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小孩子,上学是他们生命早期的一大挑战。离开家庭中熟悉的环境和照顾者,进入全新的学校环境,面对整个教室陌生的面孔,分离焦虑是大部分孩子入园阶段的必然表现。作为迎接孩子进入新环境的成人们,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们尽快的克服分离焦虑,更快的适应并爱上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呢?
无论家长在家给孩子读了多少关于幼儿园的绘本,做了多久的思想预备工作,对于孩子来说,关于幼儿园的真实体验是从他们真正入园以后才开始的。换句话说,幼儿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得由孩子自己的体验说了算。所以,孩子入园的前几天特别是第一天孩子的体验非常重要。
说到分离焦虑,就一定要说说如何面对孩子前几天特别是第一天的各种“哭”,其中最核心的原则是: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他们情绪表达方式的接纳,以及我们懂得如何观察和满足他们在新的环境中的需要。
- 有一类孩子哭了以后需要人安抚、需要人拥抱。
老师们可以坐下来安抚,拥抱一会儿。等孩子的情绪逐步平静下来以后,带孩子去做有意义的事情,例如:讲故事、做语言区的工作、带着这个孩子去看别的孩子工作等等。但是注意不要过度安抚,过度安抚会演变成过度依赖,老师自己可能会很有成就感,但是从长期来看,不利于孩子在蒙氏教室中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学习。
- 有一类孩子坚决拒绝老师的安抚。
这种情况下,老师既不要急于去按照自以为是的方式去安抚孩子的哭闹,也不要漠视不管。
允许孩子用哭来表达自己的焦虑,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和节奏来认识和理解新的环境,也是无条件的接纳和爱的一种表现,这也是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途径。此时你过于“善意”的引导有可能会被抗拒老师的孩子看成是粗鲁的控制和强迫。
只要他的情绪表达方式没有伤害自己、他人或者周围的环境,我们就不需要强行用自己的方式去干涉孩子,例如想要急于引导孩子去工作或者去吃点心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老师也不会漠视不管,这是因为还需要观察这个孩子的情绪走向,如果发现孩子已经处于逐步安静下来的趋势,或者发现这个孩子正在观察整个教室,观察大家在做什么,老师会选择走过去邀请他去做点有趣的事情。如果他仍然选择要一个人站在一旁一边抽泣一边观察,请尊重孩子的选择。这个时候,环境中其他孩子的状态以及老师对待其他孩子和老师的方式就显得尤其重要。
如果我们没有用不恰当的干预,让孩子产生更加强烈的不安全感,也没有因为整个教室持续不断的嘈杂不安以及混乱不堪来延长孩子的分离焦虑,大部分孩子在经历了一番狂风暴雨的情绪宣泄以后,他们的情绪会趋于缓和的状态,这个时候,教室里如果有任何他觉有有趣的声音或者活动,他们就会更加容易切换大脑的频道,从情绪脑切换到学习脑。一旦孩子逐步安静下来以后,带孩子进入工作的状态,会让孩子进一步感受到新环境的氛围和有趣性。
当然,如果孩子拒绝工作,可以试着带他去观察别的孩子工作,在开放性的观察过程中,孩子可能会产生对某项工作的兴趣,那这几个工作就是最初帮助孩子与环境进行连接的桥梁。
与此同时主教老师需要启动敏锐的观察,来了解这个孩子在这个当下他独特的需求和兴趣点是什么:
例如有的孩子对语言区的工作特别感兴趣,有的孩子对感观区某个手眼协调的工作特别感兴趣,有的孩子对于食物制备的工作特别感兴趣,有的孩子对于与水有关的工作特别感兴趣,有的孩子喜欢长时间的先做观察再行动…….
准确的把握孩子的兴趣爱好,能够更快的帮助孩子进入探索学习的状态,从而让他感觉到自己的内在的发展需求在这个新的环境中经由老师可以得到满足,而这是一个人建立内在安全感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大部分孩子第一天的分离焦虑的表现是断断续续的,老师会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来持续不断的接纳和帮助孩子每一次的情绪表达。这也是一次次强化和帮助孩子和你建立依赖感和安全感的机会。
在最初一天或者几天里,会有一位相对固定和稳定的老师来与孩子互动,这样更有利于孩子与这位老师产生连接,并建立起对某一位老师的安全感,随着孩子一天天对幼儿园生活的适应,他会逐步将这种安全感延伸到环境中其他的几位老师,并进一步延伸到环境中的蒙氏工作和其他教学活动中去,此时,孩子就完全适应了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并在其中发展自己。
对于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来说,固定的一日作息是帮助他们建立内在秩序感并进一步建立内在安全感的重要方式。
如果家长有“分离焦虑”的情绪,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孩子的“分离焦虑”产生负面的影响,从而延长孩子的分离焦虑期。
正如负面的情绪具有传染性一样,积极的情绪也同样具有强有力的影响。
如果父母在早上送孩子入园的环节通过干脆利落、坚定有爱的方式和孩子道别,这将会传递出家长对老师和学校的放心和信任的态度,以及对孩子顺利入园的信心,孩子在入园那一会儿的焦虑情绪更容易过去。
如果家长因为自己的分离焦虑在门口和孩子做一个冗长的分别,这反而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不舍不放心,以及父母虽然极力掩饰但是仍然能被孩子识别出来的内在焦虑。此时孩子的焦虑感就变得更强,进教室以后的情绪反应也会更加激烈,整个入园的分离焦虑期也会更长。
作为老师我们会尽己所能去理解和帮助家长的分离焦虑。
一个理想的做法是,在孩子入园前邀请家长带着孩子进教室做一次「新生家长约谈」。在面谈的过程中,一方面孩子会看到父母和老师谈话时轻松愉快的状态,这能帮助孩子建立起对老师最初的安全感,另一方面,这也是家长建立起对老师和环境最初的信任感的关键时期。作为家长,当他们发现把自己最宝贝的孩子交给了让自己信任的老师手上时,他们的分离焦虑就会减少很多。
在孩子入园后的前几天,老师也会通过照片和视频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情绪平复下来的状态。特别是出现孩子在校门口分离焦虑严重,但是一进教室就不哭了的情况时,老师会第一时间拍照片或者视频给家长,这样家长就能安心的开始他自己的一天。
在孩子入园第一周,老师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把孩子在各个环节:教学、户外、午餐、午睡的情况反馈给家长,会使得家长能够迅速安心,并全力支持老师的工作。家长安心送园,孩子才能更安心上学,分离焦虑期才能早点过去。
成人平和的情绪就像宁静的港湾,它能包容和融化各种负面的情绪,让孩子的心在那里得到安息和抚慰。越小的孩子,对于成人内在的部分越敏感。他们与生俱来的超强的观察能力和感受力,会让他们快速而敏锐的捕捉到成人非语言部分传递出来的信息:你的微表情、你的肢体动作、你的步伐、你的语气等等……
| 孩子的安全感来自于有安全感的成人 |
孩子们对我们建立起来的安全感会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家庭环境之外的人和环境的安全感,这份安全感是让他们走向独立探索和自我发展的心理基石。
若真如此,孩子们很快会用他们的微笑、拥抱以及专注的工作状态给我们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