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是一个人最好的名片,而人生是一个人最好的作品。
这句话盘桓我的嘴边,看完《天梯》脱口而出,嗯,这是一部很好的人物介绍。
蔡国强,生于泉州,学在上海,启蒙日本,名扬欧美,作为国际上顶尖的爆破装置艺术家,蔡国强的代表作品太多,更为国人熟知的应该是08奥运开幕式和APEC峰会的烟火造型。影片主要以蔡的作品为线索展开在那些与社会背景和家族记忆无法剥离开的大师之路。很典型的老美风格。时间,人物,行动,社会,他人,个人。
我只是猜,外国人对于一个中国小城青年成为世界级大师的故事委实感兴趣,所以在结构上除了作品线索外的其他版块,更像是对于蔡国强现象的解读,是他之所以是他,而不是别人的解读,这些解读,带着意识形态的色彩,不能说不公平,可我觉得少了那么一点精彩。
因为作为一个对于爆破装置完全无知的观众,蔡是我对生活的惊喜发现,它代表了一种寻常所不具备的想象力和本能。比起家族基因,泉州的烟火文化,或者政治干预,我更想走进蔡作品的本身,看看想法是如何诞生的。这当然跟前面那些东西脱不了干系,但当我们谈论作品意义的时候,意义本身又是什么呢?这么说来,我的确像一个挺苛刻的观众,总是想要解释之外的解释。
因为我总觉得意义是被大众赋予的,现代艺术没有教条的分门别类,它表现出一种视觉的奇观和凌利的个人风格,让人惊艳。这种侵略性的美,把创作者所有的思考都包括在美学的表征内,让所有人若有所思然后若有所失。就像你轻松的迈过了一个很高的门槛,却忘了来时的路。
我们总是试图为所有的心动找解释,然后画出一个成因图谱,把所有的情绪一个个落实,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
好,好在仍旧在积极思考。
好,好在有了更加多面的观感。
不好,是我觉得这个片子希望我们更加社会化地去解读一个艺术家,却漏了最重要的一块拼图。
到底是什么?可能要等我再好好想想。
——————————
这部片子院线12号上,今天的分享写于暨大图书馆五楼的角落,我的晚餐是乌龙茶配肉松煎饼,想让自己静下心看看书,以失败告终。
你们在干吗?能不能与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