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啦,欢迎来到最后一课。
走到现在,你已经学习完了课程的所有内容,也提交了最后的毕业演讲。
今天,我们就来用另一种方式评估一下,你的演讲能力与最开始学习的时候相比有了多少提升。
量表测试
未测试
演讲能力测试
№.1学习资源推荐
已阅读
通用基础 《演讲的本质》 (用演讲提升影响力) 《演讲的艺术》 (系统全面的高校演讲教材) 内容能力 熊猫小课:职场写作训练营 (向周源老师学习写作。其中的逻辑思维、受众思维、故事思维有助于制作演讲内容。) 《演讲的力量》 (向美国专业演讲组织TED学习制作演讲内容) 风格呈现 “一席”公众号(微信号: yixiclub) (中国的TED:科技、人文、白日梦。通过观看国内优秀演讲学习风格呈现。) TED网易公开课(https://open.163.com/ted/) (TED:传播有价值的思想。通过观看国外优秀演讲学习风格呈现。) 知识扩充 《控制焦虑》 (有效改善紧张的心理学书籍) 《谈话的力量》 (任何人都可以学会的谈话技巧) 《别说你能讲好PPT》 (把平淡无奇的PPT变得出神入化) 《魏斯曼演讲圣经》(全3册) (商务演讲必看之书) 《世界名校开学毕业典礼演讲精选》 (既学习演讲内容,又滋长智慧)
你可能会有点好奇,为什么不用知识点测试,而是用这种没有标准答案和分数的测试作为复习。
你可能会有点好奇,为什么不用知识点测试,而是用这种没有标准答案和分数的测试作为复习。
我之所以让大家自测,是因为希望大家明白,演讲能力绝不是通过这几天的学习就能完全掌握的。
它是一个长期练习的过程,我希望你不仅能牢记这堂课教给你的理念和方法,更能把它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当你再次准备明天的会议发言时,不会再手足无措,坐在电脑前一两个小时还是没有头绪,你会立刻写下你的价值表格和演讲画布。
当你在演讲台上眼睛不知看向哪儿时,你会想到采蜜法,你看向那些喜欢你的观众,比如那个不断朝你点头微笑的客户,你会平静下来,完成你的演讲。
只有当你在任何的说话与演讲的场合,都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演讲能力时,你才会进入演讲能力突飞猛进的阶段。
最后,我给大家写了一封信,里面有我的故事,也有你们的故事。
№.2何遥老师的一封信
未阅读
(坡道) 同学们好,我是何遥。在即将毕业的日子里,写下这封信,希望可以共勉。 最近,我本来像往常一样,给85岁的外公买了一个暖腰带,可就是这个好意,却“不出意外地”让外公缝了八针。 可能由于快递员太忙,货物没有直接送到家,投放到了外公小区的快递柜里。外公就是在够柜子最高一层里的快递时,没站稳,然后摔了下来,磕穿了下巴,缝了八针。我脑子里无数次回闪过这样的画面:一位85岁,只会拨打电话,别说微信连短信都不会使用的外公,是如何蹒跚行至小区的快递柜处,然后眯着老花的眼睛,嘀咕念着老人机短信里的取件码,然后笨拙地将一个个的数字输入…… 我所说的”不出意外“,就在这——这个时代好像悄无声息地,就把我的“外公们”排除在外了,外公所缝的八针,不出意外都将缝在他的”嘴巴“上。作为一个互联网的从业者,我们动辄说互联网思维,可在我外公的居住地——常驻人口500万、60岁以上老人占近四成的城市,我们的父辈们、祖父母辈们却被时代无情地抛弃…… (主题1)时代在变化,在不断抛弃我们 我再说一个我家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依然是我的外公和外婆。 外公外婆一共养育了两个子女,一个是我妈妈,另一个是我舅舅。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可能很难想象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那时,每个人都为大大小小的国营单位工作。