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载着我们穿解放路,过锣鼓桥,七弯八拐来到临汾一中附近汾河牡丹园。下了车,我们徒步在塑胶通道上,放眼四顾:缓坡平地因形就势,绿草茵茵,杨柳依依,人工种植的油松和黄栌都绿得逼人的眼。远处汾河水碧波荡漾,城市的高楼隐约可见。
同行的清泽说:“前段时间我来这里,花儿开得正好,没几天就都凋谢了。”记起来她曾发在群里的美图:一树树的桃红杏白。她感叹时隔数日,却不见花的踪影,不仅有繁华落尽,寂寞成殇之悲。很多时候,低眉已无关花的开落,红尘事本无常,念念不忘的风骨里,就连寂寞都是圆满。
总觉得,人生就是一场花事,或繁华似锦,或清冷悠然,都是一种使命。只要懂得满足,懂得珍惜,更懂得心疼自己,懂得花的凋落是以另一种方式来延续生命,才是不负清欢,不负流年。
四月的风,不热不燥。长长的甬道,游人如织。我们随着人流前行,满目的绿似乎浸染了.人的血液里。然而没有了鲜花的点缀,总感觉生命中有些无趣。正如这个世界,有女人和孩子的地方,欢乐和情趣就更多一些。
空气中迷漫着阵阵清香,那是杨槐花的味道。寻香而望,洁白的杨槐花似梦如云。大家又开始谈论槐花饼、槐花蒸饭的美味和做法。走一程又闻到浓烈的香甜,这一定是桐花味。置身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新鲜空气,任和风吹散我们的头发,扬起我们的衣裙,享“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之惬意,我们尽情地说笑,实乃人生之况味也!
谈笑之间,我们来到牡丹园门口,只见铁栏杆大门紧锁。在门和短墙外聚了好些人。想那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素有“花中之王”的美称。 一直被国人视为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象征。唐代诗人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等脍炙人口的诗句,生动地描述了当时人们倾城观花的盛况。
此时此刻,园里的牡丹牵引着园外人们的视线,翘首期盼,栏杆拍遍,久久不忍离去。记得我第一次去古县石壁看号称“天下第一牡丹”时,因为去的略早些,牡丹花一朵都未开放,只好抱憾而归。洛阳牡丹甲天下,几次想去都未能如愿。如今,牡丹花近在咫尺,一门之隔,或粉成白,娇艳而不媚俗。恨不能拂其面,吻其香,不能与之合影,实在有些遗憾。只好举起手机,把牡丹花的姿容收入相机,以解久思不得之苦。
游园而不得入其门,心中自然有种失落,大家只好原路返回。正如人说,世界不缺少美,我们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路旁石缝里一丛蓬勃生长的马兰花吸引了大家的眼球。那浅蓝色的花儿,状如翩翩起舞的蝴蝶,蹲下细看,花被上有较深色的条纹,用手摸上去,油光滑亮,质地与它的叶子类似,它的叶不同于其它花木,是剑状的,一片片插入泥土一般。
它又叫祝英台花,传说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所变成的花。梁祝的悽美爱情故事,广为流传,深深打动着一代又一代。它代表了爱的传递与思念。大家纷纷与它合影拍照,把最美的笑容留给时光记忆。
访牡丹而得马兰,这意外的收获让我倍觉珍惜。滚滚红尘,缘来缘去,我珍惜属于我的缘分,用心珍藏途径的暖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