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梦里花落知多少》之时是自己和男友吵架,为了不让陷入无尽的生气情绪中,但又不想做其它任何的事情,于是拿起了一直放在桌边的《梦里花落知多少》,这本书也是自己在图书馆的一角偶然拾获的,于是便不肯放下。很奇怪,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很专注,心也很静。我想这就是三毛带给人安定的力量吧。
由于此前并未阅读三毛的其它书籍,摘录豆瓣上的一些介绍。
内容简介:
在丈夫荷西去世后,悲痛的三毛写下这部散文集,其中饱含她对丈夫的思念。荷西的死对三毛又是一场劫难,因此她在这本书中、在文学上、心情上都与早期大不相同,说情叙事极其内敛、笔调哀而不伤,诉说了对荷西的无比思念之情。
作者简介:
三毛(1943-1991),台湾作家。1943年3月26日出生于重庆,浙江省定海县人。本名为陈惠平,1946年改名陈平,笔名“三毛”。1964年入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后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加那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情感真挚的作品。1981年回到台湾,在中国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专职从事写作和演讲。1991年1月4日自杀而死,终年48岁。
三毛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平生著作、译作十分丰富,其中《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哭泣的骆驼》《我的宝贝》《闹学记》《滚滚红尘》等散文、小说、剧本更是脍炙人口,在全球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中国大陆风靡一时,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不曾想,最后三毛还是自杀了。虽然情有可原,不过说好的努力生活下去呢。也许读完她全部的作品之后,就知晓答案了吧。
这是一篇散文集,所以并没有特定的叙事结构,只是借由三毛的口说着一些她自己的事情。真的真的能感受到她对荷西的爱,那么浓烈,安静而又炽热。那种有了对方全世界都可以不要的深爱,也正是因为这样,当失去了荷西,全世界似乎都在崩塌。字里行间亦能感受到三毛的悲痛,真真切切的“哀莫大于心死”,整天整夜的守候着荷西的坟墓,日日夜夜思念着她的爱人。(我想,荷西定是个温暖的人,可以陪她玩闹,也足以让他依靠,有时候发发小脾气过后依然宠溺她……)如果可以,三毛真的愿意随他而去,但是怎么可以呢?他还有远在台湾的家人,不能这么自私,她的生命不独独属于荷西一人。所以她压抑住痛苦与无尽的悲伤笑着面对生活。爱护家人朋友,做自己责任内的事情。只是好像少了一种爱的能力。但三毛仍然很感谢上帝赐予荷西在他的身边,用六年的幸福换此后的痛怕她也会毫不犹豫吧。
我要守住我的家,护住我丈夫,一个有责任的人,是没有死亡的权利的。 相思,像虫一样的慢慢啃著我的身体,直到我成为一个空空茫茫的大洞。夜是那样的长,那么的黑,窗外的雨,是我心里的泪,永远没有滴完的一天。 明日,是一个不能逃避的东西,我没有退路。 多少次,你说,虽然我是意气飞扬,满含自信若有所思的仰著头,脸上荡著笑,可是,灯光下,我的眼睛藏不住秘密,我的眸子里,闪烁的只是满满的倔强的眼泪,还有,那...
我相信,三毛骨子里是个性热的人。原想说她是一个性冷的人,后来想想不是的,经过了那么多的苦难过后,仍然掩饰不了她对生活的那份热爱和天真烂漫。她有很多很多的朋友,她的朋友比本地人还多。她也衷心地喜欢并帮助他们。但三毛一定愿意用更多的时间拿来和自己相处。一个人做着“无聊”的事情:做饭、唱歌、看电影、旅行、发呆、看书、做衣服等等。其实这些和做一个积极热忱的人一点都不矛盾。总是觉得:每个人都应该留一点无所事事的时间给自己,就做那么一些毫无功利性的事情,简单、自然。
喜欢一个人的文字往往是因为喜欢这个人。三毛的文字很细腻,有的话能直直地说到你心里去。我很喜欢三毛,她对朋友的真诚关心、她为人处世的大方热忱,她对自我灵魂的悦纳。她毫无顾忌地做自己:交自己想交的朋友、任性地获取别人的宠爱、拒绝一些自己不乐意做的事情、对生活怀抱着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向上的生命力……有时候觉得她就像个未长大的孩子,做着一些傻傻的事情却仍乐在其中,一直在折腾。所以这样的女子亦是令人心疼的,但同时也是令人羡慕的。PS:为什么我会觉得教主和三毛很像。啊哦。后来教主回答我说:因为我们的灵魂都是自由的。此句妙哉。
记得当时年纪小
你爱谈天
我爱笑
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
风在林梢,鸟儿在叫
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多少
会一直记得Echo,还有三毛。
END 20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