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葛佳佳
大学四年,究竟如何度过才是有意义的?我想,这个问题,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不一样的想法,而这个问题本身,就并不存在所谓的标准答案。
只要你真正的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为之努力,为之奋斗过,无论结果如何,无论将来能走的多远,毕业后再回首曾经的日子,我想印象中不仅仅是和朋友的欢声笑语,宿舍的休闲时光,还有那段最难忘的艰辛的奋斗日子,这才是圆满吧。
前不久因为与几个毕业的学生聊天,引发感悟,写成的一篇文章《大学四年,是什么造就了每个人之间巨大的差距》,在公众号发出去后,没想到在短期内受到了那么多关注,被众多大号转载,阅读量迅速突破了十万。我也收到了许多学生的留言。
很多人表示还好在大一看了这篇文章,自己准备好好努力。也有人表示已经大三了、大四了,好遗憾。其实,只要想努力,想改变,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当然也有人留言说,自己就是不想做学生干部也不想参加社团活动,就是想舒舒服服过完自己的大学四年。可是,整篇文章中并没有说大学四年一定要做学生干部或者参加社团活动,而是从学习成绩、社会实践、学生工作、志愿服务、甚至是个人钻研的兴趣爱好多个方面来阐述了大学四年的生活,你可以从中选择某一个或者几个你觉得自己喜欢而又擅长的领域,深耕细作,活出你自己不一样的大学生活。
没有谁会呼吁所有的大学生都活出同一种模样,大学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场所。在这里我们汲取知识,积极探索,勇于尝试,培养的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独立思考和完善的人格,而不是工厂里流水线上的单一标准产品。
无论你来自于名校还是普通高校,甚至是高职院校,那又怎样?这只代表你大学之前的人生际遇,并不代表你的一生。
有学生跟我留言倾诉苦恼,说自己来自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当年高考失误,没有进自己心仪的学校,非常难过。现在觉得完全丧失了人生目标,因为觉得从这个学校毕业,前途渺茫。
可是,难道名校毕业就一定意味着成功吗?并不然。普通大学就一定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吗?事实也并非如此。
我的身边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他们并没有太过光鲜的学校背景,但是经过自己的努力,依然拥有自己的一份不错的事业,甚至有些还在某些领域有所成就。
我们承认起跑线上的差距,但是差距都是相对的,只要你愿意,总会有超越差距的那一天。
很多时候,打败我们的不是背景的差距,不是名校的光环,而是自己对自己的不自信,不肯定。
你可以选择做一个学术达人,秉承着中学时代喜爱钻研的刻苦精神,在大学里做一个踏实学习的人,在学术讲座、科技创新、专业竞赛中迸发出你的风采。
你也可以选择关爱社会,将一腔热血倾注于万千弱势群体,倾注于那些需要我们帮助,需要我们关注的人,做一个不图回报,用自己力所能及的知识和能力去帮助他人的人,做一个真正有志愿精神的志愿达人。
你也可以选择在学生工作、社团活动中,从一开始的搬桌子搬椅子、拍照写新闻稿写策划逐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学生工作能手或者是社团活动中闪亮的新星。
你当然也可以选择任何一个适合你的,你热爱的,你所愿意努力付出的方向,即使道路漫长,但是有梦的人不孤独。
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想改变,只要你想努力,任何时候不算晚。因为大学四年,与漫长的一生相比,这不过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但这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如果你每天只是在发呆无聊中度过,也许你认为窝在宿舍里玩游戏,不去上课,不想参加任何活动,也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眼睁睁的看着时间在指缝中流逝,觉得这也是一种幸福的话,那我只能说,你的这种幸福奢侈的有些浪费,“美好”的太不真实。现在你认为的这种快乐,很有可能建立在未来几十年痛苦生活的基础之上。
大学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成长环境不尽相同,形形色色的人,有人找到自己的定位,风生水起,对未来也有规划。有的人无所事事,醉酒后指点江山。机会和成功不是等来的,是每一个不为人知的努力下,一点点积累出来的必然。
诚然,我们终将度过我们平凡的一生,我们也不可能每一个人都成为舞台的中心,成为那些最优秀的人。大部分的时光,我们总归是万千大众中的普通一员。但是,生活是自己,我们必须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只要能够努力改变一点点,那为什么不去做呢?
我们不必苛求结果的一致。因为我们本就不同,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从不同的地方来到这个世界,拥有不同的成长轨迹,带着我们独特的密码。
能够在未来的某一天,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自己的小成就,实现自己的小梦想,达成自己的小确幸,即使没有那么惊天动地,即使只是平凡人衣食无忧的烟火日子,何尝又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与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