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宪问篇第十四17
【原文】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大意】子贡问:“齐桓公杀了管仲的主公公子纠,管仲不能守节殉死,反而认贼作父又辅佐齐桓公,这算仁义吗?”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恒公,称霸于诸侯,匡正天下,保护了华夏文明,到现在我们还受惠于他的恩德。如果没有管仲,今天华夏大地早被夷狄统治,文明断绝,我们都被发左衽了,成了野蛮人了。难道也要他去殉小恩小节,自己吊死在田间水沟里,都没人知道吗?”
【一点启示】春秋最大的成就,是形成了华夏文明的雏形。而当时中原面对最大的威胁就是周围夷狄的侵蚀,击败野蛮,保卫中国的即管仲辅佐的桓公。良臣死社稷,不死昏君,忠的本质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而不是后世狭隘的理解忠于某个人。明清两朝为君死节,为君依附的混蛋逻辑,不是原始儒家的思想。
【浅谈】
1、政治道德、人生道德不是以个人的方式衡量的,很难用世俗的眼光去中肯的评判。
2、管仲不殉死公子纠,而是辅佐桓公匡扶乱世,他对历史人民的贡献,后世社会的安定,而泽被万代子孙。
3、今天全社会的西化,类似孔子说的被发左衽,向野蛮落后投降了。好在中国文化的复兴,文化自信正在形成,总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会重新站起来的。
4、再说回来,公子纠并不是从善如流,不听管仲的意见,不以管仲为国事,管仲何必死于他。
5、被发左衽是文明和野蛮的分水岭,被发,头发散开;左衽,衣服左压右,代表野蛮,非主流。如果不是管仲辅佐桓公九合诸侯,团结一致,共同对外,我们根本打不过擅长骑射的游牧民族。
6、匹夫匹妇之为谅,谅,个人眼界的小守信;自经于沟渎,在小水沟上吊自杀,为了自己所谓的名节,面子,心里过不去,而忘记自己的初心、价值!
7、小信绝对不比大仁,要为天下而忍辱负重前行,跟自己合解,与对手合解,目标是为天下苍生,这才是君子仁人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