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名字起得好,无非是用字典雅,寓意祝福。可历史上有些人物的名字,却如谶(chèn)纬隐语一般,早早就预言了他的生前事、身后名。这其中,东晋诗人陶潜算一个,初唐诗人张若虚也算一个。
张若虚是扬州人,曾任兖(yǎn)州兵曹,因文词俊秀而闻名一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他的字号不详,生平也不详,《旧唐书·贺知章传》里对他的事迹有只言片语的记载。他生前没有诗集传世,流传下来的诗仅有两首:一首《代答闺梦还》,属平平之作;而另一首,就是“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说起来,这首《春江花月夜》也是命途多舛。在明以前,它长期湮没不闻——唐人编选的集子里没有它,由唐至明的二十余种诗话里也无一字提及。最早收录这首诗的,是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而收录的原因也仅仅是因为它用了乐府旧题。
在八九百年的漫长时光里,张若虚的文名和他的这篇诗作,正应了他名字里的两个字:“若虚”——它们在文学的星空里隐约闪烁,似有若无。
然而,自明代至今,越来越多人读它,越读越为之倾倒,张若虚和他的诗终于绽放出了璀璨光华。明代诗选《古今诗删》《唐诗归》等都收录了这首《春江花月夜》,钟惺在《唐诗归》中评价此诗说:
“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
清末王闿运在《论唐诗诸家源流》中写道: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民国诗人闻一多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更是把这首《春江花月夜》抬高到了其他诗歌难以企及的高度:
“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细读这首诗,诚然锦心绣口,令人唇齿生香:
全诗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共用九韵,格式规整,韵律悠扬。前四韵,共十六句,描摹“春、江、花、月、夜”的美好意象,勾起诗人穿越时间、追索古今的神思遐想。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江潮与明月共生,连天接海,波光粼粼。月光朗照万里,如霜似雪,充塞天地间。江流、芳甸、花林、白沙……在这个春夜里,世间万物都被月光刷上了一层梦幻般的银辉色。
诗人置身这澄澈世界,仰望明月,仿佛面对着一个有生命、有灵魂的存在。他问她: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与你相会的人,我不是第一个,谁是第一个呢?你与人相会,这不是第一年,那是哪一年呢?
江水滔滔不倦,明月皎皎不变,只有人的生命短暂易逝。而人生代代无穷更替,就好似与江月有个永恒的约定:古人在这里与江月相会;今人如我者,也在这里与江月相会;后来人还有谁,将在这里与江月相会呢?江月你送走了古人,也将送走今人,你究竟等待着谁呢?你仿佛永远等待着,永远不能如愿。
诗人身在江畔,思绪却穿透了千百年的时间。明月照人,似乎不只是为了佳期相逢,也是为了告诉诗人关于宇宙、人生的深邃哲理,让他参透那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光阴。
后五韵,共二十句,诗人把思绪从时间长河中收回,专注于此刻。然而,他的神思却停留不住,开始在相隔千里万里的空间中遨游。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诗人面对着白云、青枫浦和一叶扁舟,立刻想到了扁舟中的游子和千里之外惦念着游子的思妇——一种相思,两地离愁。诗人沐浴在月色清辉里,就联想到了千里之外的思妇也沐浴在月色清辉里。
月光徘徊不忍离去,洒在离人的妆镜台上、玉户帘中、捣衣砧上,把思妇笼罩在一片光晕之中。月色越是美,思妇的愁思就越是深切。她对飘零游子的思念,就像这月光一样,总是“卷不去”,“拂还来”。
此时此刻,思妇和游子共着一轮明月,却无法相见相闻。诗人帮思妇道出了心声:啊,我多么希望能随着那月光,飞身千里万里,照在你的身上。鸿雁长飞不能为我们传递书信,但鱼龙潜跃,水波成文,其中字字句句都是我对你的思念啊。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最后八句,诗人的笔触转向游子。游子思归心切,昨夜梦到闲潭落花,今夜又看到江水流春、落月西斜。春光易老,可是思念的人还远隔天涯。路途遥远,不知今夜又有多少游子乘月而归呢?
伴着残月,伴着江树,孤零零的游子无处诉说离情。他只感到那不绝如缕的思念,像月影、像树影,在江水中摇曳不停。
那摇曳着的,是游子之情,是诗人之情,是读诗人之情,是明月传递着的古今共有之情。
张若虚用这月色氤氲、疏影横斜的美景,回答了自己的追问。江月待何人?江月待古人,待今人,待后来人,待每一个人。
洗涤心灵的自然美景,摇曳灵魂的人间深情,和江月一样亘古永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