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专业成长经历(自传)
个人简介:
我叫张玉娥,女,生于1980年,今年38岁,毕业于三门峡市豫西师范灵宝分校,后进修于河南省广播电视大学,安阳师范学院,大学本科学历,1998年从事小学语文数学教学工作,教龄20年,中小学一级教师,目前在卢氏县第一小学担任二6班语文教学工作及班主任工作。
受到过的表彰奖励有:东明镇模范班主任称号,三门峡信息技术优质课一等奖,“河南省骨干教师”称号,卢氏县第一小学优秀教师,卢氏县第一小学班主任讲实二等奖!
优质课:三门峡市信息技术优质课一等奖,卢氏县 卢氏县第一小学高效课堂二等奖!
课题研究:主编的省级课题《如何利用本土的人文景观开展自然的活性课程》已成功申请结项中,参与的省级课题《小学语文读者结合策略研究》已成功启动!
成长动因之一:
1、书籍,成长的伴侣。
回顾自己的成长之路,忽然想起了那几本书刘国正先生主编的《我和语文教学》这本书,那时我刚刚走上教学岗位后照进我心灵深处的第一缕阳光。我被几位大师上光思想吸引着,如沐春风。他们的教学方法给了我莫大的启发,于是我的课堂中或多或少有了他们的影子。而且我对于教育这一职业也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幸福感。我喜欢语文教学,也开始像大师们那样迷恋教学,研究教学。其后的书籍对我影响较大的是魏书生的几本书,关于教学方法的,关于班主任工作的。应该说,这几本书使我走出了“模仿之路”,开始在教学和管理中用自己的大脑思考,并不断的创新,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做最好的自己。待我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之后,我知道应该“破框而出了”。于是我开始阅读《陶行知全集》《苏赫姆林斯基文集》以及《新教育之梦》等书,这些书所给与我的不是具体的方法,而是教育的理想、信念与总社会责任感。目前我正在阅读的是陈 先达的《哲学随想》,从中我提升的是眼界,是站在哲学的高度思考教育现象的能力。
2、名师,巨人的肩膀。在我的成长道路上,我首先应该感激的是我的前辈,两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马友卿和袁崇玉老师,是他们手把手教我上路,在他们的帮助下我才很快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有一定功底的好老师。我要感激地另一个人,就是我们的教导主任王树勋,他对我们年轻人给与了更多的关注,致使我们天天象准备公开课那样“随时准备他的检阅”,三年的磨砺为以后教学打下了厚实的基本功。当我登上第一个台阶后,我就开始仰视名家,我第一崇拜的就是于漪老师,她的教学风格我一度极力模仿,并形成了初起的“我的魅力教学法”;在后来我的教学中有引进了魏书生老师的管理策略,在学习魏书生的热潮过去之后,我就开始研究钱梦龙老师,应该说这四位大师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不论是教学方法,教学思想,还是对教育的信念与理想。
3、见识,提升的契机。1993年,我的一篇论文在全国获奖,那次我开始得以见识全国各大名家的“身手不凡”,其后我每年都有参加全国语文研讨会的机会,我的视野一下子开阔了许多。我学会了“博采众家之长,釀自家之蜜”的意识,我要做最好的自己。从此我就有了崭新的自我进步的渴望。那年我也被评上了山东省优秀教师,在当地也广泛地得到认可,教学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在其后,我参加了中央教科所的“语文自学辅导实验”,从此我便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走上了科研之路。再其后的发展中一次比较大的变化是参加了全国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并认识了我的导师苏立康教授,她对我的教学给与了很高的评价,并指引我走特色发展的道路,于是才有了我的第一部专著的《我的教改之路》的出版。
4、环境,前进的动力。当我得到了许多认可之后,我就处在一个“必须向上”的环境中,领导的关注,同事的激励,家长的认可,这一切并没有使我感到丝毫的轻松,反而成为我前进路上的最大的动力。“我是优秀教师,我必须走在前面,事事率先垂范”到后来我又被评为“劳动模范”这又一次使我扬起风帆,我必须让“劳模”名符其实。就这样,我在课堂上展示着自我,乐此不疲。
当然促我进步的还有一种特殊的原因,就是我所在的单位平均三年一换校长,面对新的领导审视的目光,面对一次次重新洗牌的环境,我不能停下观赏路边的风景。
成长动因之二:燃起自我进步的渴望
