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跟一个朋友聊天,他告诉我最近有点苦恼,因为上大二的女儿最近总是频繁的提出她不喜欢现在的专业和所学的课程,她想重新考大学,学自己喜欢的音乐,朋友听了很震惊,他无法想象孩子如果重新考大学,除了时间成本还要面临很大的学习压力,他不想孩子放弃现在的专业和大学重新开始,但是孩子似乎很痛苦,总是向自己表达这样的想法,她很担心一直这样孩子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会更大,所以很苦恼。
她和女儿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孩子,从小学习美术,学习成绩的也是班里前几名,高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人艺,这对普通人来说已经是不错的结果,可是自从上了大学,孩子对于美术专业的兴趣度越来越低,但是鉴于爸爸妈妈和周围人的压力,所以还是选择“忍辱负重”的学完了大学四年的课程。大学毕业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重新考大学,重新选择专业,父母在迫于孩子的各种压力之后也无奈答应孩子,最后花了1年多的时间孩子重新考了喜欢的专业,重新上了大学 ,在孩子眼中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未来是无限的美好,在父母眼中,考试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各方面都让他们疑惑这样支持孩子到底是不是明智之举。
2
这样两个发生在青春期孩子身上的事件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呢?记得当时的自己听说以后还是很惊讶的,因为知道大学没有选好专业,或者因为学校的调剂专业不理想的人很多想换专业的人也不少,但是真正能够做到换专业的人却很少。那么面对孩子这样的成长挑战,做为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应对呢?(以下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雷同或者异议欢迎大家留言沟通)
3
安全感与青春期的仪式感
我们这一生叫的最多的两个称呼就是爸爸和妈妈,孩子从会说话到上小学之前都是安全感的关键期,这样的时期,如果父母的反馈是积极的,孩子就会认为这个世界是温暖的,有反馈的,我是被人接受的,有价值的,如果父母的反馈是有威胁的或者是冷漠的,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是不被接受的,自己是没有价值的,这样的孩子就会退缩,恐惧,并且会追求“赞美”来找到自己被认同的感觉,同时会追求名,权,力并且急功近利。
那么到了青春期,孩子需要完成一个仪式,那就是他要和家里的强势权威发生分分裂,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会比较叛逆,他在追寻自己作为成人年的身份。这个权威可能是父亲也可能是母亲,这个时候他们的内心其实是很矛盾的,因为爸爸妈妈是他们尊敬和爱的人。如果孩子幼儿时期拥有安全感,他觉得自己是被接受,有价值的,那么这一时期他就会有勇气和信心去完成和家里强势权威发生分裂的仪式,同时如果他安全感缺失,那么他就会丧失信心,唯唯诺诺,无法顺利地完成这样的一个“成人”的仪式,就会变得处处挑战规则,充满破坏的欲望,一生都在重复象征性的挑战权威,并且被权威打败的模式。直到顺利完成这样的仪式或者象征权威的人需要照顾或者去世,自己成为精神上的成年人,我们把这叫做青春期仪式感的延迟完成。所以“巨婴“的诞生不是单纯的社会问题,而是家庭的问题,准确的说是爸爸妈妈的问题。
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最新研究发现大学毕业后即使是热门的专业能够继续从事本专业的学生也是60-70%左右,10年以后能够继续从事本专业的学生会会不足30%,所以有人说大学毕业才是学习的开始,干到老学到老。尤其在这个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新的变化的时代,企业是靠用户需求来定位产品,人力资源是靠产品和市场发展需求来进行招聘和储备,所以当用户的需求在不断的升级后,知识的系统性研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两年很多高校开始开设大数据和智能化的专业,这些专业也就是在这几年的时间诞生出来的,那么很多学生是没有机会去选择的,所以兴趣就是最大的动力,因为兴趣可以自己去研究,因为兴趣可以自己去探索,因为除了知识的学习,大学更重要的是教会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有个朋友大学学的是材料科学,研究生学的是也是耐火材料的研究,但是大学期间因为接触理财发现自己很喜欢股票证券一类,于是就自己买书借书研究股票证卷,也尝试着自己做理财,投资。就这样,四年的大学时间不但顺利完成了专业课的学习而且还在大学其间考取了证券分析师的证书,加上自己和帮助同学们投资理财的实践经验,研究生毕业后就直接去了证券所做基金经理,加上理工科的知识理论基础,他学习的道路也非常顺畅,听说现在做的也是顺风顺水。
5
青春期的孩子一般处于儿童和成人的边缘,所以在青春期孩子作出选择的这件事情上,尤其是遇到一些重要选择的时候,小编给到大家的建议是要多赋予孩子自身的力量,信任孩子,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可以在旁边给予支持和鼓励,在孩子犯错误时及时的扶孩子一把,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下面给大家罗列一些典型的赋能型家长的典型行为:
【1】倾听孩子并给与孩子情感支持和认可而不是替孩子解决
【2】放手(而不是放弃)
【3】告诉孩子你的想法,你的感受以及你的希望,(例如上面的案例中妈妈可以说妈妈听了这个消息很震惊,因为重新考大学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妈妈希望你好好考虑下,我们找个时间好好聊聊)
当然我们说孩子的行为背后是感受,感受背后是决定,决定背后是事件,而事件大多是通过语言传递的,所以赋能型的父母在使用语言的时候也建议大家多用启发式的提问方式,这里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1】 我想听听这件事对你意味着什么?
【2】 我希望你能继续上完大学,但是我不确定这对你来说是否也一样重 要,我很愿意跟你谈谈你对上大学的想法和计划。
【3】 我们能不能做下来好好聊聊,看看能不能想出一个我们大家都能接受 的计划?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青春期,没有青春期的孩子是悲哀的,青春期是人生角色认知,自我认同感,社会身份等重要社会情感形成和认知的最佳时期,如果不能顺利的度过或者完成,那么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将会积攒一笔不菲的“债务”,他会时刻出现在孩子的生命中,影响孩子的一生。“人们喜欢我的好,那是应当的,我需要有人看见我的不好,而依然喜欢我”,这是来自一位青春期孩子的心声,爸爸妈妈们,我们可以做到吗?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