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Yan4911
明朝圣人阳明先生曾经感叹“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阳明先生不但是一位传播儒学的心学大儒,更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奇才。
0.历史上评价甚高,称“真三不朽”
平定叛乱,剿灭山贼,他谈笑使奇谋,用兵如神助,可以说凭借一己之力只身挽救了大明王朝的命运,贡献可以堪比明朝伟大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张居正。
创立心学,弘扬良知,他苦苦寻格物,龙场终悟道,可以说创建的心学影响深远并远播海外,历史公认是继儒家至圣先师孔孟之后的另一位圣人(后人评价曾国藩只能算半个圣人)。
古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是追求“立德立功立言”。阳明先生被清人称为“立德立功立言 皆居绝顶”,实现了“真三不朽”的功绩。他的思想和军事理论被收录进《传习录》和其他书籍中,被后人历代传颂。
1.首破心中之贼~先入为主的偏见
《列子》中曾经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疑人窃斧》。一个农夫丢了一把斧子,怀疑是隔壁人家(用我们常说的老王家)的儿子偷得,他天天观察这个人的说话、走路和办事,怎么看怎么像窃斧贼。过了段时间,偶然间从自家院子里找到斧子。再看老王家的儿子,无论说话走路办事,怎么看又怎么不像窃斧贼了。实际上,老王家的儿子根本没有变化,变化的是农夫的心理和偏见。
你看那个人像什么,心中就潜移默化的把那个人的行走坐卧往那个方面去想,怎么看怎么像。所以,待人处事不要先入为主的直接定性,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真正接触过一段时间,才能基本了解一个人的人品。
你能提高识人断事的本事,提升看人的眼光,学会分析判断事情的本质,就是破掉心中之贼的关键。
2.再破心中之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北宋名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很多人没有了解其中意思,所以没有得以解脱。
譬如,某天天气阴沉,很多人心情随之沉重压抑,看谁都不顺眼,干啥事都提不起精神,说什么话都难听。这就是陷入“物喜则己喜,物悲则己悲”的意境陷阱而不自拔。
许多人都会被情绪所左右,深陷入“情绪陷阱”而不能自拔。为什么许多人成熟比较晚,一辈子心智不成熟,情绪化非常明显,就是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境随心转”,很多人无法参透。
3.三破心中之贼~不让心境上的明灯蒙尘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灵魂的明灯,照亮着人生的道路。有的人人生只经历了一些小的坎坷,遇到一些小的挫折,赶上几次小的失败,心中明灯不断落尘,光线灰暗,使得很多人的精神一蹶不振,天天昏昏沉沉,浑身散发的都是戾气。
佛家讲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但是,现代社会,想要寻找清净无尘的清净世界何其难也。当今社会,人际关系非常复杂,职场争斗非常激烈,祖国的天气也经常雾霾严重,因此我们的心灵非常容易被灰尘笼罩。
适时的停下来吧,放慢人生匆匆的脚步。仔细观察内心,反思一下“致良知”。适时的清扫心境明灯上的灰尘,让我们的心中都“阳光”起来吧。
4.四破心中之贼~虚情假意和矫揉造作
孟子曰:“存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表情是性格的门户。有些人一见面就能给人很好的印象,那是因为眼睛和表情都能带给别人以真诚和热诚,而不是虚情假意和矫揉造作。
佛家讲:“相由心生”。有些人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但是心里不阳光,利益怀在心中,无论怎样伪装,给人的感觉都很假。
做人必须真诚,做事必须热诚。保持本真的自我,践行知行合一。
5.五破心中之贼~破立需勇知行要合一
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舍不得放弃眼前,佛家形容是“我执”。
前不久,电视上播出的《中国式关系》就讲了一个不破不立结局圆满的故事。男主人公身为国家机关的领导,一直过惯了养尊处优的日子,家里的婚姻危机一直没有察觉。直到碰到女主人公后,各种危机爆发(离婚,出家门;辞职,事业受挫)。被逼无奈之下,自己找人合伙创业,经历各种磨难后体现了男人(前夫,父亲)的担当和自身的实力。结局虽算圆满,但是不破不立的核心却是贯穿的主线。
人在不被环境逼迫的情况下,自身的潜力很难全部发挥出来。
美国知名的政治剧《纸牌屋》就有一级清楚的表现了这个环节。副总统弗兰克面临着极大的危机,因为沃克总统想要干掉他。在妻子克莱尔(政治盟友)的逼迫下,他给总统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感动了总统,化危为机,当上了总统,实现了“置之死地而后生”。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人生有的时候真的需要放下包袱,勇敢的搏一把,别在乎输赢,毕竟我曾经努力了。
保尔柯察金曾经说过:当我回首往事。。。
大话西游中至尊宝曾经说过:曾经有一个机会就放在我的面前。。。
你懂得!
2016.11.06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