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工作之后需要考日语,才能拿到硕士学位,所以这个考试非常非常重要。6月份考试,从之前一年的12月份开始看书复习,大概半年时间,就觉得很仓促,要背诵的单词,语法太多了。第一次做真题后对照答案,100分的试卷只得了27分,而且有些做对的题目还是靠蒙的,也就是说根本什么都不会,单词不会,语法不会,阅读看不懂,作文更不会写。看到分数的那一刻,我都绝望了,压力多大,我那是生平第一次体会到心理压力太大,确确实实造成了生理上的心疼。之前从小学到大学,都有老师一直安排好了学什么,所以都是按部就班的,没什么大波折。而这次经历刻苦铭心,到现在都记忆深刻,那种滋味再也不想经历。
什么都不会,单词不认识,语法不会,阅读不理解,作文不会写,就是比零基础稍微好一丁点,但是又必须通过考试,那怎么办呢?
只能开启苦学模式了!
在学校时每天去图书馆或者教室看书。一直待到图书馆或者教室关门。那时天寒地冻,我一个人从宿舍去教室,去图书馆,然后晚上一个人回去,不管刮多大的风,下多大的雨。
寒假在家时,每天学习到晚上2:00。第二天10:00闹钟,但是有时起不来时,我就对自己下诅咒:你要是起不来,你这次考试就考不过。我当然不想考试失败,于是我就乖乖起床。
那半年的基本心理状态就是:抱着最坏的打算,做做好的准备,prepare for the worst, but make the best preparations,不让自己留遗憾。只要我竭尽全力,即使没通过,我也对得起自己了,不会懊悔自己本该可以,但是由于自己不努力而失败了。
那半年真正是除了吃喝拉撒睡以及上英语课和备课的时间之外,其余所有时间都用来准备日语考试了。到后来,看到一个事物,脑子第一反应出来的根本不是英语,而是日语了。走在路上,都是在复习日语单词,复习语法结构。
我当时就觉得:以我这样的努力,如果还不过,也没天理了。真的不辞辛苦,不畏惧任何困难,专心致志,还好那时候没有手机让我分心,就像俞敏洪说的,努力到让自己都感动的地步。
我一个好朋友都说我那时的备考状态就是个疯子。
至于具体怎么做的呢?
先做了一套真题,只考了27分,发现问题太严重了。开始从零学起。
先学习《标准日本语》这本书,大学时只学了一册,而现在要学四册。之前本校的日语老师给我们讲解课文时,我根本不懂,但是我还是非常认真地把老师讲的记录在书上。后来真正复习后,结合老师的笔记才真正明白。
接着购买和借阅资料。我在图书馆找了很久,找到适合我的作文书,去书店购买词汇、语法书、真题、模拟题,不停地刷题。我
我自己都计划好了:
这半个月专攻单词,于是就疯狂地背诵单词,强化记忆。背得我真的想吐,脑子很累。
接下来的半个月,专攻语法,把考纲上的所有语法整理出来,一个一个地分析,不懂就去查找语法书,为每个句型找例句,写在句型下面,然后这些语法结构和例子,总共背诵了3遍;除此之外,买了专门的语法书,刷题,继续巩固语法点,然后再背诵考纲语法结构,就这样一轮一轮下来,语法掌握得比较好,后来考试时语法题,阅读、写作基本上都没有问题。
有了单词和语法,接下来专攻阅读,每篇都是精读,单词不会查单词,词组不会查词组,每一句都仔细分析句子结构,搞懂每一句,为甚么这个选项对。
然后,再专攻作文,找到了合适的书,然后把整本作文书先分析,再熟读,然后背诵,最后默写。
5月底考试,去南京考试,在去南京的火车上,继续看单词书,临时抱佛脚。第二天考试就考到了几道词汇题目,当时心情可开心了,觉得自己真是幸运。
做语法题,也没有问题。
阅读,也大体能理解。
作文话题也不难,也会写,为了保险起见,大部分句子都使用了非常简单的句型,但是又为了拿到高一点的分数,我特地写了2个复杂语法结构的句子。
考完之后,大体上有个底,觉得自己有可能会过的。终于解放了,如释重负了,可以做我喜欢做的事情了。
(等我从南京回泰州,我老公当时还是男朋友还拿了束花送给我,当着同事们的面,我真是不好意思啊。但是,心里也还是甜甜的。)
等到暑假里可以查分数,一查,78分,通过了。我真的开心得不得了,都掉眼泪了,那一刻终于体会到付出得到了回报,我自己知道付出了多少,这种结果真是来之不易,尤为珍贵。
这件事让我印象超级深刻,因为我利用大概半年时间相当于从零开始学习一门语言,考试难度其实相当于日语考试2级,日语专业需要考1级。通过自己的努力,做成了一件事,让我打心底里深刻认识到努力是有价值的。只要付出足够多,结果一般都会比较好的。
其实,回过头来想想,我就完全应试,考什么我就复习什么,怎么考,我就怎么复习。既有策略,也认真踏实,所以顺利通过了。选书的品味挺好的,都非常有帮助,买的、借阅的资料特别适合我要考的试,给了我很多帮助。考试时真的有几道就是买的词汇题书上的。
这件事还带来了一个作用:从此之后,我工作、学习就一直非常认真,因为我真的认识到了努力的价值,让我变得更有耐心,更有学习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