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最近非常痴迷哥哥送她的《恐龙大追踪》,一遍遍地让我讲给她听,自己昨晚还录音讲了这个故事。今天一回到家,又拿出这本书讲给姥姥姥爷听,看她有事做,不需要我陪了,便打开电脑制作ppt。
女儿在客厅讲完故事,又拿出自己的恐龙玩具玩,一边玩一边自言自语。我则坐在餐桌上专注于自己的事情。女儿会时不时跑到我身边问几个问题或说几句话,但很快就去玩了。
我们专注于彼此的事,各自安好。我很享受这种氛围,既相互陪伴又有彼此独立空间,这何尝不是一种高质量的陪伴呢?
我和你是独立而不同的个体,我们有不同的爱好、兴趣,尤其是亲子之间。年龄的差距、心情的好坏、喜好的不同等都会影响我们陪伴孩子的质量。
各自安好是各自专注于所做之事。在家里陪伴孩子,你做的每一件事(无论他是否参与),孩子其实都“看得见”,都会去模仿、去学习。洗衣服、打扫房间、阅读、工作、玩手机……孩子不仅会看到、会观察你在做什么,连你如何做、你说话的语气他都可以“看见”。所以,不要狭隘地理解陪伴,你做事的状态——专注还是心不在焉,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抱怨还是喜欢,其实都在影响着孩子,“言传身教”讲得就是这个道理。
各自安好是允许偶尔被打扰。即使彼此都有事做,也很难保证孩子完全不打扰你。如果孩子打扰了或者给你说话怎么办?你可以放先放下手头的事,注视着孩子,问他有什么事;若手头的事比较紧急重要,你可以坦诚地告诉孩子,你现在有紧急的事情要处理,请他等待*分钟;若孩子不依不饶非要你现在做某事,你可以给孩子出选择题,让他二选一。比如,你可以让孩子选择等待20分钟完成任务后陪他玩**游戏或者看**动画片之类的。还可以和他共同探讨一个你们都满意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法我和女儿试用多次,效果很好)
各自安好是给孩子一个自由空间。孩子有权决定自己玩什么、怎么玩,只要不涉及生命安全,不违背家庭规则,孩子爱干啥干啥去,不要过多干预。有一次在老家,女儿对“倒水”很感兴趣,把水从一个杯子里倒到另一个杯子里,她自己在客厅玩,我和亲戚在旁边说话,亲戚看看女儿说,“乐乐,水洒了,衣服都湿了,别玩了。”女儿完全“听不到”她的话,依然在尝试不同容器的水倒来倒去有什么变化。亲戚说我太惯孩子,我笑着说,“衣服湿了可以换,她玩够了只要自己收拾好残局就好。”亲戚听了,一脸的不能理解。大人要聊天,孩子自己找事做,多好,给孩子一个自由空间,也给自己一个放松时刻。
有一句话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我想说,“各自安好,便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