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反馈
今天早上醒来的时候,促使我睁开眼睛的动力就是新加入的打卡和看看昨天写的文章有什么反应,毕竟我花了差不多一个晚上的时间写完的。打开看的时候,有点失落和失望。竟然没人看,我的第一反应是我自己写得太杂太长了吗?于是,我把文章拆开来,还做了一点修补。
后来想,我观察过自己文章的阅读量,大概能判断出读者类型。所以,我并不会因为没人看就否定自己,而且这也不符合我的写作初心。这里有很多因素在里面,它不是否定我能力的一个尺度,只会让我思考,怎么能让文章写得更好,大家更愿意去看。这种想法,在选秀节目里也可以清晰的看到,有时候,选手做出了一件很不错的作品,导师也很认可,但是最后取得的成绩却差强人意,甚至大跌眼镜。这能说是选手的能力问题吗?显然不是,还有作品本身的的受众广度、投票观众的喜爱程度、idol的粉丝数量和观众的欣赏和审美水平等多个因素混合而成。从一个比赛来讲,若想拿冠军,势必这些因素都要考虑进去,若只是想表达自己,那么大可不必在意,知道有这么一个反馈就好了。坚定的做自己。
从这件小事我也再次明确了自己写东西的目的和初心,记录我的生活、成长和思考,始终是为我服务的。别人的反馈会让我思考怎么变得更好,但我决不会因为别人的反馈就丢掉自己。我很开心自己有这份认识。
昨天晚上的思考
刚刚提到的这个问题,反映出了自己的一个态度,我看重自己的感受和成长远远大于我目前要做与之相关的事以及结果。比如,我要考研心理学,它是一门考试,我要按照答题标准去拿分数,这会限制一部分我的思考,强制我去按照考试模板来答题。我更关心的是自己在心理学这部分有哪些新的收获和启示。【这里有一个疑惑,一部分我想自己随心发挥,另一方面,又感觉自己发挥得不好,我承认经过考试训练,自己的思维有了提升,小时候被迫记忆的诗文现在也偶能想起来,有所感触,但是总感觉这种方式不是最佳的。合理的符合人性的边界和规则谁来告诉我?】
谈到考试,我似乎对考试有种抵触情绪,认为它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的思考和成长,有一部分时间我必须得花在我不喜欢的事情上,去机械记忆那些我不喜欢的东西,去揣摩出题人的意图。但是,我又生长在这种环境里,所以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它。(我找到一个我考试成绩不好的原因,比起结果,我更看重过程中自己的思考、发现和成长)
昨天晚上看他乡的童年-芬兰时,我感觉自己很适合那里,哈哈哈。感觉自己的想法和这个国家的想法很一致,但是芬兰的看起来的轻松自由,以人为本的教育会不会太美好了,让孩子们丢失掉或者说忘记了痛苦黑暗的部分呢?(这里感觉自己有点黑暗) ,这种教育真的适合我吗?如果我【应试教育下成长】去的话,能适应吗?我不知道。片中有个镜头也提到了思考,一位经历过痛苦岁月的校长说自己担心孩子们生活得太好了,怕缺少界限和痛苦。后来一对早教夫妇回答了这个问题,事在人为,这样的宽松环境里父母的引导就显得极为重要。(我忽然明白了这个视频背后的主线,以问题思考为主线,拿出人们津津乐道或者诟病的地方,打破刻板印象,探访不同领域的出色人士/机构进行回答,让观众自己思考答案)
我的问题:
从芬兰出来的人怎么适应世界的竞争呢?会不会有点《楚门的世界一样》,人为地创造了一个桃花源呢?
芬兰的大学教育是怎样的?
芬兰的人才选拔和考核机制是怎样的?
我现在还不知道答案,不过知道了我的另一种留学/生活的可能性。
关于状态
感觉自己现在懒散了许多,这个月,我经历了 冲-泄-缓,现在可以说是正常稳定一些了。从哲学角度看,是经历了肯定-否定-新的肯定。所以,现在对自己在干什么,对自己都有了新的认识,矛盾解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