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1月8日,土肥原制造了“天津事件”,将溥仪从天津日租界的住所秘密带出,经大沽口、营口、旅顺后抵达顺城。
1932年2月5日,日军攻占哈尔滨,北满局势趋于稳定,关东军司令部连续召开“建国幕僚会议”,预定指示汉奸出面召开“建国会议”。
1932年2月23日,时任向阳特务机关长的板垣征四郎在顺城与溥仪会面,告知溥仪出任满洲国“执政”。原本以为能够重登帝位的溥仪尽管对于“执政”的安排甚为失望,但只能接受。
1932年3月1日,在日本策划下扶持废帝溥仪为满洲国执政,“年号”“大同”。满洲国宣布成立。
曾经在老头子面前红极一时的邓文仪终于在1934年“南昌机场失火案”中栽了跟头,同时也迎来了张东方的机会。
1934年6月的一个深夜,南昌机场距离加油库、弹药库不远处的一片营房忽然起火,火势随风迅速发展蔓延,很快引燃了机场上的加油库和弹药库,并快速向停在停机坪上的飞机蔓延,国民政府花费巨资刚从意大利购进的10多架霞飞式轰炸机竟也停放在那里。大火顷刻之间,吞噬了停机坪上的飞机。
机场上随处可见的是提着水桶慌忙救火的国军空军地勤人员和其他军人,附近一带的市民们也纷纷赶过扑救大火,但由于整个机场竟也不见一辆消防车开出来救火,大家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机场上的设施和几十架飞机被烧成残骸。
南昌机场大火也召来了各路媒体记者,驻在南昌一带的《民国日报》、 《大公报》、 《申报》、 《中央日报》和塔斯社、美联社、中央社的媒体记者迅速赶到现场并将在场的最高军政官员、 国民政府航空署前署长徐培根团团围住。
此时的徐培根已经接到国民政府调令20余天,只是由于新任航空署长尚未到任,南昌机场仍由他代行管理。蒋介石迅即命令邓文仪会同相关部门的精干人员秘密调查弄清机场大火起因,并指示“对玩忽疏职、导致此重大损失者一概枪毙”。
经过半个多月的奔忙,邓文仪的密查组终于得出结论,因为国军空军地勤一个值勤士兵吸烟,烟头还未熄灭即抛掷到刨花堆中,由此引发了机场大火。该案因此被定为“过失意外事故”。
可这个理由显然不能让蒋信服,认为邓文仪有意掩盖真相,包庇徐培根,先后严令对邓文仪、徐培根停职撤职查办,并将徐培根以渎职为由关进监狱。
坊间传闻是徐培根故意人为纵火烧毁飞机,以掩盖自己贪污的重要证据。这一事件直接导致邓文仪的“密查组”解散,原成员全部划归到戴笠的特务处名下。
秦忠宪和张东方此后都成了戴笠的人,尤其是张东方,脑子灵活深得戴笠赏识。在自己来到特务处没几天,戴老板就单独接见了他。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戴笠邀请张东方与其共进午餐。吃过饭后,他亲自和张东方进行了一场深入的谈话。
“你这样的人才,沦落在邓文仪那儿,实在太可惜了。来到特务处这几天,喜欢这里吗?”,戴笠看向张东方。
“处座,我很喜欢这儿,但我想要做出点什么来,不想一直待在办公室整理档案”,张东方有些无奈地说。
“哦,我听说你曾在日本和人学习过情报技术是吗?”,戴笠饶有兴致地问。
“是的处座,我想向你申请参加处里的行动”,张东方对文职并不感兴趣。
“很好啊!眼下就有两个任务,你可以完成吗?”,戴笠有些考验他能力的意思。
“没问题,您把资料给我,我去办!”,张东方信心满满。
“嗯嗯,果然是有魄力的年轻人!这是资料,你拿去好好看看,行动的时间和地点我再通知你”,戴笠递给张东方一个牛皮纸袋。
“处座放心,东方一定完成任务!”,张东方开心地离开了。
在江西的瑞金,一个年轻的红军小战士接到一个特殊任务,打入敌人内部,进入力行社。
力行社,全称三民主义革命同志力行社,属于复兴社的核心组织。由创始人滕杰甘冒杀身之祸与未婚妻陈启坤发起建立。一年多以后,力行社发展成员万余人,他却被蒋免去了书记职务。
社长蒋介石,下设小组,并成立三民主义革命同志会及革命军人同志会(后合并为中国革命同志会),作为青年及军人的干部组织。
力行社社员以从黄埔军校毕业的政治干部为基础,直接接受蒋领导。作为复兴社的核心,这里也是精英汇聚的地方。而这个小战士,就是日后张东方的得力助手张锐。
戴笠交给张东方的两个任务,直接决定了张东方能否进入力行社。说起来很简单,锄奸和抓人。戴笠给了他一个名单,里面有日本人服务的汉奸和地下党联络人。
这也算得上一场实战测验,戴笠并没有告诉两人的太多信息,只是把名单给他。剩下的一切都需要张东方自己去发现。这可难不倒他,他可是和大田荣毅系统学习过如何从名单上发现蛛丝马迹的人。
他很快凭借掌握的情报技术暗中调查,并弄到了两人的正面照片,来找戴笠问时间地点。这份长名单分析起来,戴笠认为张东方至少需要一周时间。
可当他来找自己时,刚刚过了三天而已,而且他还弄到了两人的正面照片。“处座,时间和地点可以给我了吧”,张东方看向沉思的戴笠。
“你需要什么告诉我,先去锄奸,这是地点,时间你自己弄清楚”。
“没问题,我需要一把没有子弹的枪和一把短刀”,“就这些?”,戴笠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嗯嗯,这些,足够了!”,张东方对于自己的身手很有信心。
“好,明天给你。你需要几天?”,“两天,除了明天”。