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是喜欢在细节上下功夫的人,轻微完美症和强迫症,更要求精益求精,在应试教育阶段,充足的准备时间,让在学生阶段享受了很多利好。后来,进入社会工作之后,发现自己这优点反而带来的很多苦闷。一过于关注细节, 自然减少了提纲契领的思维,往往导致虎头蛇尾,事情进展也不平衡。二节奏跟不上趟,学习和输入效率低下形成认知效率低下,经常不得要领,理解力有限。三是输出和执行力差,行动迟缓,也因此形成了拖沓的心里节奏,以细致为借口,培养了的拖延症。
由于是大学日语专业,利用语言这个点,我在做一些区块链日语的翻译,成为区块链从业人员中的一员。币圈一日股市一年,数字货币及区块链技术的飞速迭代,要求参与者以同样的速度配合。我的慢与细,再这样的环境下弊端更加明显。最简单的一件事,了解币圈资讯,发布信息帖就让我意识到必须转变思维了。众所周知,像财经、早报或者快讯这些币圈媒体,拼的一个快。如果脱离了这个字,而其他再有价值的内容,都变得没有意义。
我早应该想到这个简单的道理--时间就是金钱。
另一方面,这个问题还让我意识到,其实标榜的精细,并不等于高质量,反而速度降低了其价值。我分析了自己的慢,之所以不好,这之后的心理机制和误区实质:是因为单纯从自我角度理解世界,焦距于在认知有限条件下的自我设定的重点,未能从系统思维和受众者的需求大方向去理解和发力。其实这背后是一种决策力的欠缺和分析力的疲软。抓不住本质,看不清要害,或者是贪多求全,而导致一位的辛勤耕耘,收获的季节芝麻一大堆没有西瓜。
所以,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是需要我们高密度的去主动学习、不断链接、多尝试和总结、提有意识培养自己内在的能力,那么外在的执行力效率才会随之提高。一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高效输出倒逼高质输入和高能消化力。
前两天热度的综艺栏目《创造101》也在说这个道理。
快,是选手和工作人员的一致感受。训练快,淘汰快,成团快,三个月走完传统练习生体制两三年的过程。制片人都艳说,加速成长就是《创造101》的主旨之一:「两三个月时间里所有资源密集轰炸,才能让人迅速认识她,记住她,了解她,喜欢她。以往那种方式,一两年推出一个人,谁知道呢?迅速被淹没掉了。正常的成长跟迅速成名带来的利益,其实只能二选一。」
如果不能在保持热度的时间内达到专业水准,她就没有第二次机会了。
当然这是极端的演艺圈现状,可对我们我们普通人不无启发。
只要我们想把事情做的卓越, 这个底层逻辑是相通的。
毕竟我们身旁有人高密度的成长,把一辈子真真正正活成两辈子的人。
最近的007写文章刚好到倦怠期,我也是,写出来东西艰难。希望可以向这些牛人一样,充分利用起007这个平台,越飞越快、越快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