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比例偏见营销
比例偏见分为“显性”和“隐性”。
“显性”的“比例偏见”,是不顾基数的不同,认为50%的折扣比10%的折扣更便宜,买1送25比买1送3更划算;“隐性”的“比例偏见”,是明明同样比率下,认为10/200比1/20更大,13.5‰比1.35%更触目惊心。
比例偏见营销运用到实际活动中就是,单价低的产品使用百分比,比如50块钱便宜10块钱就使用百分之表示为“直降20%”;单价高的产品使用金额表示,比如1000块钱便宜20%就使用数字表示为“直降200元”。
112件工作,完成了95件。为了激励员工,你觉得说:A)完成了95件;B)还剩17件;C)还剩15%,哪个的激励效果更好呢?
显然还剩15%给人更多的目标和距离感,认为已完成85%,距离目标只剩下15%基数低,更容易且更有信心去达成。
二.损失规避
得到的快乐其实并没有办法缓解失去的痛苦,心理学家把这种对损失更加敏感的底层心理状态叫做损失规避。
优化策略:
第一,用换购(以旧换新)的方法来替代打折的方式。
比如汽车行业的以旧换新,客户如果对新车很感兴趣,但因家里已有汽车存在的时候,以旧换新可以使得在思虑方面更加果断,因并不需要损失已有东西,反而可以因此得到新车,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第二,用获得的表述框架来替代损失的表述框架。
当因成本物流等原因没办法包邮的时候,可以通过提高商品价格,再告知去不需要包邮可以便宜多少钱,这样客户会更容易去接受。
第三,条件成熟的时候,你说不定可以试着大胆推出无理由退货服务。
综上:运用“比例偏见”来刺激消费能力,再用“损失规避”来提高决策购买力。
以上分享来自【刘润•5分钟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