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喜欢看事关青春的电影,并非缅怀,因为我也正青春,或许只是对自己平淡的正青春略感乏味,想看看充满爱恨情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青春会是什么样子。这一切,略显夸张与狗血的电影剧情会告诉我答案。
每一部风靡每一个女生宿舍的青春电影,我都看过。
2013年,赵薇执导的《致青春》将80后带回了90年代,将现实撕碎摆在90后眼前,故事的结局,男女主角没有在一起;那一年,我大二。
2014年,灵感来源于校园民谣——《同桌的你》的同名电影成了被女生宿舍唏嘘不已的青春片,因为看得好不过瘾,很“憋屈”,故事的最后,男女主角没有在一起;那一年,我大三。
同样是2014年,一部主题曲比电影还要红的电影《匆匆那年》走上银屏,故事的最后,虽然不是人间大爱,但看到女主最后的淡然,心中总算有些安慰,故事的最后,男女主角没有在一起;那一年,我还是大三。
2015年,永远的四阿哥执导的《左耳》再次让这个2015年的校园撕心裂肺,最后,男女主角没有在一起;那一年,我大四。
三年,四部电影,每一部都看得泪流满面。
三年,四部电影,每一部都有性,有堕胎,有分手,有支离破碎,仿佛,无堕胎,不青春。
三年,四部电影,每一部故事的最后,男女主角都没有在一起,也没有给观众留下他们还有在一起的可能的遐想空间,每一部都试图想让人觉得,或许这个不完美,是最好的结局。
但其实,我打心眼里不接受这份不完美,不接受编剧的这个美意。
而今年,有一部事关青春的电影,第一次给了我酣畅淋漓的感觉。
谁说青春必须有堕胎?谁说青春必须支离破碎?谁说现实的镣铐能锁住一个人跑向车站的双腿?
这里的一帮新人告诉我,这里的青春可以没有堕胎,可以没有支离破碎,现实的镣铐其实没那么强大。
这里的青春,有50块钱的封口费,有抄不完的作业,有做不完的模型,有校服,有笑容,有酸奶;有剃光头的执着与反抗,有飞上天的梦想与尊严,有冲破人墙的勇气与力量。
特别想谈谈印象最深刻的两幕。
第一幕:女生冲离颁奖礼堂,直奔火车站找男生。班主任在拦截,各种老师在拦截,保安在拦截,但最后,她冲出去了,因为有弟弟给她送跑鞋,因为有暗恋释怀者给她找捷径,因为有全校同学给他开路。她,冲去了火车站,跑着,冒着大雨。虽然还是和男生错过,但,仅仅是上一幕义无反顾的奔跑,寻找,已经足以填充我心中的那份期待。
在女生成功突围的那一刻,突然想到了《同桌的你》也有类似的情节,一模一样的场景,有人拦截,有人开路,最后成功突围,当我心中一片欢喜时,镜头突然反转,那一幕只是男主在YY,真相是,男主眼巴巴的看着昔日小女友被别人套上了戒指,而无动于衷。
第二幕在结尾处。女生还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虽然很累,但很开心,不委曲求全,不曲意迎合,心往之,便向之,多美好。
故事的最后,和其它四部电影一样,男女主角还是没有在一起,仿佛天各一方才是这类电影的宿命,但,这个结局还是让人很欢喜,因为结局之后依旧让人充满希望与期待,相信很多看完这个结局的人心里会相信男生女生一定会在非洲相遇,然后相守,然后,不离不弃,怀念过去。
去观影的那天,电影院里稀稀拉拉的几个人,也在意料之中吧。
观影前,同学说,一定会很狗血,但是渣成屎也会去看,准备好纸巾。哈哈一笑,谁说不是呢。
关注同哥已有4年,他已经影响到了我。对于这部被我称为粉丝电影的电影,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情节。
但是,我想说,内容,我喜欢!酣畅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