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东女大学生徐玉玉被骗万元学费,在报警后回家的路上因过度伤心猝死。这个新闻犹如一颗炸弹瞬间在朋友圈里炸了锅,大家在谴责骗子之余不免唏嘘:社会处处是陷阱,骗子无孔不入,咋样才能遇事不慌,免遭劫难。朋友圈多是年轻的妈妈,当了妈妈的更是这个心情,最看不得孩子遭罪,看到这么年轻的生命还没等到花开就已凋零,骗子夺取的不仅是一个年轻的生命,还是家长们对自己孩子的担忧和年轻人在成长路上的恐惧——如何才能识破骗局,如何才能逃掉这社会上的处处陷阱?
(2)
万元学费竟然要了女学生的命,很多人在说这都是穷惹得祸。没错,穷肯定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如果家财万贯,大概这万元都不值伤心一刻,如果是王思聪,大概都不值得他眨一下眼。但是穷就是决定因素吗?因为穷就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吗?富人就不会遇到他们人生中更大的炸弹了吗?网络诈骗不是刚刚才有,被骗的人很多,被骗数额更多更惨的案例也不在少数(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但是为什么女大学生就没有挺过去?有人说你没有穷过你就不知道被骗万元的滋味?作为一个出身农村上学时东拼西凑才能凑足学费的人来说,穷的滋味和万元学费的意义咱肯定知道。但对于尚未走入社会还没有经济独立的女学生来说,其实问题的本质并不是穷困或是富裕,而是在遇到重大挫折时候的自愈能力。人的一生很长,遇到的挫折的机会也很多,即使生活在一个条件比较好的家庭里,遇到其它挫折的可能照样不会少。当遇到挫折时我们怎么面对?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接下来的生活中如何行动?这才是重要的。
(3)
先来看一个故事,我的一个发小L,曾经也是山东某大学的学生,在2000年前,大学生还是比较稀有的物种,他的家人对L寄与了厚望,只要是学习好别的都好说。L也非常争气,一路走来考上了山东非常不错的一个大学,但是在他高二那年暑假一切全变了。那年开学后学校给他父母打来电话,那啥,你家的孩子怎么没来报道呀?到底是什么情况,学不要上了么?他父亲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纳闷,明明暑期还没过完孩子就拿着学费走了,怎么这么长时间还没有到学校报道。这只是事情的开始,后来L一家就踏上了漫长的寻子之路。多方打探后没人知道L的消息,家人不知道L是生是死,本来纠结的心在一年年的等待中也越来越不抱希望。和L自小相熟,但这之后在他家人面前不敢再提L,每年春节都是他们家人最伤心的时候,好端端的儿子在外不知是死是活?
时间来到了2008年,那年过年回家,父亲说小L回来了。我一路小跑到了他们家,当时一屋子人喜气洋洋的说笑着,大家取笑L这些年到外地发财去了,没有人敢提他这些年凭空消失的伤心事。小L和上学时相比变化也不小,人也变得健谈了,但关于这些年的去向我们也不敢问,只是安慰他父母,回来了就好。后来从他姑姑嘴里,知道了当年的情况,当年他带着学费去上学,因为尚未开学就在学校附近上网,时间长了和那里几个人混熟了,对方说是有笔生意要做,如果小L投资的话可以很快得到回报。就这么头脑一热,小L的人生轨迹转变了。这件事情在当时村里的影响非常大,L在得知被骗后一直没敢回家,一方面是内心自责不敢面对父母,再就是他大概指望能尽快弥补自己的错误,在外面混出个样子再回来,怎知这一等就是八年。
(4)
人有自尊心是好事,但是过度的自尊又不懂正向的沟通,很多时候就会发生极端的事情。一般乐观开朗的性格遇到挫折大多都不会羞于向别人提起,也比较容易在亲朋的开导和帮助中度过这个坎儿。但如果是自尊心强又不善于沟通的人,很容易在自责中走向反面。
在心理学领域有个非常著名的情绪ABC疗法,即诱发事件,对诱发事件的看法和评价,由此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后果。也就是在遇到问题时,在我们不能改变事情本身,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对它的看法,接受这个事情,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及时止损。在电影《美丽心灵》里天才纳什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他身边不断出现并不实际存在的男同学和一个小女孩,纳什为这病情所困,他妻子也积极鼓励他和疾病做斗争,但最后都是一次又一次失败。后来纳什走上了诺贝尔领奖台,人们问他曾经的困扰解决了吗?纳什淡淡的一笑,说我已经学会了接受,已经能和他们愉快的相处。没错,纳什最终完成自我救赎的方式就是接受而不是排斥。对于生活中的困扰也一样,事情是客观存在的,首先要客观的看待问题,接受所发生的事情,一旦发现问题失去控制就要及时止损,而不是纵容自己的情绪深陷其中。发小L在遇到和女大学生同样的问题时,他一直深陷在自责中,在还没有在这个事情中走出来前他拒绝和父母联系,八年后当他能够坦然面对曾经的被骗,觉得能够站在父母和亲朋面前时,学业已经无法弥补,父母在经年的等待和提心吊胆中早早白了头发,他父亲在他出走后曾大病一场,后来一直神情呆滞,再也无法回到从前。而L现在依然在南方漂着,居无定所,孑然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