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的妈妈早年丧夫,与好友同住至今。好友早年生活困苦,一家人苦乐相伴,近年才算有所转机,本以为可以向幸福生活出发,哪知好友的妈妈因为对一场外关系的处理不满而与好友三番五次的吵架,甚至吵闹。
先是动用了我们这些好友,每人轮番去劝说。老人总算点头,这事就算过去了。可没几天就固疾重发,又开始把以前的芝麻小事重新罗列一番,令好友烦恼不堪。后来,我们也稍稍对老人放出狠话,老友查体多项指标报警,再如此吵闹下去,如果老友生病可怎么办。老人似是听懂了我们此话背后隐藏的巨大的警告。我们也稍舒一口气,本以为自此可以风平浪静下去。
可没几天的功夫,好友的家里又是硝烟弥漫,气氛凝滞,老人显然又忘记了之前的承诺。好友每天晚上都要到小区里快走锻炼,后来发展到,如果稍晚回来一分钟,就要被拷问,如果早回来,也要被盘问,好友哭笑不得,实在忍不住,就要与母亲大吵一通。
与老人沟通了几次后,发现改变老人几乎不可能。老人的思想固执得像一块坚硬的石头,手无寸铁根本敲不开这个坚硬的外核。老人为什么如此固执,为什么把本来简单清楚明白的事情让其面目全非呢?
刚好看了一期圆桌派,里面讲到了老人及养老的问题。要在以前,我很少关注类似的话题,但生活发生变化后,发现老人及老是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
在这期节目讲,许多老人退休以后回归到家庭,生活圈子越来越小,与外界的接触越来越少,后来发展到眼中只有子女,子女是他们的核心也是他们的中心。当他们把全部的精力转移到子女身上以后,原来习以为常的事情就不平常起来,原来能接受的事情也就难以接受了,原来能心平气和沟通的问题变得无法沟通。节目还说,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老人没有爱好,没有拥有自己的精神世界,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实也确实如此。当三几好友凑到一起,说起父母退休后的生活时,发现大多父母们过着几乎整齐化一的生活,也呈现了几乎相同的生活习惯。比如,父母们去买菜,如能找到便宜一毛钱的,决不买贵的,我就亲耳听父亲的朋友打电话给他,说是几里之外的一个超市的白菜便宜了几毛钱,让父亲去买。我给父亲算账,去买菜要么打车要么坐公交,打车他不舍得,坐公交车要来回共转四次车,这四次车就要花费八元钱,而且要搬运白菜上下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父亲默然一下,缓缓地说:“我有老年卡,乘公交车不花钱。”
在我的一再要求之下父亲终于没去那家超市,但却经常给我说,家附近哪家超市的菜更便宜,他所谓的便宜也就一两角钱而已。
还比如,父母们不舍得扔东西,不管是没用的,还是已经淘汰的,都堆积在家里,甚至还有在外面拣回的物品。好友的母亲也是如此,在搬家之前,在储藏室里塞满了各种纸箱,待到搬家时只卖了10元钱,这些纸箱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到了新家,好友就把储藏室的钥匙收回,老人没有办法,只得放弃了收藏纸箱。
去过许多老人独住的家,大多人的家里都是满坑满谷的物品,这些物品其实大多是不会用的,但却以“可能以后会用”的理由收集起来。过多的物品令居住在里面的人不光窒息,看着也烦恼。但老人们大多不以为意,甚至还乐此不疲,在他们看来,这些总有一天可能会用到的物品是值得储藏的。一位同事说,她的婆婆竟把殡丧用品捡回家,说要装饰房间。
我曾在一本著名家居杂志上见过一些日本居民日常的生活照片,令人惊奇的是,这里面呈现出的老年人生活与我们日常看到的迥然不同。他们每个人的家里都整洁有序,物品少且精致,可能会说,在家居杂志上的照片不能代表日常日本居民的生活状态。一位朋友在日本生活一段时间,我问他,他说他们平常的状态也差不多如此,他们大多人的家里都不堆积过多的物品,大都整洁,一些老人的家里,虽然物品陈旧,但打理得条理有序。
精神世界的空洞与贫瘠,让许多周边老人的生活陷入了不能自拔的境地。他们无法找出更多的生活亮点与兴趣,只得在儿女身上备下功夫。他们以为能用过去的经验主导今天的生活,他们还以为世界是他们熟悉惯了的,他们看到的总比你见过的多。他们以为他们是女子的领路人,从小是,长大成长仍然也是。这次好友与母亲的争执也缘于此,母亲把好友与邻居的正常交往看成了一件关乎个人利益的大事,她认为好友在这个交往中可能要吃亏或者已经吃了亏,其实邻里之交哪来的这么多利益?大多点点头,偶尔谈个天而已。好友的母亲拘泥在过去的理解与见识里,把这件平常小事放大到无限大、无比重要,在心底的天平上称了又称,得出一个匪夷所思的结论,就是要好友断绝与邻居的日常往来。这种近乎不可理喻的要求,让好友与母亲爆发了剧烈的争吵,但争吵过后,老人还是原来的她,她仍坚持她是对的。
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这样。一位朋友的奶奶年近九十,是书画家,现在仍勤奋作画,举办画展。朋友镜头里的奶奶精神矍铄、目光明亮,丝毫看不到老人身上惯有的倦怠。朋友的奶奶不光作画,还喜读书,现在仍每天抽时间阅读。可以相信,这位奶奶不会做出好友母亲的臆想与猜测,她的精神世界可能比年轻人还要丰盛。
这也值得许多人警醒,在向老年奔去的路上,莫要丢失那些看似一无用处的东西,而把那些物质化的存在看得格外真切。现在想来,金钱会花没的,财富可能会失去的,只有丰厚的思想越积越厚重,像陈年的酒,越醇越香。
好友的母样似乎做了一个坏榜样,她用极端的理解方式让我们看到了多年后自己可能的样子,我也因此后怕,没有内容与沉淀的生存是可怕的。现在,我们有理由、也有条件丰盛自己,丰盈内涵,填充思想,理性思考,在变老的路上,保持优雅与理性。
好友与母亲的争执仍在继续,调解无果,老人仍是气愤不已,我对好友说:就按老人的话做吧,那是母亲。“母亲”在关键时刻成了一个重要的理由与借口,当然也存着些许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