我的母亲和舅舅,当时也按照外公外婆给他们安排的工作,在学校毕业后去了不同的地方,到了不同的单位,从此也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我的母亲在20岁的时候,跟随我的外公,进入了一座发电厂工作,这座距离省城三百多公里的发电厂坐落在戈壁滩上的小镇上,是为附近的有色金属冶炼厂供电。当时整个城镇只有一条泥土的街道,一年四季都刮着凛冽的西北风,非常地荒凉。 而我的舅舅跟随我的外婆进入了邮电系统,留在了省城工作,享受着当时看来无比优厚的物质条件。而且舅舅工作的那年,正好在进行邮电分离改革,邮电要拆分成邮政和电信两个系统,外婆以当时的情况,把舅舅安排在了邮政局,因为她认为在那个以写信发电报为主的时代,未来是没有人用得起电话的,电信局肯定是没有前途的单位。 今天,我们或许会猜到他们人生选择的结局吧!我的母亲虽然工作在戈壁滩上的小镇,可是这座矿业城市不断发展壮大,在生活条件上已经不亚于省城,而母亲所在的单位变成了中国最大的企业国家电网,过着在当地还算不错的生活。 而当时看起来非常让人艳羡的邮政局已经不是香饽饽了!我舅舅所在的邮局,后来逐渐衰败。因为随着电话的普及,写信和发电报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所以邮政的效益一直不好,一直到近几年网购的兴起才有所起色。 每年回家,我遇到舅舅,舅舅就会跟我感慨,时代发展真的太快了,他当初就不应该听从外婆的安排,因为如果选择去电信局的话,生活就会比现在滋润很多。 而在我毕业那年,母亲劝我回到国家电网工作,但是我对她说:妈妈,你能保证未来三十年这家企业一直会有今天的效益么? 我的母亲沉默了,因为她知道,在科技发展飞速的今天,某项科技的突破可能让一个垄断行业在不到几年的时间就凋敝。时代飞速变化,我们已经不能像原来那样,把自己的未来绑定在某一个行业,某一家企业,某一处不动产,或者是身边的某个人身上。 由此,我也联想到我们的下一代。我们给了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给他报了兴趣班、补习提高班,给他买了很多的书,不惜一切代价挤进重点学校名师班级……这些,就能让他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立足得更好了吗? 在这个一切都是速朽的时代,我们到底该教孩子什么,才能让他们在迈向充满巨大不确定性的未来时,走得有底气,走得从容,走得镇定呢? (主题二)虽然人生像马拉松,但不代表你可以懈怠 接下来讲讲我的故事。 不知道大家上大学以后有没有过迷茫时期,我就曾在大一的时候有过迷茫。我的高中老师告诉我说,努力学习就是为了考上大学,考上大学以后就可以轻松一些了。是的,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在大学里轻松通过考试,并不是一件难事儿。但我一直在迷茫中自问,大学和高中的学习到底有什么不同,我们上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用了很长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去思考大学的意义。某一个夏季的深夜,我在准备考试复习的时候,忽然发现,如果我们认真学习的话,上大学远比你上高中辛苦——中学你用三年时间来准备五六门课程的考试,而大学一学期就要学习十多门课程。 但大学教育的意义,并不是像高中那样为了应付考试,大学学习的意义是培养一种能快速学习的能力。很多年以后你可能忘记了大学里学习到的大部分知识,但是快速应变、快速学习的能力可以影响你的一生。就像你毕业后开始新工作时,你可能只有两三天的时间来学习新软件的操作,学习新的理论方法,没等你回过神来,就要开始马不停蹄地工作。 有时我感觉很无奈,我分明感觉到人生就像一次马拉松,明知道为了远方而需要保存体力,可是压力总是在耳边向你叫喊:快跑,快跑。逼着你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完整场马拉松。 有时我也感觉很沮丧,在每一个思维停滞不前的时刻。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我需要学习的东西也实在太多了。 