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用“优雅是唯一不会褪色的美”来赞美奥黛丽·赫本,而这一句话用在刘颖老师身上也再合适不过了。刘颖老师着一席淡蓝色的白条裙子,优雅的走上台,开启了美妙的图画书教学之旅。
刘老师选取了《明天要远足》、《瞌睡虫》、《懒的辩护》三首幽默、有趣的童诗作为开篇。立即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原来晨诵的设计可以这么巧妙。
接着刘老师开始讲述图画书教学的内容。首先比较了图画书和插图以及连环画的区别和功能,相比其他两者,图画书是图文配合讲故事,图文相互补充,也有反差,当然图画书也更丰富、有趣,图画书也被称为“西方的第一本书”。
接着刘老师从图画书的定义和图画书的课程实施的意义两方面来告诉我们图画书教学的重要性。图画书包含着童年元素,让孩子们的童年更美好,另外图画书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创新和表达能力。
接下来刘老师从图画书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分年段目标两方面给了我们宏观把握图画书的方法。小学六年师生共读112本图画书,分别为低年段112本;中年段32本;高年段16本。刘老师也针对不同年段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
接下来刘老师从内容选择、时间安排以及阅读指导方面进行了讲解。而讲到阅读指导时,刘老师强调要通过画面阅读、图文结合来入手,注意把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同时要关注细节。
听着刘老师的讲述,轻声细语,娓娓动听,是一种美好的享受。而比听更重要的是实践,在听了刘老师的讲解后,老师们积极地投入到《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的话题设计中。每个小组的设计都各有特点,有三位优秀的老师分享了自己的话题设计。
三位老师以不同角度分享了小组讨论的结果,老师们提出了“正反辩论”、“意见屋”等新的方式,我们所有人参与进来,这里成了我们思想的交汇地,不同的思想碰撞在一起,各汲取营养。
而刘老师的总结和发言又是那么精辟和有高度。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图画书教学中没有真相,只有更接近真相,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文本,学会准确而恰当地引导学生。
而刘老师也谈到,低年级应注意课程的趣味性,而中年级要培养学生学会聆听和思考;高年级则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冷静、理性地分析问题,并提出质疑,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石老师也上了一堂精彩的课――《进城》,这是一个富有中国元素的故事。石老师用猜测和对话的方法导入,从封面、颜色、延伸(剪纸)入手,以教师朗读,学生听的方式,当然石老师的朗读很棒,情绪和语调富有变化,也在读中设置问题来推进文本教学。而奖品的发放也很有意思,极大的鼓励了学生的积极性。
而一节课真正的收获便是总结和反思,在老师们的提问下,刘老师的发言信手拈来,一下子就解决了老师们的疑惑。确实从刘老师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真正的功夫其实是要一次又一次的教学中磨砺出来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模糊。
上午的最后一节课,刘老师选取了《母鸡萝丝去散步》来具体地讲述了图画书的画面阅读与教学设计。
讲课开始前,刘老师给了两个很有意思的公式“图+文=有图的书 ”“图×文=图画书”,形象生动地诠释了图画书丰富的内涵。
接下来刘老师从形式、内容和内涵三方面来回答了图画书读什么这个问题。
《母鸡萝丝去散步》被称为夕阳西下的一部喜剧,以暖色调讲述了一个有趣、幽默的故事。
刘老师从图:角色的表情、画面的色彩与线条、翻页的乐趣和文:简单文字、固定句式两方面来分析了图文的关系和差别,也讨论和证实了文字的不可或缺性。
而在话题设计上,刘老师从表达力、阅读力和关注图画细节来进行分析。而图文结合方面,刘老师从三方面来进行讲解,一封面、环衬、标题页;二图文落差形成反讽;三作品风格启发教学。
而在图画书教什么问题上,刘老师从不同年段分析和解答了这个问题,强调图画细节的发现、图画的对比和联系以及阅读中的预测(悬念――猜想(空间想象和相关细节)――证实)。
都说“一个老师读书有多深就能带孩子走多远”,这句话格外的打动人。中国有成千上万的乡村教师,尽管有时我们与世隔绝,尽管我们资源匮乏,尽管我们做得还不够好,尽管我们仍然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只要我们迎着这一条充满光的路一直走下去,相信我们都可以创造自己的价值,更可以去让身边的孩子发光发亮,获得更加美好而充实的童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