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桑花儿79
古人把大自然的各种声音称之为天籁,如风声,雨声等,风本身只是一种气流,当它吹过万物的时候使得万物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
各种声音都有,清脆的,尖锐的,沉闷的……,因为万物各有不同的属性,所以发出的声音各有千秋,这都是正常的自然现象,正因为各种不同的声音相互辉映才不至于单调乏味,共谱乐章,成其天籁。
当风过后一切皆归于寂静,似乎从未发生。
在我们人类社会中,经常会爆出各种新闻,每爆出一个人们就纷纷议论,表达各自的观点,有尖锐的、有骂人的、有客观的、有唯恐天下不乱的……
因为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认知纬度和格局都不同,所以发出的声音必定也是各有特色,形成一组交响曲,等热度一过,皆归于寂静,一切自然而然,如同自然界的天籁。
所以不必在意别人的声音,那都是大自然的天籁,是事物根据条件而产生的一种结果而已,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全世界的人全部一模一样,那得多乏味啊,多元化才能体现各自的精彩绝伦嘛。
无论是赞同我们的,正常,反对我们的,正常,骂我们的,也正常,只要我们自己了解自己就行。
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才能够理解他人,才不会与之争辩。
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高度不同,是由每个人的不同认知决定的,如同一幢高楼,站在每一层楼看出去的风景都有区别,越是低的只能看到局部,越往高处看得更广更远,唯有站在最高处才能俯瞰全貌,所以当你看清全貌的时候你就理解了下面所有人的眼光和声音,因为各自看到只能是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又能争论出什么结果呢?
我们自己曾经不也是这么一层一层的上来的吗?不也是用自己的眼界去评判过他人吗?都是正常的自然现象。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啊?”他自豪的说:“我是孔老先生的弟子!”客人说:“太好了,我可否请教你一个问题?”学生高兴答:“当然可以呀。”
客人问:“一年总共有几季呀?”学生想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问?于是回答道:“春夏秋冬共四个季。”客人摇头说:“错,一年只有三季。”“哎呀,您搞错了,共四季!”“三季!”最后两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
恰好孔子从屋里走出来,学生向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这个学生快吓懵圈了,又不敢马上问。客人赶紧叫:“给我磕头,磕头!”学生没办法,只好乖乖地给他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后,学生赶紧地问孔子:“老师,一年不是四季吗?,您为什么说只有三季呢?”
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通身是绿的吗?他是蚂蚱,春天生秋天死,一生没见过冬天,认知里面只有三季,你跟他讲三季他才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点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如果遇到这种事,想想三季人,也就释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