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伴我行

        汪善浩

                (一)

    广播盛行可追朔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灵桥小源山里因交通不畅,信息闭塞。要想知道天下事,需要通过半导体收音机和高音喇叭来获取外界的信息。

  不过,由于收音机是一种稀罕物品, 普通百姓拥有不起。获取外界信息,主要还是靠安装在山坡、大树上等制高处的高音大喇叭来获取。

    当时,公社、大队部一旦有文件精神需要传达,就在广播室里念二遍,生产队长以上的干部们听到广播声,会不约而同地竖耳倾听。

    大队里有大事小事,或谁谁家里有个啥紧急事儿的话,神气的广播员先对着扩音器“呼呼”地试喊两声,见音质正常就播送正事内容,高分贝音量的余音在屋顶上空久久回荡。

    早晨天微微亮,《东方红》的序曲声准时唱响,气势磅礴的乐曲声振奋人心。大人们听到歌曲就起床迎接新的一天。

    夜幕降临,《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歌声徐徐传来,曲调雄浑厚重,亲切可爱,我时常伏在小方桌上做作业,一边握着铅笔,一边走神地听歌曲。

                    (二)

    当时村里除了露天的高音大喇叭外,家家户户墙壁上还安装了有线小广播。它是一只圆盆型的外壳,颜色黑不溜湫,里面仅有二根细线互相简单的缠绕着。

    就这么个简单的玩艺,居然能说能唱,能哭能笑,摄人心魄。安装好试用的那天,年迈的奶奶目瞪口呆,吓得她以为是鬼怪作崇。

    我伸着小脑瓜,百看不厌,百听不烦。有一次淘气触犯了家规,看着怒气冲冲的母亲手拿呼啸丝(竹枝条)前来伺候,我狡黠地哀求让我在小方桌旁跪搓衣板,跪这儿可以享受收听广播呢。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电视机是每户家庭的标配。购电视机就象小伙子娶媳妇,家家户户都拥有,钱少的抱回丑陋的黑白电视机,钱多的抱回漂亮的彩色电视机。

    媳妇上位,婆婆下马。从此,树上的大喇叭,墙上的小广播陆续退役,人们就很少再见到这些“元老”级别的身影。

    直至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从天而降。在这场疫情持久战中,退役的大喇叭重被征招,它宏亮清脆的声音在稠密的人群中成为了一股清流,为旷日持久的防疫战,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

  “四角方方一只眼,千里万里看得见,唱歌跳舞排球赛,好象就在我眼前。”常给孩子们猜的这个谜语指的是电视机。

    我大约十三四岁的时候,闻听灵桥灵岩寺的工艺美术厂里,有一台新的黑白电视机,好奇心搅扰得我心痒不止。

    晚上相约了几位小伙伴,在黑咕隆咚的夜幕下,沿着阡陌田间小路,跌跌撞撞地奔赴灵岩寺。

    我们跳芭蕾舞般地踮脚翘首,屏住呼吸,透过大人们人头攒动的缝隙,看到屏幕上雪花飞舞,并伴随着“咝咝咝咝”的噪音声。

    观众们“哦哦、哦哦”地起哄着,放映员捣鼓得手忙脚乱,擎着天线杆子象举旗帜似的,一忽儿奔东一忽儿奔西,切换着不同的方向与角度。我们眼巴巴地盼着等着,大半夜过去了,屏幕上只见雪花不见人影。

    望眼欲穿,终于,荧屏上的林黛玉从时隐时现的雪花中款款而来,场地上欢呼雀跃起来。倏然,飞雪加剧,林姑娘病怏怏的身影一下又在漫舞雪花中隐去,大家发出一片失落的唏嘘声。

    观众们戏谑调侃:“今年天气怪怪,六月份还大雪不止。”我们这群爱赶热闹的小屁孩,仍是颠儿颠儿的每晚必往,乐此不疲。

      清晰记得在小学三四年级时,汪善海校长给我们上课,他有声有色地给我们描绘着实现“四个现代化”以后的愿景:“等到那个时候,你们一天三餐吃的都是白米饭,家家户户不但有电视看,而且家里电视机多得就象你们父母手中的火柴盒一样到处乱扔。”

    我听得痴迷极了,校长的话句句掷地有声,不容置疑。我咽着口水憧憬着这一天的到来:一边扒拉白米饭一边看电视。

    到了八十年代未,我们家里果然也有钱了,父亲兴冲冲地跳上载客三摩托车,去富阳城里捧回来一台小小的、方方的黑白电视机,我们咧歪了嘴角,乐哈哈地围着它看西洋镜。

    最让我难忘的是1993年11月16日这一天。

    那一天,我用自己双手挣来的500元钱,开开心心地搬回了一台17寸的黑白电视机;那一天,我用自已真心付出的无价之爱,幸幸褔福地牵来了一位贤淑的终身伴侣。

    没有时髦的婚纱,阻隔不了两颗滚烫的心交融在一起;没有崭新的婚房,不妨碍我与她的情意绵绵。 每到夜晚我与她如胶似膝地相守在电视机前观看节目,那台黑白电视机是小夫妻俩恩恩爱爱的最好见证者。

                (四)

    以前只有中央台和浙江卫视二个频道,接收信号差,荧屏影像模糊不清,有时看着看着变成了满屏芝麻,而且每个周二是检修日,要停播一天。检修那天屏幕上显示是静止的各种彩色图案。

    随着地方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的崛起,我们农民靠天吃饭,每晚会准时收看富阳电视台的气象节目,接着看《富阳新闻》,直到当晚的压轴大片电视连续剧播完为止。

  2011年后,终于迎来了富阳电视大发展的艳阳天。 各个城乡地区开始推广有线电视数字化。

    此后,屏幕影像高度清晰,芝麻点点、雪花飘飘等大煞风景的景头已成为过去。可接收的频道和栏目丰富多彩,还可以随心所欲地点播各类节目。

  一直到二个女儿长大,我们几乎都是习惯性地收看富阳台含有艺术性趣味性故事性的节目,如《春江两岸》、《富春大地》、《平安富阳》等可视性极强的栏目。

      随着广电业的迅猛发展,市场上超薄的、高清的、数码的各种新款电视机层出不穷,上世纪被视为奢侈而难得一求的精神大餐,今天已成为普通百姓家里的日常茶点,它已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联,密不可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968评论 6 48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601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3,220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416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425评论 5 37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144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432评论 3 40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88评论 0 26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86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028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137评论 1 33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83评论 4 32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34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3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59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95评论 2 35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901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