状态,思维是积极,而工作间隙时突然冒出这些反思,突然间冒出对自己的清晰认识,突然间有了更多的领悟,也许这就是顿悟吧。
既然是顿悟,对当前状态有清醒的认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悟出好的、适合的方法。
想想每次感觉有进步时的状态,仔细反醒一下当时的状态。对,好的状态就是真正沉浸在阅读中,有时会不觉拍案而起,有时会忍俊不禁,有时黯然神伤,感觉触摸到了作者的心跳,感觉脉博也随作者同步。
而反观这一时期的阅读,都是在硬啃名著,在自以为的状态中阅读经典。《傲慢与偏见》《百年孤独》、《罪与罚》、《杀死一只知更鸟》这些无庸致疑是经典,但真正读进去了吗?感知到了作者吗?可以坦白说,小说中的人名就把自己弄昏,停下来整理这一堆人名,仅这一项工作就需浪费不少时间。小说社会背景了解呢?作者当时创作状态了解吗?这些疑问不解决,那么肯定是不能真正读懂作者的构思及意图的,只会让你在故事情节中打转。还是承认是自己阅读水平还达不到这个层次吧,不丢脸。不要再去硬啃名著,因为它不仅浪费时间,更可怕的是伤了读书的兴致。
承认自己水平低还真难,特别是写了一段时间后,其实写的东西没人看,就最好的说明这一点。不会写、水平低,不丢人,丢人的是一直甘于这样的状态。
真正到了该彻底调整的时候,走出误区,回到最初状态,回想读《围城》的感觉,对,就是这种状态。
这种状态就是:
要读自己喜欢的书,一定是喜欢的,这很重要,喜欢经典一定要反复地读,读一次就会有一次心得。
读过一段时间后,喜欢的书一会让你喜欢书的作者。了解多一些喜欢的作家,要确定想学习的风格,把想学风格的作家作品,通读,反复读。最后明确自己的风格,反复在作品中与他交流,最好有他各个时期的作品。也许你喜欢几种风格,可一种种去学习,也许综合以后就是自己的写作风格了。
最重要的一步是模仿,模仿名家,用模仿的方式输出。终极目标是丢开模版后,你仍能写出此风格文字,如此文笔一定能有进步。
把七月份给我,按此法贯彻执行一个月。效果会是怎样呢?己跃跃欲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