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出行计划从西安转道河南,火车哐当哐当6个半小时才能到达洛阳。绿皮火车上,有点小期待,会遇见提着小水桶,挎着竹篮子,托着平底盆的小姑娘或老大爷吗?篮子里,盆子上放满山梨,茶鸡蛋,嫩玉米,烤鸡腿,葵花籽……,想想都流口水。
火车一到站台忙不堪地跑到车窗向外张望,除了旅客还有干净的站台,再无其他。失望至极,如今小贩应该不允许进站了吧。我想念那个嘈杂而有烟火气的站台,车子一到站,叫卖声此起彼伏,踮着脚尖,手托着摆满食物的托盘,站在车窗外吆喝的,直接上车一个车厢一个车厢地走过去,火车慢慢开动了才三步并作两步跳下火车的。想念周作人笔下一个铜子一只大鸭梨,十五个铜子一只烧鸡的美味。
下午三点半车到洛阳,出行之前做了功课。十三朝古都洛城,除了悠久的历史文化,美食文化也是令人向往。洛阳美食首推洛阳水席,洛阳水席起源于唐代,距今1000多年,是迄今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的名宴之一。此宴相传是袁天罡早年夜观天象,知道武则天将来要当皇帝,但天机又不可泄露,就设计了这个大宴,预示武则天日后二十四年的酒肉光景。
“水席”顾名思义就是每到菜都有汤汤水水,一共24道菜,冷热、荤素、甜咸、酸辣兼而有之。所谓“水席”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汤水水;二是热菜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向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
网上推荐了做水席最为有名的两家,“真不同”和“管记水席”,“真不同”是百年老店。到酒店放下行李,虽说天气预报会有小雪。但还是按捺不住一颗向往美食的心,徒步两公里来到丽景门后的老集上,颇费了翻功夫才找到。门面很大,走进去,却没有人山人海,偌大的一楼大厅也就五六桌食客。有点冷清,心里不禁咯噔下,这不像是百年老店的模样。服务员穿着宫廷服装,没觉得合身,反觉得别扭。
翻开菜单,二十四道全菜是没办法消受了,好在有小套餐。点了个150的套菜,里面四个菜,牡丹燕菜,连汤肉片,五仁汤,八宝饭。这个牡丹燕菜可以说是“水席”中最为有名的了,“牡丹燕菜”也是当年由周总理定名。下单一小会儿,服务员端来两个大瓷碗,一个码好了午餐肉丝,鸡腿菇丝,薄薄的垒成花朵样的蛋皮等各种食材,另一个碗装满汤,当着客人的面把汤倒进食材,这个步骤可能是想让人感觉牡丹花开吧,但实际上并没有。
牡丹燕菜主料是萝卜丝,新鲜的萝卜丝经过蒸晒、粉芡勾兑而成。吃进嘴里却没有萝卜的爽脆,有点涩口,我竟然感觉家里的萝卜丝汤更鲜甜。汤有很重的胡椒味,酸辣为主,难怪有人说“洛阳水席”就是各种名目的胡辣汤。不知是一方人吃一方菜的原因,还是厨师不够用心,我没有感觉到作为“水席”第一名菜该有的惊喜。另外三道菜,无一例外都是汤水,连八宝饭也是卧在勾芡的甜汤中,如果说此餐有惊喜的话,就是这八宝饭了,糯米香滑粘牙,浸在汤水里反不会太干,甜味恰到好处。
这一餐肚子和嘴巴都没有得到满足,马不停蹄的赶往“管记”,在一个小巷子里,门面很低,大年初八可是竟然门户紧闭,相比下出巷子之外的一片繁华,这小店够有性格。门口贴着告示,初十开门,算算刚好是离开的那日,飞机是下午的,我想应该来得及。
初十早上11点打车到达,楼上楼下都已坐满,只能排位。后面又陆陆续续来了好几波人,看着这架势,心里突然有底了,这家应该不会让我失望。菜单很简单,甚至有些破旧,价格走的是亲民路线,小份的大概都在20到30元之间,点了小酥肉,洛阳熬货,蜜汁红薯,据说也是“水席”里较有名的。上菜很快,而体验之后果然没有辜负我这三天对他的心心念念。
小酥肉虽然浸在汤汁中但不失嚼头,蜜汁红薯也符合我对甜食 期待,而最为惊艳的就是“洛阳熬货”了,炸猪皮,大肠,猪血,腐竹等,猪皮熬得软烂入味,腐竹吸收汤汁没有结块,胡辣味刚好可以接受,这碗基本上被消灭光。
如果说“真不同”是闺秀名门,那么“管记”就是小户人家。只是一些所谓老店却慢慢失了本心,名不副实,不免店大欺客。反而是一些小家小户不失真心,用心经营,自然能走出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