或许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有同感,想把人生的脚步放慢下来,想去诗和远方,想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但我们似乎又停不下来,因为一旦停下来,我们根本不会得到诗和远方,而是被未知的科技浪潮所淘汰。 (主题三)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把学习内化为一种习惯 我发现周遭许多人都感受到了快速变化的社会带给我们的焦虑。因为在演讲营、写作营、沟通营等课程里,我和其他老师都发现,不少人对学习、对知识的渴望在增加。 但我们不想大家学到的仅仅是某些知识或技能,我们希望大家能“学会学习”,并且把学习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所以,训练营希望以对话式、多情景式、重实践的学习,来让大家把学到的东西真正用起来。 我还记得开学第三天的时候,有一位学员私信跟助教说,他说自己过于忙碌而无法跟上课程进度,助教和老师们都给他鼓励,希望他及时赶上进度,和大家一起学习。在课程结束的时候,我特意让后台的同事去看一下这位同学的学习进度,很遗憾,他的学习内容只停留在第二天。 虽然这位学员没有做到,但很庆幸我们大部分人都做到了。 上周四的时候,有一位同学告诉助教,说她已经连续报了写作营和演讲营,问我们还有没有新的课。她还想继续报,虽然她说她每天看课堂内容和做挑战要花40分钟到1个小时。 她是位高中语文老师,晚上7点多下班回家还要哄孩子睡觉,等孩子睡着已经快十点了,这时她才可以看熊猫小课。但她发现自己的进步很明显,备课和讲课的能力提高了很多,因为她每学一堂课,就尽量在第二天讲课时用起来,她甚至打算给她的学生也上一堂演讲课,让大家尝试真正做一场演讲。 但我一直对少部分学员没有完成训练营的任务而感到遗憾,这就像是登山,坚持了好久,眼见就快要到山顶,却心意已决地下山,无法欣赏“一览众山小”的壮阔。 究其原因,我想除了坚持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是否把学习内化成了一种自己的习惯,一种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的习惯。只要你之后一直朝着把学习内化为习惯的方向去努力,那么,终有一天你会在科技变革面前坦然自若。 (登顶) 今天也是说话与演讲课的最后一课,我现在可以像电影里师傅对学成武功,准备下山的小徒弟说:“我只能教你到这了,以后就靠你自己闯了。”所以,希望大家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多练习,多运用。 昨天,我看了看许多同学对课程的评价,不少人提到自己的惰性问题,我很能理解,不过我不想一味强调你要坚持,要努力,我更想让你知道的是,我,还有熊猫小课的所有老师,从不会因为你一两次的懒惰就否认你的决心,我希望你对自己也是。 我想让你知道,我们会一直陪伴你学习完每一个课程,即使课程结束,你也可以随时回顾课堂内容,在你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你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我还想让你知道,无论你是身处繁华的都市,或是偏僻的乡村,不要怕,学习这条路上,你永远不会是踽踽独行,而是有一群超越空间界限且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会一直伴你同行。请在你沮丧、颓废或者难过的时候,铭记这段共同努力的时光,我们曾一起走过。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也是《追梦赤子心》的歌词:“向前跑,迎着冷眼和嘲笑,生命的广阔不历经磨难怎能感到;继续跑,带着赤子的骄傲,生命的闪耀不坚持到底怎能看到!” 就让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一起去学习,去探索,去逆风而行,去尝试人生的各种可能!
