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个强人,在任何状态下都以找寻快乐为目标,在逆境中也总是会用快乐的方式来表达。被“赐金放还”是一件多么难堪的事情,他依然不忘说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但在李白大笑着出走长安十年后,他终于感受到了世事的艰难,心灰意懒,接受现实了。
隐居在终南山上的李白,某日傍晚时分下山访友,一路山清水秀,青春正茂,有感而发,于是写下这首诗。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作者: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傍晚从山而下,山月随行,到得山下回头望,郁郁葱葱。小儿开门,步入幽经,一路如仙似道,一时竟忘乎所以,酒足饭饱,畅快淋漓。喧嚣之后,却落得无限孤寂。世事艰难依然在那儿,只是暂时忘却了而已……山月依旧,草木翠微,而自己却垂垂老矣,纵有万种风流,也不过如草芥,似云烟,徒增烦恼。
李白因为出身,不能参加科举,人虽学道,但也有入世之心。年轻时在蜀中游乐,不知愁滋味,而后出川,游山访友,一是为了快活,二是为了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到了三十岁,终于忍不住要去长安看看机会。
李白交友,随心所至,三教九流无所不包。在长安,他还是刻意去钻营了一些门道,主动和王公贵族们接触,不惜写一些谄媚的诗句。
“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李白并不清高,也不认为如此“钻营”有什么不妥。因为给玉真公主写诗,还被人说成和王维争风吃醋……
有目标,并且为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虽然筚路蓝缕,一路坎坷,但李白很享受这样的过程,也为自己奋斗的模样而骄傲。《将进酒》把他这种享受和骄傲都写出来了。
终于,如愿以偿,被李隆基选入朝廷,做了翰林。翰林算是皇帝的文字秘书,不是什么大官,但因为在皇帝身边,有机会出席很多重大的庆典和各式活动,露脸的机会大大增多。喜欢在任何场合都吟诗作对的唐朝,李白的才学有机会完全展现,于是就有了《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也正是因为他的才气逼人,才有了让高力士脱靴,贵妃磨墨,玄宗递酒的胆气。李白不是混人,他知道这些大人物是真心喜欢他,而他却似在用这样的方式来发泄以前积攒的怨气。为自己,也为那些被埋没的人。
李白的行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欣赏,他成了“文人轻佻”的典范被挞伐。大人物们是真的爱才,所以最后只是被“赐金放还”。任性的李白,受到了“惩罚”,他当时应该是不后悔的。但现在“却顾所来径”,却不能完全心如止水了。
最后一句他说“陶然共忘机”,把自己的不幸归结于世事险恶,人人机心太重。但李白肯定没有想过,“真诚有时候是最大的伤害”。
美人迟暮,英雄末路,就如花谢,总让人伤心。落幕让人伤感,却并非是坏事。李白在终南山潜修,能写下这样的诗,也算是另外一种人生沉淀。
两年之后,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卸下之前的轻佻,入幕永王。诗句和诗风也大有不同,“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试借君王玉马鞭,指麾戎虏坐琼筵”。但永王叛乱,李白受牵连,被流放夜郎。
李白入幕永王,之后沦落金陵,生活越不堪,他已经没了浪漫,趋于务实。务实的人往往被称为“成熟”,李白“成熟”了,但他肯定不快乐。他越来越觉得自己一事无成,碌碌无为,虚度一生。
如果他能知道自己的诗一千多年来一直熠熠生辉,应该会好过一些。
回头再看这首诗,更像是杜甫的风格。卸下了所有锋芒,像一只受伤的老狗,在寂静无人的黑夜默默地舔舐着自己的伤口,接受了现实,不再挣扎。这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无奈,是所有人共同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