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芹老师说过一句话,“天底下最慈爱的父母,也会给孩子多少带来伤害。”
“我看到父母就不舒服”“我听到爸爸妈妈的电话就发抖”“我不想听到他们的声音”“我不想回家,过年都不想回家”,还有很多类似的话。
上面是家庭咨询中常听到的话。大部分是因为爱得太多以至于没有自由,过年不想回家的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催婚,老贾也被爸爸妈妈催婚过,我知道个中滋味,一方面不想让父母伤心,一方面不想放弃自由。
有一部分是因为伤害,父母带来的真正伤害。
一个初中的女孩,已经有抑郁情绪、自杀的尝试,进来的时候发现夏天还穿着长袖,是用来掩盖腕部割伤疤痕的,还说夏天或者带着护腕,同样是掩盖伤痕。她父母是离异的,抚养权在父亲处,父亲又结婚了,暂时和母亲一起生活。联系其母,想了解其母是否了解孩子的现状,结果其母滔滔不绝控诉女儿多么不堪,“她就是一个没有道德的人,跟她父亲一样。答应了几点回家就是要晚回家几个小时,甚至在同学家住宿;答应好好学习的,但是成绩一直排末尾;……”好吧,我听了几句就知道女孩为什么不想回家了,也知道了孩子问题的来源。没有人愿意主动生病、追求死亡。
一个大姑娘,已经工作了,咨询婚姻情感问题。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身高、学历、工作、相貌都不错。有好几段恋爱经历,基本不超过三个月就分手,而且都是男士提出来的。她在恋爱中会经常问对方爱不爱自己、什么时间领证。这时候提示她缺乏安全感的人,有安全感的人会自己判断对方爱不爱自己,而不是依赖对方的回答生活,“他即使不爱我也会有别人爱我,我是被人爱的。”后来提到她妈妈,其母在其小时候就常骂其父,说他被狐狸精勾走了,有时候会顺嘴骂她“小狐狸精”,好像是小时候放学和男同学一起玩的时间长了,被她妈妈找来了。她的恋爱中表现出了“狐狸精”的特点,例如恋爱不久就和对方生活在一起,不断恋爱。这是对父母的顺从,妈妈说我是狐狸精,我就是狐狸精。
上面两个有些少见。比较常见的是语言虐待。
“你怎么这么笨”“你就是不会学好”“我怎么生了你这么样的孩子”“你看隔壁,和你一个年级,看看人家考试多好”。好吧,这样的语言,大人觉得是教育,其本质就是伤害。
语言的伤害比躯体的伤害更严重。孩子犯错、表现不好,挨骂常常会扩大范围,指向他这个人整体,“你这个人怎样怎样”,这时候最好具体化,“我不喜欢你这个行为”,这句话指向具体的行为、而不是整个人。挨打,挨打的人会联系刚刚的行为和挨打的结果,这种惩罚还是指向行为,而不是整个人,从这点我说躯体的伤害小于语言的伤害。最坏的结果是打脸,打的孩子完全失去信心。
及格的惩罚:“我不喜欢你这个行为。”
褒贬不一的惩罚:打。
不及格的惩罚:“你这个人怎么怎么”、打脸、当着很多人的面批评指教。
如果已经成人,如何解决小时候的伤害?
系统的:内观疗法、系列自我成长,这需要时间、精力去做。
小手段:回想父母的父母。把父母放在他们成长的环境中去看他们的行为,常会发现我们经历的教育同样是父母也经历过的,教育方式是父母从爷爷奶奶那里学习来的,这时候多半会降低减少对父母的对抗。也可以叫它阿Q精神。
偶尔不舒服的,用小手段就可以了。如果发现好久都不能消除不适感,要考虑自我成长。
不舒服的地方也是我们需要成长的地方,就像身体的伤口,哪里痛了说明哪里需要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