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了?都用来读书了
文/海慧
绝大多数人都会承认,读书是一件好事,并且纷纷表示,如果有时间的话,自己也想好好读书。但是我们都知道事实是,时间并不是没有,但是大家宁愿去干一些别的事情消磨时间,例如刷微博、刷微信、玩游戏等等。尽管最后没有什么收获而且还会有虚度时间的负罪感,但是就是怎么也改不过来。
因为大家都把读书当做一件很辛苦、需要全神贯注,恨不得焚香沐浴才能去做的严肃的事,其实阅读很简单,简单到随时随地、每分每秒。作为想要读好书且好读书的我们,如何安排时间读书呢?这是我一直在问我自己的问题。作为神经官能症患者+轻微强迫症患者并在长时间下,自己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读书方法论,大家可作参考。
书的类型
电子书和实体都有,现在的比例是3:7,个人偏好纸质书。
阅读时间
·早上6:00-7:00起床,有将近1小时的整块阅读时间,如果时间充足一点,会做些笔记。如果不晨读、跑步也是极好的。
·包里放上7寸的阅读设备(KD),放上几十本排版不错的电子书,在有时间的时候看看,比如排队、等人、开会之类零散时间。细碎的时间,慢慢累积起来就是无数本书的阅读时间,利用细碎的时间看的这类书一般是不用做笔记的,书的种类以易读性、趣味性、故事性为主。有时候要注意周围,我因为这个习惯丢了不少东西。
·手机里放一些有声书,比如台湾的博客思听、每天八分钟、中医堂、百家讲坛,做车、做家务、身体锻炼时听听。看累了就默默的听听有声读物,北方老人家有听收音机的习惯,正好延续到了我这一辈。自小就喜欢听评书,尤其是单田芳老师的评书讲的绘声绘色,今天听完明天还想听,一集接着一集。也就慢慢养成了听书的习惯,作家林达,平时我是看不太进去的也没有养成连续阅读的习惯,可自从听了他的有声读物便觉得既易懂又舒服,总之好极了!
·睡前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完,会拿本书在床上看上一会,然后睡觉。适当上网,夜间阅读也是很有效率的,心无旁的在睡前读个故事,不仅有助于睡眠还能适当调节情绪,舒缓整天上班工作疲惫的步调。
·所有读完第一遍,觉得不错的书,会开始读第二遍并做些笔记。我会偶尔翻看从前看过的书,看的过程中也会生出一些感悟并觉得自己看完第一遍并没有深入挖掘出整本书籍的架构,而且有些知识太过细碎、细节与细节之间也很难找出线索串联起来。读完第二遍或第三遍的然后再做笔记就更有体系,有方法。此外、这种方式还有一个隐形的好处,那就是在研习和反复的揣摩之中,你所读的书的时候他人的知识从一定程度上转化成你自己的知识并,进入你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它都会作为你一部分,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你。
·出差时如果周末有时间会找家环境好点的咖啡厅,看上半天或一天书。不出差如果周末有空闲时会去图书馆,带上笔记看上半天书,做个记录。用这种方式读书对我来说简直是一种享受,大三一年时间我曾贪婪的迷恋这种生活,也深知以后再过这种生活的日子难入登天,所以,近乎一整年时间都泡在图书馆,享受这独处的时间。
·坐飞机或动车时会准备二、三本电子书,并利用较长的空隙时间偶尔停下来思考,我发现自己在飞机上、地铁上看书效果最好。看累了就做笔记或简评。
想多看点书的最有用的建议
偶尔犯神经病的时候、手头的事无法进行的时候、周围太燥的时候、就是关闭电脑、离开网络。读一本书,平静淡然。
我读书效果最好的地方
图书馆、咖啡厅、学校、路途中。
总能在网上看到有人抱怨没有时间看书,在现在这个时代最影响注意力的东西就是网络,只要有了网络很容易浪费时间,不管是你用电脑、手机都是一样,点来点去,1个小时2个小时很快就没了,就像我之前说的,想多看点书最好的办法就是离开网络,下决心每天留出半小时或1小时的阅读时间,关电脑,关手机,开始看书,看完书做随手做些记录。
在微博转的一句话:
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书,30年读11万页书。诸位,11万页书足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又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胡适,纪念胡适先生逝世50周年。
就从今天开始培养你的阅读习惯吧,少上网、少玩会游戏,少聊天,少刷些豆瓣、微博,开始阅读。白天工作、交际感觉是在向外输送自己的能量,而晚间阅读就是向自己输送能量,这样才能保持自己的活力。顺便多说一句:在别人看来你的一些爱好和兴趣是你在向外输出你的能量,你会在这方面分心。但殊不知我的爱好和兴趣才是保证我会积极面对每一天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