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说说环境的重要性。
说到这个,我立马想到自己在校读书的那些年。印象里,诗一般美好的学校生活占领着太多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记忆。即使我们不是班级、年级里那些最优秀的学生,那又怎样?这丝毫不能影响我们对于自己人生的判定,我仔细想了想,其实最重要的是学生时代我们心智单纯,对美好未来充满了无限向往,这种向往推动着我们的内在外在成长,直至我们踏入社会。
为什么很多人会在努力一件事的过程中放弃自己?
其实大多时候是因为没有看到自己已经进步多少了。如果我们把奋斗的整个过程量化,就像在学校的努力一样(给以适当的反馈和鼓励),那么继续向前走就变成了可能。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要被鼓励的,就像小时候孩子答对问题,大人给予奖赏一样。
我们能够在社会这个大环境去证明自身的能力,是因为我们能够给自己内在的小环境不时地充电。
在学校读书时,我们回家要做作业。尽管做的不一定认真,但是若干年之后,我们晓得一个道理,让我们提升最快的并不是那些知识,而是那个让我们提升的正能量环境-----每天清晨朗朗的读书声,起来回答问题时,老师投来赞许的一个笑容。下课了,操场上大家一起抻抻胳膊腿儿,打打乒乓球,一起疯跑打闹......还记得小时候父母常说要珍惜读书的日子。现在进入社会多年,终于明了一件事:学校其实提供了一个没有纷扰,令孩子们一心向学的正能量环境。很多人成年后,觉得学校其实没教啥,甚至没有教给你踏入社会的全部经验,令我们在初入社会时撞得头破血流,但是学生时代这段时光播撒下的爱的种子,对于知识的热爱,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却在我们幼年心智成长阶段留下深刻的烙印。
但是一只脚踏入社会后,我们曾经的青春热血和慷慨激昂在面对大量复杂的实际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瞬间被社会这个大染缸染的面目全非。这个时候,我们开始思索人生,思考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那么这个时候到底该怎么办呢?
其实办法很简单,首先跟着我一起思考一下。成人后,我们和小时候的不同在哪里?是不是发现小时候做什么事情都特别开心好玩,不高兴也就是三分钟的事儿对吧。然而成年后的我们,对于很多事情却常常一两个月都缓不过劲儿,有些所谓的大事可能一年半载都难以放下------那如果我们能像小时候一样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是不是事情就变简单许多呢?我们是不是能从这种自在里找回真正的那个自己呢?
答案是可以。
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回到幼稚状态----想到什么,立即去做就好了。其次是给自己在生活中寻找一些开心的正能量线上线下的团体环境,与同频的人在一起交流生活、交流工作、交流共读一本书的心得,哪怕吐吐槽也是可以的。人毕竟还是情感的动物,除了整天面对理性的社会,更需要面对的其实是自己的内心,我们想要过一个好的生活,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自己的内心。但是现代社会的高速运转已经使得人们很多时候精疲力尽,甚至和朋友、家人在一起相聚时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证明我们缺失的是一种类似家的温暖,一种让我们能在离开竞争的环境里让电量重新满格的能力。
每个人都有着对家的眷恋,父母会给你爱和关怀,但不是所有的家都在给予爱之外还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能够给你方法和思维,助你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我们需要在家之外寻找到如此的一个爱与智慧并存的心灵之家。我认为,这正是现在的人真正渴望的心灵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