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堂司事》——艾伯特•爱德华顺顺当当地做了十六年的教堂司事,岂料被新来的牧师以不识字的理由解雇了,这对于做事认真(爱德华对长袍的感情可瞥见一端)和有点傲气的爱德华来说打击不小。
然而峰回路转的是,作者并没有按一般的套路落井下石。十年下来,爱德华的烟草店开了一间又一间,赚了个盆满钵满。最后,当银行的经理恭维他要是会读书写字的话会比现在更了不起时,他的回答,不,作者的回答,是那样的让人钦佩与愉悦:那我会是内维尔广场圣彼得教堂的司事。
毛姆的小说,总是不按常规出牌,他笔下的人物命运是那么吊诡,总会有个让人意想不到又不寻常的结局在前面等着你,令人充满阅读的期望。
2
毛姆对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的手法运用得相当的自如。在《简》中简本来是一个老土得掉渣的守寡多年的保守妇人,她的嫂子托尔太太甚至会因为不得以带她出去参加宴会而感到难堪。
但谁也不曾料到,这样一个谁都不会看好的五十多岁的女人,竟会“时来运转”,嫁给了小她二十七岁的一个英俊小伙子。
在谁都会以为这是一段短命的婚姻之时,这老妻少夫却过得煞是让人羡慕。特别是简,在吉尔伯特这位年轻丈夫的精心设计下,简像是脱胎换骨般变了一个人,竟成了伦敦上流社会的时尚人物!人们以能参加简的宴会成为简的座上客为荣。
更料想不到的是,最后不是吉尔伯特甩了简,而是简甩了吉尔伯特。这样的情节,在作者娓娓道来又充满英式幽默的语言中,节制又调皮地自然开展,不得不让人击节叹赏。
3
在《远洋客轮》中,带着满腹怨恨,决定离开背叛的丈夫的哈姆林太太目睹了同船的年轻的种植园主加拉格尔莫名其妙的死亡,在其他人无动于衷继续喝酒跳舞时,她却如醍醐灌顶般从死亡中觉悟,宽恕了薄情寡义的丈夫。
谁说死亡没有意义?看吧,有些人只是将别人的死亡当作应该在残余的生命里及时行乐的提醒,有些人拼命想要抓住最后的一根稻草,有些人懂得了放下——如小说的主角,哈姆林太太。当她把那封写满宽恕、温情的信投进邮箱时,“她的眼睛闪着光芒,红润的面庞容光焕发。未来不再凄凉,闪耀着希望的光辉。”
4
《风筝》里的赫伯特,这位从小在妈妈的精心照料下的年轻人,怎么看都有点像莫言《丰乳肥臀》里的恋乳狂上官金童,在某些方面永远拒绝长大。他的妻子毁掉了风筝,竟让他宁愿蹲大牢也不愿支付每周二十五先令的生活费,这种行为不得不让人费解。作者通过“我”道出此中缘由:
“或许看着风筝直冲云霄,他有种大权在握的感觉,能够掌控自然,让天上的风屈服于他的个人意志。或许,当他放飞自由而且高高在上的风筝时,他能依稀看到自己的影子,仿佛他能逃离单调的生活。或许,这隐约、模糊地象征了他自由、冒险的精神。”
因此,风筝对他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当妻子想要试图控制他的时候,他下意识地反叛——就如他当初反叛他妈妈一样,不顾她的强烈反对与妻子结婚。显然,他不愿受控于这两个女人手里。
然而就像风筝一样,纵使可以高高在上,然而其命运还是被攥在别人的手中。赫伯特最后还是不可救药地回到他母亲身边,过着舒适的生活。就像上官金童一样,一辈子离不开让他头脑发狂的女人的乳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