5、热爱,动力的源泉。在参加工作的前5年,我以自我成长为最大热望,我要成为于漪老师那样的优秀教师,这成了我工作前15年的梦。怀揣着希望上路,如饥似渴的读书、学习,与学生一起成长,一起进步。此间的快乐,使我永远有希望,有信心。我就像旋转的陀螺一样,超负荷运转;并在运转中找到了快乐。应该说职业的幸福感,成功地感觉,满腔的热情和希望是促我成长的不竭动力。每一次步入课堂,每一次与学生扬帆书海,每一次看到学生的进步,尤其是看到那些调皮的孩子,不爱学习的孩子在一天天进步,我心中就涌起无限的幸福。我只管教我的书,至于荣誉和地位那都是随之而来的副产品。在那时候,学生是我的最爱,当我有机会离开课堂时,我却彻夜难眠,那时我才知道了我的生命就在课堂上,我的幸福感就来自孩子中间。
到38岁那年,我已经成为特级教师,似乎已经功成名就,因为此时一个个荣誉纷至沓来。滨州地区十大行业明星,首届名教师第一名,劳动模范,山东省师德标兵,全国骨干教师……似乎可以停下前进的脚步,但是我心中又有了“自己的梦”,做一个有利于民族发展的“教育家”。崭新的教育理想,使我有了重塑自我的热望,于是新一轮提升计划也悄然开始。这时候,旁边没有了催促的声音,仿佛只有自己在默默地前行,偶尔还能听到一样的声音。此时,我的进步是悄无声息的,路便没有了鲜花与掌声,但是我却依旧默默前行。我在自己的网站“中学语文教学网”前行,每日看到点击人数的增长,我知道我在走我的路。
6、需求,不断的变换。如果说专业发展的需求分为五个等级,我在刚刚参加工作的前五年在最高峰,最强烈的感到了自我发展的渴望;在其后的15年中,趋于较强烈阶段,而且感到了提升的苦辛与磨砺的艰难。在15年之后,工作便进入游刃有余的阶段,自己已经不再担心落伍,只是以满腔的热情投入自己所热爱的工作,而且因此找到了成功的快感。自我成长的需求已经不占领我的工作主流,随之而起的是有为于“教育事业的责任感”,更加关注影响辐射与带动,希望用自己微弱的光,照亮一片天空,与大家一起前行。
7、魅力,不谢的花朵。如果在我的成功路上有一朵永不凋谢的花朵,我觉得就是“人格魅力”。由于我的坦荡、真诚与热爱,使我在学生中、在同事中具有了独特的“人格魅力”,而这种魅力对我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似乎我无需要花费心思去面对环境,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谐。而对于偶尔的挫折也能够用良好的心态坦然以对,我走喜欢这样面对问题与挫折,问题是我们的朋友,挫折是成功的垫脚石。因为,困难来临时,我对自己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磨难来临时,我对自己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在遇到前进阻力时,我会对自己说“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良好的心态,使我始终能够在低谷时崛起。对于所得,我始终的原则是“是我的谁也拿不走,不是我的挣也挣不来”,一切顺其自然。这样我便始终处在“激情似火,宁静如水的状态”。
当然自信心也是我成功的法宝。我始终觉得只要努力定有收获,花朵必定能够开在枝繁叶茂的枝头,只要执着守望,一定能够采摘到最丰美的一颗。因此我一直在执着的追求,从不懈怠和气馁。不断的磨砺,不断地思索,使我有了比一般人更多的“金点子”,更多的成功机会。
8、理论,金色的苹果。当自己的教学已经形成特色之后,便渴望理论的提升。于是我如饥似渴的阅读,在突击学习之后,便可以站在更高点上反思自己的教学;其次使我观念受到冲击的是北京骨干班的短期培训,众多专家的不同观点蜂拥而至,使我学会了用自己的眼光审视理论,并将其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接轨,彻底改变了重实践轻理论的观念,直到了理论是结在实践这棵大树上的金苹果,价值连城。
在领悟到理论的价值之后,我开始有计划的读书学习,算作给自己洗脑和充电。书中的闪光思想,时时激活我的思维,使我不断有创作的灵感。所以我的体验是,学习是愉悦身心,启迪心灵的活动,是精神营养品,他会滋养心灵,提升品位。所以,利用时间读书,利用边角料读书,成了我的一种生存方式。
9、科研,再登高境。当我走过一段独立探索之后,我有机会承担了中央教科所的重点科研专题《初中语文自学辅导教学法》实验研究,可以说参加这项实验,一是因为这时候我有了给孩子终生发展奠基的强烈意识,二是这一实验课题刚好和我的教学探索相吻合,不是去实践别人的什么,而是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参加此项实验,我才开始了对教育现象的真思考,真研究,崭新的教学思路也随之不断诞生。可以说,科研使我再上层楼登高境,三轮实验使我成长为一个有主见、有策略、懂研究的老师,学生也因此大大受益。可以说课题研究对我而言,涌动的是热情,付出的是真心,收获的是沉甸甸的希望。所以我说,课题研究对一个教师的成长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