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为混沌大学APP的付费学员,我听过不少混沌大学中的各类课程,但在我看来,其中讲得最好的老师只有两位:王东岳和李善友。
最近又花了些时间将王东岳老师的“东西方文化溯源与东西方哲学”重听了一遍,深受启发,而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对我认知的颠覆。
人类都是早产儿
在王东岳老师的课程中,对我认知颠覆最大的命题之一,便是“人类都是早产儿”。
首先我们知道,人类的幼儿几乎没有任何生存自理能力。婴儿出生之后,必须在母亲或者其他成年人的抚养下才能够存活,否则必死无疑。人类幼儿的抚养期是极其漫长的,一个人直到18岁,才会被称作是“成年人”,即有了完整的独立生存能力。
可能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对“人类的幼儿需要长期抚养”这个命题进行怀疑,因为这看起来是天经地义的:幼儿当然需要被抚养,幼儿当然没有独立生存能力。但我们不妨看看,自然界中其它的生物,他们幼崽的情况和人类一样吗?
比如马,刚出生的小马崽,他们只需要30-60分钟,便可以站立;而到出生的第二天,小马崽便可以奔跑。再比如大象,刚出生的小象,其体型相比于成年大象要小很多,但小象在出生后1小时左右,也能够站立并独立行走。又比如狗,相对于上面提到的两个物种,小狗从被生下到能够独立行走的时间相对偏长,但也仅需要需要2-3周左右。
从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除人类之外,几乎所以动物的幼崽在出生之后,短则数小时,长则数十天,其幼崽就可以独立行走,再过不了多久便具备独立的生产能力。而在面对为什么动物幼崽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具备独立生产能力的问题时,一般“砖家”的解释都是:动物生存在竞争激烈的自然环境之中,它们的幼崽不得不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站立,否则便难以生存。
但在我看来,这种回答完全是毫无逻辑的。现代智人建立文明,统治地球的时间不过数万年,在这之前,人类也和其它所有的野生动物一样,生存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之中,但为什么原本生存在自然竞争换赞之中的人类,其幼儿却无法在出生之后快速拥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呢?
因为“人类都是早产儿”,他们都还没有在母体内发育完全,便提前出生,当然难以快速拥有独立生存的能力。而要解释这个题设,就不得不从人类的进化讲起。
我们知道,人类的祖先是猿猴,而猿猴是生活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但在大约250万年以前,地球气候恶化,变得越来越干旱,非洲大草原上的大量树木干枯,生活在树上的猿猴无法再找到能够维持其生产的食物。
迫于生计,它们不得不放弃了树上的栖息家园,走到了陆地。而由于基因突变,其中的一些猿猴站了起来,它们是人类最早的祖先。
而猿猴站立之后,产生的最大的一个影响便是开启了猿猴的智化过程。在过去猿猴爬行的时候,其脑容量难以增大,因为对于爬行动物来说,脑容量的增大意味着头部重量的增加,而头部重量增加将会严重影响爬行动物的平衡,导致其被自然选择淘汰。
但猿猴直立之后,脊柱与头部水平保持在同一竖直平面上,平衡不再成为问题,这使得猿猴在进化为现代智人的这一过程中,脑容量快速增加。
在当时,猿猴的平均脑容量为500立方厘米左右,而在短短的200-300万年时间里,现在人类的脑容量平均已经超过1300平方厘米。
但同时,人类头部的不断增大却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幼儿的难产。人类的头部在短短的200-300万年时间内增大了太多,但母体的产道却仍然是过去猿猴时代爬行动物的产道。对于人类“巨大”的头部来说,母体的产道太小了。
而如果让幼儿在母体内发育成熟之后再行生育,幼儿的头部根本无法从而母体的产道内排出。因此,所有在母体内发育完全再行生育的婴儿,母子双方全都会因为难产而死,只有那些早产儿,由于尚未完全发育,头部较小,得以顺利出生。
在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之后,只有拥有早产基因的人类得以存活。而这也是为什么说“人类都是早产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