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从头,余力再鼓,明日鹏程举。” 五次考试,四次用这句话鼓励自己;五次考试,次次看到这幅图感动自己。我有我的幸运,更有我的“待从头,余力再鼓”,我甚至觉得,这一次的成功,不光是这一次的努力,前几场的准备,前几场的积累,在这一次恰好爆发了。所以,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时刻准备着,等待那个美好出彩。不敢说分享经验,就是这一路来别人传递给我的正能量,我也传递给大家。
回顾我的考编历程,也算是“路途多舛”了,历经五次考试,第一次连考什么都不知道就屁颠屁颠跟着别人去考了。60分;第二次最认真了,客观题74,但主观题没练,惨败;第三次第四次客观题均70+,但主观题始终不理想,笔试垫底进面试,仍然无法逆袭,这一消磨,留守至今,这一次客观题、主观题均70+,笔试第一超第二名三分,面试第二最后总分超第二名3分。终于,过关。
觉得大家比较倾向于看干货,我这倒也说不上干货,就干扁扁的东西,但愿对看帖的你有哪怕一丝启示,足矣。从客观题、主观题、面试(试讲)说起。
一、笔试
(一)客观题
1.资料
(1)基础知识体系书本 (很有必要,心中有体系,有时间自己整理,整理的时候思考单选、多选怎么出题)
(2)习题 (可以根据板块做题,如心理学习题, 根据习题回归书本相关知识点)
(3)真题模拟 (按考试时间,全面考查)
(4)网上习题APP:一起考教师、粉笔教师 (零散时间利用起来,将是一笔大财富)
(2)(3)(4)表明,我是比较倾向于做题的,做题相对来说提升比较快。一是回顾知识点,二则寻找做题方法和出题规律,培养“考感”。但是(1)是做题的根基,完全没有根基,做题会把自己弄得很挫败。根据习题和错题,回归到相关知识点,以点带面,再看书。自己整理重要知识点。
(二)主观题
主观题,从第一次在考场上,主观题没有做完,55分,到现在的70+。
我的心得是:练练练+书写+速度+积累+注意事项
时间非常重要!几次吃的主观题时间紧迫的亏,临场时间把控、分配,关系成败。
二、面试
(一)准备
1.练! 练 !练 !
2.反思。
3.名师设计(名师教语文+实录)
4.自创模板
5.平日积累:朗读、表达、书写、激励语
(二)临场
1.备考室
30分钟现场备课:一个闹钟倒计时,几支签字笔、一沓白纸、一支马克笔(写大字用以展示)
建议20分钟完成,留10分钟左右梳理及预演
2.试讲室
(1)内含:
5个评委+1个计时员+一个记分员+一个指引员
及:白板、白笔、扫描版课文纸
(2)注意: 自信+流畅
(3)候分室
附图:(血泪、经验、精华都在图边了)
附:备考阶段碎碎念:(节选)
(笔试的分数主要得益于这一阶段,最系统最投入看书的阶段。客观题74,但主观题没有练习,考场上没有做完。)
2016.7.23
今天做了法律法规单选一百多题,多选三十题,判断五十题。书上密密麻麻标识满了。判断五十题错一题,颇有成就感。当概念内容清晰了,下笔自然利落,心中有数,自然对答如流。
后面三天把其他三个部分的专题练习做了。做题比看书轻松而有针对性。
7.24
今天做了两百道教育心理学专项题,前边一百题是以前做过的,发现一些熟识的概念只是熟识,并不真正了解它的含义,做起题来模棱两可,而有些题,真没见过!
7.25
最近做练习题对着书本内容复习,感觉通了不少。看来做题真的很重要。深圳题型比较灵活,不是死概念,而是给你一个现象,你判断属于哪种概念、品质,分类是单选考察重点。而特点和如何做及所属是多选题重点。万不幸从头来过,以后再看书就能更有针对性了。
7.26
到今天为止。看完一本通,昨晚四大模板的习题,背完主观题知识体系,自制知识体系及了解主观题答题技巧。算是复习阶段告一段落。今天写了一篇“欲教书,先读书”教育写作。今天还完成教育技能单选一百二十题,多选九十题,判断五十题。看了看大学课本《案例综合分析》,里面内容确实不错,当年没好好学呀!又可以睡觉了,好幸福。
今天做华图客观题模拟一,单选得41. 多选才得21.8,判断十个对八个,空一个,错一个,才得3.5分。总共得65.8分。九十分钟时间只花了四十分钟全部做完。多选题错得离谱啊,多选要加十分才行。多选题多总结。
7.27
今天做模拟对着七大本找知识点,发现别有洞天呀!很多以前的概念知识点在讲义上看到了,深圳考试果然一本书看了不够用啊!看来七大本还是要跟着做题过一遍。不清闲噢!好在我对这些知识本身就好奇,想了解,看起来到也有成就感。可是,可是,分数从哪里来啊!
8.10
没有一点点侥幸。所以,落榜。客观题第一,主观题居然差一点倒数第一。拉后腿近二十分。主观题惨不忍睹,连自己都嫌弃。结果就是六十四点五。比当年随便考考多四分。所以,无怪乎最后的结果。一切在意料之中。但,一切也在意料之外。
上位还是让位,最后还是输了。
但是,是用尽洪荒之力的时候了!现在更加明白了自己哪里不足,知道了考试的内容和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