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来说一说宋代最有名,同时最有特点的一类钱币——宋徽宗钱币。
宋徽宗赵佶是北宋第八位皇帝,此人本是艺术家,奈何生在帝王家,用现在的话说,像一个占着茅坑不拉屎的逗比,他在位期间基本没干出啥政绩。
但上天是公平的,上天给赵佶打开了另一扇窗,他不仅擅长绘画,而且在书法上也有较高的造诣。徽宗书法在学薛曜、褚遂良的基础上,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瘦金体”,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与其所画工笔重彩相映成趣,其画后称为“院体”。
除了在书法、绘画方面的天资,宋徽宗也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铸币能手,在位二十余年年间,铸造发行了建国、崇宁、大观、重和、宣和六种年号钱,以及“圣宋”一种国号钱。
公元1101年,徽宗改元“建中靖国”,铸造建国通宝,钱文为楷、篆两体、对读,铸量极少。,却因徽宗的建中靖国年号中的“建中”二字与唐代德宗建中年号重复,所以此钱刚刚铸成就马上废止,而改铸非年号的钱币圣宋通宝和圣宋元宝,因此建国通宝极为珍稀,网上关于建国通宝的故事和争议很多,今天我们只做介绍,随后的文章中再深入探讨。
圣宋通宝钱有楷、篆书二体,分为小平光背、小平型背“当伍”和折二型背“当五”三种,应为试铸性质,铸量很少。圣宋元宝钱为小平,楷、行、篆、隶四种书体书写,旋读,分铜、铁两种。小平钱径2.5厘米,重4克左右;折二径3厘米,重7.8克;折三唯见铁钱,钱径3.2厘米。
而后,徽宗改元崇宁,铸造、崇宁元宝和崇宁重宝钱币。其中通宝、重宝折十大钱铸量极多,但通宝小平钱较少见,而元宝钱更是稀少。崇宁钱制作精美绝伦,宋徽宗更因铸钱精绝,与王莽并称“钱法二圣”。北宋时期的钱币,被世人公认为中国铸币史上四个高峰期之一。它从币材、铸造工艺、钱文、版别到合金配比等方面,均达到了巅峰,而此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又首推崇宁通宝。
崇宁通宝钱分小平、折十两等,小平钱径2.45厘米,重4.1克左右;当十钱径3.2厘米,重15克左右,版别多样。钱文旋读,为徽宗亲书,所以又称其为御书钱。该钱文书法清秀骨瘦,铁划银钩,是徽宗赵佶瘦金体存留世间的真实显现。
崇宁元宝钱有楷书、隶书、篆书三种书体,皆为旋读。分铜、铁二种,有小平、折二两等。崇宁元宝钱铸量很少,今天不多见。崇宁重宝钱文古朴方正,严谨庄重,为隶书书写、对读,折十型制。重宝版别几百种,面背记号多。
公元1107年,徽宗改元“大观”,铸造大观通宝。分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五等。钱文为宋徽宗亲笔书写的瘦金体,小平钱为行书书体,均为旋读,有铜、铁两种。因为崇宁通宝和大观通宝两种钱币铸工精良,钱文为徽宗亲书的瘦金体,所以后人写诗赞美曰:“风流天子书崇观,铁线银钩字字端”。
后至政和年间,铸造政和通宝、政和重宝。通宝钱文为篆、隶、楷三种书体,均为旋读。有小平、折二二等,分铜、铁两种,折三为铁钱。通宝小平铜钱版别复杂,变化多在“政”和“通”上。铁钱铸造量极大,存世较多。重宝为折二铁钱,钱文为瘦金体书写、旋读。政和通宝钱比较常见,而重宝钱则少见。
公元1118年,宋徽宗改元“重和”,铸造重和通宝钱。重和通宝钱在形制上独有特色;面上布置,除文字大小一致,上下左右互相对称外,连空白也成斜线对称。结构宽博,构思缜密;钱文笔画匀称,与轮廓浑然一体,规整精致。足见铸工精良,匠心独运,深受历代钱币收藏者的珍爱。
到了宣和年间,铸造宣和通宝、宣和元宝钱。通宝钱文有楷、篆、隶二体,均为对读,分小平、折二、折三三等,有铜、铁两种,其中小平背“陕”字钱文为瘦金体。小平径2.5厘米,折二径3厘米,折三径3.3厘米。元宝钱只见有小平钱,钱文有篆、隶二体,均为旋读。宣和通宝因为数量巨大,存世很多,元宝数量很少。
宣和,是宋徽宗的最后一个年号,宣和年间发了三年对徽宗比较重要的事,一是宋江,二是方腊,三是内部乱成一团之际,大金国乘势把辽国干掉了,大宋成了下一个目标。这以后,徽宗匆匆将皇位传给了太子,也结束了他轰轰烈烈的铸币事业。
不可否认的是,徽宗在艺术上有多方面的成就,能书善画,其作品也在拍卖市场上屡创新高。徽宗的铸币代表了北宋一代货币文化的水平,在中国货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