进入阅读学习
№.2何遥老师的一封信
未阅读
(坡道)
同学们好,我是何遥。在即将毕业的日子里,写下这封信,希望可以共勉。
最近,我本来像往常一样,给85岁的外公买了一个暖腰带,可就是这个好意,却“不出意外地”让外公缝了八针。
可能由于快递员太忙,货物没有直接送到家,投放到了外公小区的快递柜里。外公就是在够柜子最高一层里的快递时,没站稳,然后摔了下来,磕穿了下巴,缝了八针。我脑子里无数次回闪过这样的画面:一位85岁,只会拨打电话,别说微信连短信都不会使用的外公,是如何蹒跚行至小区的快递柜处,然后眯着老花的眼睛,嘀咕念着老人机短信里的取件码,然后笨拙地将一个个的数字输入……
我所说的”不出意外“,就在这——这个时代好像悄无声息地,就把我的“外公们”排除在外了,外公所缝的八针,不出意外都将缝在他的”嘴巴“上。作为一个互联网的从业者,我们动辄说互联网思维,可在我外公的居住地——常驻人口500万、60岁以上老人占近四成的城市,我们的父辈们、祖父母辈们却被时代无情地抛弃……
(主题1)时代在变化,在不断抛弃我们
我再说一个我家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依然是我的外公和外婆。
外公外婆一共养育了两个子女,一个是我妈妈,另一个是我舅舅。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可能很难想象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那时,每个人都为大大小小的国营单位工作。我的母亲和舅舅,当时也按照外公外婆给他们安排的工作,在学校毕业后去了不同的地方,到了不同的单位,从此也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我的母亲在20岁的时候,跟随我的外公,进入了一座发电厂工作,这座距离省城三百多公里的发电厂坐落在戈壁滩上的小镇上,是为附近的有色金属冶炼厂供电。当时整个城镇只有一条泥土的街道,一年四季都刮着凛冽的西北风,非常地荒凉。
而我的舅舅跟随我的外婆进入了邮电系统,留在了省城工作,享受着当时看来无比优厚的物质条件。而且舅舅工作的那年,正好在进行邮电分离改革,邮电要拆分成邮政和电信两个系统,外婆以当时的情况,把舅舅安排在了邮政局,因为她认为在那个以写信发电报为主的时代,未来是没有人用得起电话的,电信局肯定是没有前途的单位。
今天,我们或许会猜到他们人生选择的结局吧!我的母亲虽然工作在戈壁滩上的小镇,可是这座矿业城市不断发展壮大,在生活条件上已经不亚于省城,而母亲所在的单位变成了中国最大的企业国家电网,过着在当地还算不错的生活。
而当时看起来非常让人艳羡的邮政局已经不是香饽饽了!我舅舅所在的邮局,后来逐渐衰败。因为随着电话的普及,写信和发电报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所以邮政的效益一直不好,一直到近几年网购的兴起才有所起色。
每年回家,我遇到舅舅,舅舅就会跟我感慨,时代发展真的太快了,他当初就不应该听从外婆的安排,因为如果选择去电信局的话,生活就会比现在滋润很多。
而在我毕业那年,母亲劝我回到国家电网工作,但是我对她说:妈妈,你能保证未来三十年这家企业一直会有今天的效益么?
我的母亲沉默了,因为她知道,在科技发展飞速的今天,某项科技的突破可能让一个垄断行业在不到几年的时间就凋敝。时代飞速变化,我们已经不能像原来那样,把自己的未来绑定在某一个行业,某一家企业,某一处不动产,或者是身边的某个人身上。
由此,我也联想到我们的下一代。我们给了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给他报了兴趣班、补习提高班,给他买了很多的书,不惜一切代价挤进重点学校名师班级……这些,就能让他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立足得更好了吗?
在这个一切都是速朽的时代,我们到底该教孩子什么,才能让他们在迈向充满巨大不确定性的未来时,走得有底气,走得从容,走得镇定呢?
