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营销的两种协调方式
第一节 自然分工与组织
1.分工与供求分离
2.西安半坡遗址
3.社区与自然分工
4.组织与供求一体化
5.供求一体化的实质
----------------------------
这一节可能是整本书中最让读者抓狂的一节了,为何?因为包政老师在这里提出了完全与我们的常识不同的几对概念:
分工与组织;
劳动关系和利益关系;
成就与成就感;
自然分工与社会分工;
自组织与有组织;
“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
市场协调方式和管理协调方式。
什么是分工?在我们一般人理解,所谓分工不就是分派不同的工作任务吗?所谓组织,不就是把一群人整合起来共同去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的过程吗?然而,在包政老师介绍的概念体系中,这些名词具有着特殊的涵义。
为了便于学习和备查,我在这里简要整理了本节中的重要概念(如无说明,方括号中的内容皆摘录自包政老师的著作《营销的本质》):
————————————
【分工的结果是“供求分离”,组织的结果就是“供求一体化”。
或者也可以说,“分工”就是供求分离,“组织”就是供求一体化。】
【自然分工的两个自然动因是“成就感”和“成就”;
自然分工的外在条件是守望相助的自然社区,有了社区,有了人与人之间守望相助的关系,人们才可能有良好的预期,在“预期的供求一体化”关系中,谋求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有了社区及其社交关系,供求分离与供求一体化开始同步发生,一些人开始尝试着从事某项专业化作业,以响应另一些人的请求。换言之,在自然社区的基础上,供求分离与供求一体化是同时发生的。】
【社区的本质特征,是人与人之间结成的生活圈,这种生活圈存在的价值与理由就是“守望相助”;有了守望相助的社区关系,人们才有可能发展各自的专长,结成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商务关系。】
【在传统社会以及守望相助的社区中,情感与理性往往交织在一起,“社区”(一体化关系)和“社区商务”(供求一体化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供求两者”的对立统一,“产销两个过程”的对立统一,有赖于组织。】
【组织是一种手段,也称“组织的协调手段”。组织就是实现“供求分离之后一体化”或称“供求一体化”的协调手段。
组织起来或供求一体化的全部难点,是如何协调供应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关系。
供求一体化的难点,是如何协调供求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和利益关系。
供求之间的关系,说到底,就是利益关系与劳动关系。
供求一体化的实质,是供求者之间的“劳动关系”与“利益关系”。】
【企业可以借助于“看不见的手”(市场协调的方式,自组织),也可以借助“看得见的手”(管理协调的方式,有组织),去构建供求一体化的关系。】
【营销就是这样一项职能,一项“自觉应用组织理论”的商务职能,通过营销职能,自觉地应用市场协调的方式,或管理协调的方式,去构建“企业-客户”之间的一体化关系。】
【对企业来说,
所谓“自组织”就是借助于市场协调方式,构建供求一体化关系;
所谓“有组织”就是应用管理协调方式,构建供求一体化关系。】
【在宏观经济层面上看:
在“自组织”的情况下,依靠“看不见的手”,以市场协调的方式,协调着供求者之间的劳动关系与利益关系,去构建供求一体化关系。这时供求者关系的特性,是交换关系,包括“劳动交换关系”与“利益交换关系”。
在“有组织”的情况下,依靠“看得见的手”,以管理协调的方式,协调着供求者之间的劳动关系与利益关系,去构建供求一体化关系。这时供求者关系的特性,是分配关系,包括“劳动分配关系”与“利益分配关系”。】
【无论是哪种协调手段,都需要有权威的力量:市场竞争及其价格体系,或者共同认定的管理当局及其规则。】
【交易与合作之间的区别:
交易是一种方式,或称交易方式,即市场协调的方式;
合作是一种状态,或称合作状态,即供求一体化状态。
供求一体化状态就是“合作”,合作(供求一体化)有两种协调方式——市场协调方式(交易)与管理协调方式。】
——————————
第二章第一节读后感:
分工与组织理论很早就有人提到了,但是直到包老师才第一个将它们作为理解人类活动方式的根本的一对概念放在一起提出来,这是包老师的一个创举。
回到历史开始的地方,当年我们得益于亚当.斯密的理论创新,正式发现了分工对于提升劳动者个人的生产效率、改进专用劳动工具,进而提高整个组织的系统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这种分工的魔力并未局限于组织内部,很快,社会分工也在自然而然地不断深化,人们日益享受到了组织内部分工和组织之间的社会分工所带来的好处。
然而,为什么不可以如亚当.斯密那样,大谈分工而忘记了组织?就如同我们现在看到的,人类社会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很好地懂得了分工的妙处,充分享受到了由分工带来的劳动者的专业度提高,以及由于分工而给整个社会带来的福利的增加。这个世界有阴必有阳,所谓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既然人们看到了分工的益处,就不可避免地需要承担分工可能导致的弊端。
包老师说:【分工的结果是“供求分离”,供求分离之后,为了维持企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供求之间必须形成一个整体,这就是“组织”。组织的结果就是“供求一体化”。】换言之,企业之所以必须在关注分工的同时也要关注组织,甚至在目前的情况下要特别关注于组织这件事,根源在于供应者和需求者天然具有形成为一个整体的内在需要,供求双方只有实现了这种一体化的结合,才能保证供求双方的企业再生产进入良性循环,从而才能推动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对于“一体化”、“供求一体化”以及“一体化关系”、“一体化关系体系”、“供求一体化”、“供求一体化关系体系”等概念的辨析也并不容易,稍后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我们会逐渐解开这一系列名词背后所蕴含的概念的内涵。这里我想说的一点,是关于“一体化”这个名词应该如何理解?怎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才能算作“一体化”、“一体化关系”、“一体化关系体系”?然后才是如何才能打造或构建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这种一体化关系体系。
包老师在书中说:
【供求一体化的实质,是供求者之间的“劳动关系”与“利益关系”。
组织起来或供求一体化的全部难点,是如何协调供应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关系(实质是
劳动关系和利益关系)。】
企业通过什么具体方式来构建供求一体化关系以达成供求一体化状态呢?
包老师接着告诉我们:【企业可以借助“无形的手”(即市场协调的方式,市场竞争及其价格体系作为协调的权威力量,所谓“自组织”),也可以借助“有形的手”(即管理协调的方式,共同认定的管理当局及其规则作为协调的权威力量,所谓“有组织”)两种方式,来构建供求一体化关系,以达成供求一体化状态。】
时代虽然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然而分工和组织背后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不会改变,改变的只是分工和组织的外在表现形态,这就为我们理解互联网时代商务活动方式乃至更广泛的人类社会活动方式提供了有力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