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人,执着的傻劲儿上来,真是八头牛也拉不动,最近笨手笨脚的我就想学做饭,目标是零失败。
第一天可乐炖排骨,基本成功,给自己打75分,儿子吃了说还行,不知道是不是安慰我。不过我自己觉得还不错。
第二天边学边做了土豆炖牛肉,儿子特别爱吃,老公连连夸奖,我幸福地有点不知所以了。
第三天烤鸡翅,以前儿子的最爱,现在改良做法,人见人爱。
小时候娇生惯养,不会做饭,有两个阶段,开始做,一是刚结婚心血来潮,两人做饭,伴着无穷尽的争吵。铁锅的锈能不能吃?谁切谁炒怎么配合?做完灶台太脏谁收拾?后来干脆去婆婆家吃了。
没多久,妈妈大手术,住院,作为唯一的女儿,自然开始跟姨们学起了做饭。也很感激那段时间,那一点点做饭的底子,全是那时候练的。
再后来,妈妈去世,又有儿子了,不得不“重操旧业”,开始做饭,熟练度不够,老人孩子饭不会做,做饭时间太长,我像围在热锅上的蚂蚁,每天手忙脚乱。饭没练出来,人要漰溃了。
从此对做饭没有了之前的泰然处之的心态,也没有了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我上班,儿子在奶奶家住了,重启回婆婆家吃饭模式。
以前觉得做饭麻烦,还不如出去吃。工作也忙,吃吃外卖更方便。
现在反而珍惜花时间做饭和家人团聚的时光。
以前觉得出去吃健康,可以山珍海味。
现在更珍惜家里哪怕粗茶淡饭,白菜豆腐稀烂粥。
以前嫌妈妈唠叨,现在想起妈妈的味道就百感交集。
时光荏苒,
不变的是亲情,
海枯石烂,
生活在柴米油盐的平淡中璀璨。
做饭吃饭的过程就是最好的全家人的一对一时间。在那小火慢炖之中,不慌不忙,用时间呈现一份佳肴,全部在那味道里,有爱,好奇和喜悦,虽然合着生活五味杂陈的调味剂,但越久越能品味出回味无穷。
我、儿子、老公、老父亲的口味各不相同,开始也争吵,或者各吃各的。后来开始品尝各式口味,也会根据家人的不同喜好对菜品做改良,创造出新花样。
记得有部电影是讲满汉全席的,名字记不太清了,有些情节却印象深刻。
大厨师德高望重,收徒弟却格外严苛。传授独门秘笈很认真,也很尽责,但是最后一道菜,徒弟从来没见师傅做过。
后来一次偶遇的外事活动,师傅现场现艺,师傅说:你知道吗?满汉全席的最后一道菜是团圆,只有家人团聚在一起才能吃到,这是满汉全席的精髓所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原来师傅的过往经历也有过家人误解,多年后误解解开,方得全家团圆,一家人热情相拥,热泪盈眶。
在爱里,团圆
在爱里,相守
在爱里,吃家常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