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孙少平就读的县立高中的伙食情况:
菜分甲、乙、丙三等。甲菜以土豆、白菜、粉条为主,里面有些叫人嘴馋的大肉片,每份三毛钱;乙菜其他内容和甲菜一样,只是没有肉,每份一毛五分钱。
丙菜可就差远了,清水煮白萝卜——似乎只是为了掩饰这过分的清淡,才在里面象征性地漂了几点辣子油花。不过,这菜价钱倒也便宜,每份五分钱。
可能现在的孩子看到这样的介绍会很难共情,会觉得一个县立高中的伙食怎如此不堪,甲菜也只是土豆、白菜和粉条,每份才三毛钱,仿佛不可思议。现在的三毛钱能买到什么呢?几毛几分的硬币几乎成了古董。
就连我这个也算经历了一段艰苦日子的85后看到这一段,尤其是物质匮乏年代的菜品,也是相当的震撼。但是由于经常听爸妈念叨他们的过去,倒是很能理解。
甲菜和丙菜都是用小脸盆盛一点,可见能吃得起肉菜的人是凤毛麟角,而真正吃下等伙食的人也没有多少。只有乙菜是用“烧瓷大脚盆盛着,海海漫漫的,显然大部分人都吃这种既不奢侈也不寒酸的菜。”
我喜欢路遥用的“海海漫漫”这个词,觉得特别形象。因为原来人们用来吃饭的碗都是广口的,我们这边叫“大海碗”,大瓷盆里海海漫漫的,堆起尖尖角。
主食也分三等:白面馍,玉米面馍,高粱面馍;白、黄、黑,颜色就表明了一种差别;学生们戏称欧洲、亚洲、非洲。
如果要按现在人的身体素质来排序的话,恐怕要倒过来了,人们需要吃杂粮,以控制三高。
可在70年代贫穷而干旱的黄土高原,只有老人、病人和孕妇能吃得上几口白面馍,就连担当家庭主劳力的孙玉厚和少安也只能喝稀粥,稀得能见底的那种。记得有一次贺秀莲拿白馒头给少安吃,还惹得他一通训斥。
二、孙少平的外貌以及穿着:
在空旷的院坝的北头,走过来一个瘦高个的青年人。他胳膊窝里夹着一只碗,缩着脖子在泥地里蹒跚而行。小伙子脸色黄瘦,而且两颊有点塌陷,显得鼻子像希腊人一样又高又直。
脸上看来才刚刚褪掉少年的稚气——显然由于营养不良,还没有焕发出他这个年龄所特有的那种青春光彩。他蹽开两条瘦长的腿,扑踏扑踏地踩着泥水走着。
看他那一身可怜的穿戴想必也只能吃这种伙食。瞧吧,他那身衣服尽管式样裁剪得勉强还算是学生装,但分明是自家织出的那种老土粗布,而且黑颜料染得很不均匀,给人一种肮肮脏脏的感觉。
脚上的一双旧黄胶鞋已经没有了鞋带,凑合着系两根白线绳;一只鞋帮上甚至还缀补着一块蓝布补丁。
裤子显然是前两年缝的,人长布缩,现在已经短窄得吊在了半腿把上;幸亏袜腰高,否则就要露肉了。(可是除过他自己,谁又能知道,他那两只线袜子早已经没有了后跟,只是由于鞋的遮掩,才使人觉得那袜子是完好无缺的。)
(对比原著,摘抄段落分段有所调整)
因为看过电视剧,所以人物形象有点先入为主,但我认为这部电视剧的选角是非常契合原著的。
孙少平是由袁弘饰演,他当时清瘦的体型以及对于角色的理解和演绎都非常好(比如下篇将要说到的少平年轻而敏感的自尊心)。以至于我在看书时,就把电视剧中的他当作书模。
(下篇待续)
备注:
《平凡的世界》系列,第一部第一章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