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师妹一脸纠结地来找我帮忙做个选择题。
她手上拿着两个OFFER(无论哪一个都直接秒杀我的工作,顿感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o(╯□╰)o),两个都好,难以割舍,纠结了快一个月。
我使出浑身解数,引导了一晚上,最后终于明白,打断还在絮絮叨叨的妹子:
其实你心里已经有答案了,你只是需要有个人告诉你这就是绝对正确的标准答案而已。
妹子愣住了,最后结结巴巴地说,
师姐,别人都给我各种答案,你却告诉我我的问题在于追求强制完美,可是,我觉得你是对的……
//
混迹江湖这些年,我学到的很重要的一课大概就是:
做选择,无非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人生的选择题跟考试的选择题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标准答案,或者说没有人可以告诉你什么是对的。
即使有个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对你说,孩子,你选对了。你就真的选对了吗?老前辈根据过往经验判断你选对了,可你的选择是要经历未来的。而未来一切不可知。
所以,做人生的选择题,要选的从来不是什么绝对答案——毕竟,如果两个选项摊在面前,其中一个选项一眼就看出来是对的,也就没必要做选择题了——之所以需要做选择题,一定是因为两个选项不相上下。
那么,我们实际要选的,是相对更好的选项,要么有更高的成功概率,要么可以让你相对开心一点——选择的参照系是我们的价值观。
把你认为重要的东西列出来(设定条件),然后根据条件一项项打分(筛选),最终得分相对高的那个(最后剩下的那个)就是你的答案。
选择不是凭感觉纠结出来的,它其实是一个很理智很机械的客观行为。选择的起点是主观的价值观(你认为什么最重要),把你的价值观外化为规则条件,然后就是绝对理智客观的通过预设的条件进行筛选——
引用悬疑小说的经典句子“当排除所有其他不对的选项,最后剩下的那个不管看起来有多么不可能也是真相”,我想说,当你走完这个筛选过程,剩下的那个选项不管看起来有多么多的缺点,它也是你的最终答案了。
没有绝对完美的选项,只有相对完美的答案。
//
毕竟是个聊理财投资的作者,我们最后还是要跟投资联系起来的。
投资其实就是个不断选择的过程,买什么,什么时候买,卖什么,什么时候卖——都是选择。
一样的道理,设定好你对投资的预设条件,然后根据条件筛选,没有主观感觉,一切跟着客观规则做事——避开了情绪的干扰,你才能更好地把握投资。
对投资来说,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它未来能赚钱吗?
知道能赚钱,然后看它赚的钱是否能达到或超过你的期望收益;这么筛一轮后,再看如何增加风控措施去降低风险,如果风险超出了你的承受度,那么果断筛掉。
还有其他的条件可以添加。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就在自己的投资原则里加了个必要条件:在自己的能力圈内投资。看不懂的项目,一律筛掉,不管别人说它有多好。
//
现在量化投资很火,火的原因之一就是它通过机器智能避开了人情绪的主观干扰,模型设定好后,就机械地按照规则执行。投资反人性的一面说的也是这个,不受控制的情绪很多时候会让我们做出错误的投资选择。
把主观情绪隔离在选择之初,一旦设定好规则,我们就让大脑暂时休息,直接简单地按照规则行事吧。
如果一路纠结,鱼跟熊掌都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