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雕估计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的生命会定格在25岁的夏天,在他即将毕业、即将成婚,即将迎来美好生活的前夕。而把这一切毁了的,是他曾经的初高中同学周凯旋。
作为外人,很难想象,周凯旋是出于怎样的一种心理,要致自己的同窗好友于死地,网络上流传的文章中,说他一直心高气傲,想做人上人,但现实“残酷”,两次高考,大三被分流出钱学森班,无法保研,工作后因和年薪百万的客户打交道而深感差距、心理失衡......可是这些,不是我们每个普通人或多或少都会经历的吗?怎么就能成为他理直气壮行凶的理由?而且他的杀意所起,也只是同学聚会中谢雕对他说过的几句话,让他“过得不舒服”(What?原谅我人小懂得少,真的不知道这能成为理由)。而他杀人后还对着摄像头摆出胜利的手势,也真真是狂妄至极。
所幸,苍天未曾饶过谁,他很快落网,他的行为也必将由法律来严惩。只是逝去的无辜生命又该如何呢?还有他的爱人,他的家人,又将要有多少个日日夜夜以泪洗面,备受失去亲人的煎熬。
从周凯旋这个名字上,大概可以看出父辈对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希望他日后能光耀门楣、凯旋而归,可惜,这已绝无可能,因为他的路已经被自己走“死”了。
他的路走到这一步,除了自身的原因,家庭教育也许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网络上的文章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儿时的周并非这么脆弱敏感。他自小生长于一个酷爱比较的家庭,父亲是一所中学的物理老师,总爱吹嘘自己儿子的成绩”。而且他的爸爸妈妈都很忙,时常不在家,对他的关注自然也会比较少。
“酷爱比较”这几个字简直醍醐灌顶,孩子总是以大人为天的,尤其是在父母都比较忙,平时对自己关注比较少的情况下,如果父母对自己的好成绩或其他成就非常热爱,那么孩子为了博取父母对自己更多一些的关注和爱,必然会以父母的标杆为自己的标杆,从好的成绩或好的表现中获取父母的爱和建构对自己的自信。如果父母或家人一直强化这种观念或态度,那么孩子的这种观念或态度也会根深蒂固,如果父母或家长的标准仅此且唯一,而不关注孩子其他方面的成长,那么长此以往孩子的自信必然会全部建立在父母所关注的自己的优良表现上。
但世界何其大,优秀的人何其多,古人早就有过定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一个小范围内,你是优秀的;在稍大一点的范围内,你稍比以前努力,会变成优秀的;在更大的范围内,你比以前付出更多的努力,你也是优秀的。。。但总会有你无法企及的高度和高人,并且人本身也是有惰性的,很少有人会终其一生一直保持昂扬的斗志,比如周凯旋的所谓失意,也是和他有一段时间热爱游戏分不开的。
由此,作为父母,一定要正确地引导孩子,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了解人生的无限和有限,明白人生成功与否并不只有一个衡量标准,一时的得意或失意更说明不了什么,好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而只有好好活着,人生才有翻盘的机会,才有更多的可能。
谢和周是初高中同学,许久未见,中间也极少联系,多年后的第一次见面居然促成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次见面。从这个角度来看,为性命之忧,也许以后许久未见、许久未联系的故交,还是继续相忘于江湖吧,因为真的不知道,曾经的故人,是否还是原来的那个故人。当然,这么想,也许真的太悲观了。
不管是为恶者,还是被害者,除了是自己,也是父母亲人的家人,也是同学好友的伙伴,都被很多人牵挂、惦念、心疼。这样的创伤,尤其对于关系亲密的身边人来说,也许是穷其一生也断然难以愈合的。希望为恶者行凶前能三思,不断自路;也希望无辜者能提高警惕,多注意细节,保护好自己。愿逝者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