(主题二)虽然人生像马拉松,但不代表你可以懈怠
接下来讲讲我的故事。
不知道大家上大学以后有没有过迷茫时期,我就曾在大一的时候有过迷茫。我的高中老师告诉我说,努力学习就是为了考上大学,考上大学以后就可以轻松一些了。是的,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在大学里轻松通过考试,并不是一件难事儿。但我一直在迷茫中自问,大学和高中的学习到底有什么不同,我们上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用了很长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去思考大学的意义。某一个夏季的深夜,我在准备考试复习的时候,忽然发现,如果我们认真学习的话,上大学远比你上高中辛苦——中学你用三年时间来准备五六门课程的考试,而大学一学期就要学习十多门课程。
但大学教育的意义,并不是像高中那样为了应付考试,大学学习的意义是培养一种能快速学习的能力。很多年以后你可能忘记了大学里学习到的大部分知识,但是快速应变、快速学习的能力可以影响你的一生。就像你毕业后开始新工作时,你可能只有两三天的时间来学习新软件的操作,学习新的理论方法,没等你回过神来,就要开始马不停蹄地工作。
有时我感觉很无奈,我分明感觉到人生就像一次马拉松,明知道为了远方而需要保存体力,可是压力总是在耳边向你叫喊:快跑,快跑。逼着你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完整场马拉松。
有时我也感觉很沮丧,在每一个思维停滞不前的时刻。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新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我需要学习的东西也实在太多了。
或许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有同感,想把人生的脚步放慢下来,想去诗和远方,想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但我们似乎又停不下来,因为一旦停下来,我们根本不会得到诗和远方,而是被未知的科技浪潮所淘汰。
(主题三)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把学习内化为一种习惯
我发现周遭许多人都感受到了快速变化的社会带给我们的焦虑。因为在演讲营、写作营、沟通营等课程里,我和其他老师都发现,不少人对学习、对知识的渴望在增加。
但我们不想大家学到的仅仅是某些知识或技能,我们希望大家能“学会学习”,并且把学习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所以,训练营希望以对话式、多情景式、重实践的学习,来让大家把学到的东西真正用起来。
我还记得开学第三天的时候,有一位学员私信跟助教说,他说自己过于忙碌而无法跟上课程进度,助教和老师们都给他鼓励,希望他及时赶上进度,和大家一起学习。在课程结束的时候,我特意让后台的同事去看一下这位同学的学习进度,很遗憾,他的学习内容只停留在第二天。
虽然这位学员没有做到,但很庆幸我们大部分人都做到了。
上周四的时候,有一位同学告诉助教,说她已经连续报了写作营和演讲营,问我们还有没有新的课。她还想继续报,虽然她说她每天看课堂内容和做挑战要花40分钟到1个小时。
她是位高中语文老师,晚上7点多下班回家还要哄孩子睡觉,等孩子睡着已经快十点了,这时她才可以看熊猫小课。但她发现自己的进步很明显,备课和讲课的能力提高了很多,因为她每学一堂课,就尽量在第二天讲课时用起来,她甚至打算给她的学生也上一堂演讲课,让大家尝试真正做一场演讲。
但我一直对少部分学员没有完成训练营的任务而感到遗憾,这就像是登山,坚持了好久,眼见就快要到山顶,却心意已决地下山,无法欣赏“一览众山小”的壮阔。
究其原因,我想除了坚持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是否把学习内化成了一种自己的习惯,一种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的习惯。只要你之后一直朝着把学习内化为习惯的方向去努力,那么,终有一天你会在科技变革面前坦然自若。
(登顶)
今天也是说话与演讲课的最后一课,我现在可以像电影里师傅对学成武功,准备下山的小徒弟说:“我只能教你到这了,以后就靠你自己闯了。”所以,希望大家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多练习,多运用。
昨天,我看了看许多同学对课程的评价,不少人提到自己的惰性问题,我很能理解,不过我不想一味强调你要坚持,要努力,我更想让你知道的是,我,还有熊猫小课的所有老师,从不会因为你一两次的懒惰就否认你的决心,我希望你对自己也是。
我想让你知道,我们会一直陪伴你学习完每一个课程,即使课程结束,你也可以随时回顾课堂内容,在你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你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我还想让你知道,无论你是身处繁华的都市,或是偏僻的乡村,不要怕,学习这条路上,你永远不会是踽踽独行,而是有一群超越空间界限且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会一直伴你同行。请在你沮丧、颓废或者难过的时候,铭记这段共同努力的时光,我们曾一起走过。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也是《追梦赤子心》的歌词:“向前跑,迎着冷眼和嘲笑,生命的广阔不历经磨难怎能感到;继续跑,带着赤子的骄傲,生命的闪耀不坚持到底怎能看到!”
就让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一起去学习,去探索,去逆风而行,去尝试人生的各种可能!
回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