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大网络购物平台的兴起和国民购买力的加强,人们已进入发达的网购时代。每年的618、双11、双12,一个又一个被刷新的销售数字,也在不断地刷新着我们的购物观。可以说,我国国民消费水平维持在一个如此可观的状态,网购做出了绝大部分贡献。但是,当人们在一单单地购物时,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买的许多东西,未必都是必需品,即那种,不买就不需要,而买了也许会派上用场。尤其是当有促销活动时,秉着促销等于免费,不买就是浪费的信念,把各种优惠商品往家里搬。
其实呀,太热衷于网购,并不是一件什么好事。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而是个人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问题。除了购买必需品外,很多人网购,可能是辛苦了一个月终于发工资了,想犒劳一下自己;亦或考试通过了、比赛赢了,奖励一下自己;又或者是亲朋好友生日,感情维系总是要的……这些都无可厚非。但可怕的是,我们坐在家里百无聊赖、心情不佳,遂一次次地点开网购平台,结果一不小心就剁手了。也就是说,买也许只是想买份满足,只为洒脱。所以说,孤独感强的人更钟情于网购。孤独感强的人,内心更容易空虚,更需要拥有的满足感与得到的归属感,而网购,往往能满足,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治疗人们内心的孤独。人们靠购物而不是其他的来缓解孤独,赶走空虚,满足欲望,因为商品是死的,同时它又是琳琅满目足以吸引人的。人们可以直接拿来使用,不要就抛弃,它可不像一段感情,要经营、要维系。
的确,上面所讲的情况,其实就两种,一种是把购物当成疗愈,,另一种则是把购物当做一种填充。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积极的,疗愈就像伤心之人听轻快的音乐,可以让我们心灵找到一丝慰藉,在疲惫中找到一种小确幸,最重要的是这种疗愈式购物是张弛有度、理性消费。而后者呢,一定程度上是消极的假疗愈,靠网购来弥补生活的无聊和空虚。这样只会让你陷入越买越孤独、越孤独越是买买买的死循环。你只是为了买着玩,而你玩着玩着就越成长不了。
如果你的成就仅停留在你一下就可以把购物车清空而别人不行,如果你的娱乐方式仅仅是刷网购平台——下单——拆快递,如果寂寞、空虚,有钱没地方花,这些都可以考网购来解决的话,那你的身边会有越多的朋友离你远去,你将越来越孤独、越拥有越缺乏。
所以说到底,我们提倡的,无非是希望人们可以借助购物来实现自我疗愈,而不是靠他来弥补内心的空缺与虚无。
当下流行一个名词,断舍离。它应该是疯狂购物的绝对对立面了吧。过多的购物,家里物品堆积得越来越多。而断舍离,是提倡过一种“只留下最需要的物品”的极简生活。所谓,越简单越幸福。个人看来,不管是极简还是极奢,都有有个度。正确的消费观,可以让生活简简单单却活色生香。比如,多一些精神消费,多买一些书,少一些物质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