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学生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他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影响,教学岁月在孩子们成长的欢笑声中,在一节又一节课的交替中悄然滑过,但是在那些细碎的光阴里,总有一些关于爱和温暖的细节在我心里落地生根。担任班主任工作10年来,一路走来,脚印参差不齐,深浅不一,但每一个脚印里都倾注着我满腔的热情与辛勤的汗水,索绕在心头的是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的点滴瞬间。打开班级管理日志,映入眼帘的一个“大拇指”贴纸,让我的记忆又回到那年九月的一个清晨……
那是我刚接手新班级的第二天,在同学们热烈的欢迎掌声中,李欣怡找到空位置坐了下来,成为班级的一员。课后我了解到,李欣怡是外地农村转来,她的父母是外来务工人员,她的基础也比较薄弱,成绩不太好。我担心她不能适应新班级的环境,于是我在班里向同学们提出建议,希望他们多和李欣怡交朋友,帮助她早日融入集体生活。
但是两天后,班长悄悄地和我说:“老师,李欣怡课间不和我们玩耍,总是一个人呆坐着。”我不由得回想起这两天她的上课状态——沉默不语,总是低着头,眼睛爱盯着窗外看。也许是才换一个新环境吧,我决定再观察一周。
“报告。”早上教室门前一个小女孩怯生生地发出声音,我一看原来是李欣怡,她头发散乱,满脸愧疚,不敢直视我的眼睛。“她又迟到了!”其他同学在窃窃私语。我一看就知道她可能起床迟了,便向她招招手,轻声说道:“欣怡,快回座位吧,下次不要再迟到了。”这是第二周,她已经迟到四次了。这其中一定有原因!我决定下课后找她好好谈谈心,问问原因。下课了,我来到她的座位旁,和她聊聊迟到的原因。她的脸瞬间红了,但没说话。我一连问了几遍,她都低头没吃声。我赶紧问问其他的孩子,也没有同学了解她的情况。
魏书生老师曾经说过,如果在你的班主任工作中忽略家长这一力量,你永远是一条腿走路。我决定与李欣怡妈妈联系,赶紧拨通了她妈妈的电话。她妈妈的第一句话是:“老师,孩子犯错了?”我连忙说:“不,没有。”通过电话家访,我了解到李欣怡之前和爷爷、奶奶在农村老家生活,没有同龄人玩耍和陪伴,所以不爱说话,只喜欢一个人种点花花草草。为了能给李欣怡提供更好的教育,爸爸妈妈决定带她到城市来学习和生活。为了生计,爸爸妈妈早出晚归,没时间陪孩子。我一下子明白了李欣怡为什么不愿意回答我的问题了——她太孤单了,不知道如何别人交流。也许她其实心里有太多的话,不知道该如何去说,即便说了也可能没人听。我决定打开这扇即将关闭的心门,于是我便邀请李欣怡的家长来学校进行当面交流。
下午放学,李欣怡妈妈给我打来电话:“老师,我和她爸爸现在已经在学校门口了,我们还想详细地了解我们女儿的在校表现。”办公室里,我和李欣怡的爸爸、妈妈有了进一步的交流。当我们交流完走出办公室,正巧学生下课。李欣怡看到爸爸、妈妈,一下子扑进了他们的怀抱,人也变得特别兴奋,眼睛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我连忙说:“欣怡,爸爸、妈妈今天是特地来看你的。”孩子使劲地点了点头,眼睛里闪着泪花。我趁机引导李欣怡的爸爸和妈妈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多和她分享生活中的快乐,帮助她走出成长的困境。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著作《什么是教育》中提到,“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于是在学校里,我决定用言语和奖励的“大拇指”贴纸来鼓励李欣怡。每天班级里都会这样的话语存在,“欣怡,可以帮老师把作业本送到办公室吗?”“欣怡,把这本书送给办公室的王老师,可以吗?”……在一次次的“帮忙”后,李欣怡由一开始的满脸通红到后来的只言片语,变化的还有她每天能按时到校了。这个时候我感觉鼓励的契机已经到来。
“欣怡,这一个月你每天都按时到校,真是个守时的孩子,老师奖励你一个‘大拇指’贴纸。”此时的李欣怡愣住了,结结巴巴地问:“老师,这是……奖励给我的吗?”“是的!”我微笑着点了点头,并在班会课上表扬了她,将“大拇指”贴纸当众颁发给她。李欣怡如获至宝般地将“大拇指”贴纸收到了自己的日记本里。那一整天,我看到李欣怡的眼里都闪烁着喜悦的光芒,没有想到小小的“大拇指”贴纸给她的成长带来了鼓励的力量!
接下来,我将几个活泼开朗的同学与李欣怡组成学习互助小组,并推选她做小组长,让她有更多的机会与同学打交道;课余时间和动员班委和她细聊班级发生的各种趣事……渐渐地,李欣怡的脸上有了更多的笑容,朋友也越来越多。当然,她也得到了成长的见证——让人骄傲的“大拇指”贴纸,每次收到我颁发的“大拇指”贴纸,她依然会小心翼翼地收起来,放在日记本里。
生活中,我也做到和她的爸爸妈妈经常保持联系,并向他们推荐了一些家校共育的书籍。变化就悄悄产生了,从李欣怡的作文里,我了解到她的爸爸妈妈经常来看望她,周末也抽出更多的时间陪她一起学习,一起玩耍。李欣怡的开心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在班级开设的劳动课程中,我想起了李欣怡擅长种植花草的特长,便邀请她做我们的“小老师”。李欣怡特别高兴,在每天的延时时间认真地把从爷爷、奶奶那里学来的种植花草果蔬的技巧教给同学们,不厌其烦地回答着同学在种植过程中的每个问题。大家对她的评价在悄悄发生着改变,开始用崇拜的眼光看着她,她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也及时给她颁发了成长的“大拇指”贴纸。金秋时节,大家亲手种植的油菜、青菜丰收了,李欣怡便和同学们一起收割、晾晒……望着她那如花儿般灿烂的笑脸,我的心田不禁也灿若阳光!
时间在悄悄流逝,孩子也在慢慢长大。李欣怡的表现越来越棒,收到的“大拇指”贴纸的数量也逐渐变多,从开始每周获得一张“大拇指”贴纸,变成了每天获得一张。但是每次收到赞扬的贴纸,李欣怡还是会认真地贴到日记本里,一个学年下来,几乎一个日记本都贴完了。在“大拇指”贴纸的鼓励下,李欣怡的性格也越来越活泼,学会与同学们主动交流了,成绩也逐渐提升,更重要的是我在她的脸上看到了自信和快乐的神采!
来年五月,我即将参加区级班主任素养大赛。因为比赛选手的实力都很强,我的忐忑和担心都写在了脸上。李欣怡不知从哪儿知道我要比赛的消息,跑到我的跟前,笑着对我说:“老师,我送您一个‘大拇指'贴纸,加油,您是最棒的!”说完,又给了我一个紧紧的拥抱。就在那一瞬间,我热泪盈眶,不再紧张,也感受到了“大拇指”贴纸的力量。我从心底为她高兴,在那一刻,我感觉到教育就是一场爱与被爱的修行,在学生成长的路上,老师爱的鼓励会带给他们巨大的力量,同样这种爱的力量也会相互传递。
德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老师一个不经意的微笑,一张小小的“大拇指”贴纸,带给学生的是一份激励,一份力量。在成长的路上,这些都是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与爱相关,更与成长有关。
马斯洛在七种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到“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人最基本的需要。”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自我,都应该拥有限量版的人生,那么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亟需的是被尊重、被接纳。爱,是对学生差异与独特的尊重与善意;爱,是对所有美好与缺憾的接纳与包容。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要做的便是在教育中不断注入“爱”的成分与“爱”的能力,要学会善待每一个孩子,就像精心雕琢每一块璞玉一般,用心呵护他们,温柔以待,为其成长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